本篇文章1036字,读完约3分钟

据《黄浦区新闻》报道:弄堂里的“老味道、新口音”,使上海民俗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进而“随风潜入夜,物是无声”,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上海有这样一条古老的胡同,每天都上演着中国胡同文艺“大电影”:百年石库门和百年四合院的回声,糖葫芦的甜味和白兔的甜奶的交融,演奏“京腔”和昆曲“长生殿”的民族音乐交响乐——这就是田子坊,小胡同演奏“大电影”,凸显了民族文化的自信。

田子坊:老弄堂里的中华文化自信

作为老胡同的活化石,田子坊通过继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寻找上海过去和现在的味道,以及最具民族和世界级的味道,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2017年新的一年里,田子坊管委会与“白色艺术”携手,将经典传统与时尚创意相结合,以“金鸡报晓、春节祝福”的独特组合,将这条石库门胡同装点得最具上海魅力。

在中国诗歌会如火如荼的时候,上海弄堂版的“诗歌会”也是独一无二的。“好雨是有季节的,但现在已经开始了。”古诗词融合了百年老建筑、立体绿化、特色店铺和居民生活的弄堂风情,让人感受到老弄堂新景之美,惊叹于唐宋诗词中弄堂的典雅与诗意。

田子坊:老弄堂里的中华文化自信

端午节期间,有着600年历史的昆曲和400年历史的水磨戏,巧妙地将活化石的中国戏曲和活化石的古巷结合在一起,给田子坊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当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唐”与“杨贵妃”一起走过田子坊,在石库门前的花丛中“谈情说爱”时,游客们以数以千计的眉眼和惊艳柔美的兰花手指,体验着“唐、杨贵妃”的春游。

田子坊:老弄堂里的中华文化自信

中秋节,推出了“美丽的田子坊,梦回牡丹亭”。经典昆曲《牡丹亭》以“花园与惊梦”为主题,通过演员与观众的近距离演绎,将杜丽娘梦中的白马王子与“梦”中相遇、相知、相爱的场景充分展现出来,让观众在古老的弄堂里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瑰宝昆曲的魅力。

田子坊:老弄堂里的中华文化自信

对于上海的许多中老年人来说,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小时候坐成一排看图画书。如今,何友芝工作室已成为田子坊十大品牌之一。何友芝的连环画伴随着一群上海老人年轻时的“读图”情结。他以独特的“好时速写”以一幅画和一篇文章的形式展示了上海的大街小巷,用笔墨打开了世界形势的生动画面,生动地穿越了空的房间和时间。在他的作品中,连环画充满了上海风情,最终脱离“小儿科”而变得华丽。

田子坊:老弄堂里的中华文化自信

由艺术家黄永玉命名、陈逸飞先生开发的“费祎之家”,体现了陈逸飞先生大视野、大艺术视野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一年又一年,弄堂里的“老味新腔”使海派民俗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进而“随风潜入夜,静观其变”,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田子坊:老弄堂里的中华文化自信

田子坊的变化在于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创新在于继承。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田子坊:老弄堂里的中华文化自信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