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83字,读完约11分钟

富民模式的诞生

华东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记录

听写

周,1946年12月出生。曾担任上海市青浦县郑店乡(镇)的乡(镇)长、党委书记,上海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创始人之一。

1992年3月,我接受了县委组织部的调职,到郑店乡担任乡长兼党委书记。1994年7月,郑店退出乡建镇后,我先后担任镇镇长和党委书记,直到2001年4月才离开。在正大工作的十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尤其是创建民营开发区和探索富民新模式的实践。

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统一思想,创造“富民”[S2/]

当我第一次来到正大工作的时候,我的第一份必要的功课就是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找出真相。经过在农村的多次调查和与群众的广泛接触,我对蒸湖的农村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郑店乡地理位置偏远,远离上海市区,交通条件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所有制结构单一,思想保守。地方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分配等经济指标都在全县垫底,年财政收入只有100万元,难以“养家糊口”,更谈不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此外,1991年7月,为了贯彻中央和市委的指示,确保太湖流域汛期的安全,青浦人“贡献公益,牺牲个人利益”炸开了红旗,放出洪水,抵御灾害,使郑店乡的大片农田变成了一片汪洋,使原本经济薄弱的郑店雪上加霜,大大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度。

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面对困难的局面,作为乡镇长,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负担。当时,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发展地方经济,我经常和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聚在一起,在热气腾腾的地区寻找自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谈论蒸发的区域优势、发展模式、规划程序、难点和重点,反复思考和整理各种思路和建议。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发展乡镇企业,仿照兄弟镇建立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就不应该脱离蒸蒸日上的现实。只有齐心协力,创新思维,另辟蹊径,发展民营经济,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满足社会现实和舆论需要。为此,我们党和政府领导小组决定“改主意,勇敢一点”,达成了共识,初步形成了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区,吸引民营企业落户和加快蒸发发展的设想。

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区意味着采取灵活的政策,为民营经济搭建平台,集中普通老百姓的钱,不花或少花国家财政资金,从事建设,促进发展,造福民生。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种无形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让党政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到困惑,在压力面前是退缩还是前进。当时,领导小组决定集体讨论、决定并承担责任。万一失败,他们会做好“回家”的最坏打算。于是大家拧成一条绳,加强学习,反复研究,寻找政策导向和有利条件,捕捉信息,抓住机遇。首先,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区是有先例的。湖北省黄石市建立的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取得了成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第二,政府鼓励和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上海市工商局宣布了14项鼓励私营和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第三,蒸湖有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家庭工业(纺织)有一定的基础;第四,蒸湖位于江浙沪“金三角”,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第五,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理论指导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坚定了我们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区的决心。特别是,邓小平在南方的会谈消除了各种忧虑,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最后,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与党委和政府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区的意图相统一。大家都下定决心要把正典民营经济开发区早日办好。

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携手打造“富民”[S2/]

虽然设立民营经济开发区是可行的,但要成为现实,还需要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同意、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我们多次听取了老干部、老同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意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了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区的设想,召开了各类群众座谈会,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凝聚了群众的智慧,达到了沟通理解、支持的目的。1992年4月,我向县委书记于根生、乡党委书记杜、乡工业副乡长郭连学汇报时,主要谈了在正定县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区的目的、思路和做法。于根生肯定了我们乡镇班子的创新精神,将民营经济开发区命名为“富民强民”(意为“利国富民”)。与此同时,他还提议注意工作方法,并进一步与专注于工业的副县长吴雪峰沟通。为此,我们抓住吴雪峰“蒸湖”考察的有利时机,具体报道和探讨了创建“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的总体思路。吴雪峰对在正定设立民营经济开发区表示赞赏,并要求正定乡党委、政府以书面形式向县委、县政府请示。5月,郑店乡党委政府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建立民营经济富民开发区的报告。于根生在接到郑店乡关于建立“富民强民营”的报告后,激动地说:“只要这个创造性的计划实现,它将成为华东地区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县委、县政府一定要全力支持。”在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和协调下,县计委批准了项目,县工商局进行了登记。税务局的领导说: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开辟致富的道路,为人民群众致富做实事,派优秀的干部和工人到现场工作。初期没有资金,没有地方,没有模式,困扰着郑店乡的党员干部。筹集资金,选择地点,寻找模式,成为党委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以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区,以丰富人民。筹集资金:党委和政府动员全镇人民集思广益。政府向银行借款50万元,党员干部和企业经理带头筹集53万元(党政班子成员每人3000元)作为项目一期启动资金;选址:经过调查论证,党政班子决定在靠近郑店镇、交通较为便利的舍邦村设立开发区,并划出712亩土地作为“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的基地;寻找模式: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筹备组骨干参观学习湖北省黄石市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经过调查和规划,决定将开发区分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分三期建设。经过紧张的准备,资金、基地和模型都壮了胆,一期11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始建设。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不仅要有资金、基地、模式的保障,还要有“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即通路、供电、供水、平整土地)。小组决定主要工程由镇建筑公司承担,辅助劳动分解为各机关、直属单位和村一级干部的义务劳动。从会议开始到基本工程开工,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和村民参加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一期工程

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经过近一个月的“富民”挑灯夜战,11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商住两用房拔地而起,800千伏变电站和100部程控电话如期建成,通、电、水、邮政、电话、通风等基础设施形成网络,工商、税务、金融、电信、公安等管理服务相继建立。1992年7月24日,上海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在上海农业银行青浦招待所举行,宣布成立上海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这是华东地区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7月25日,上海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在上海虹桥路樱花度假区会议中心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吸引上海民营经济投资的新闻发布会,拉开了上海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序幕,并于8月份正式吸引外资。到年底,仅5个月就有108家各类企业落户“富民”,产值2000万元,税收37万元。当年实现了投资、建设和效益的预期效果。

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成立后,我意识到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管理是关键。如何选拔和重用人才,建立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进行科学管理,已成为党政领导班子的中心话题。党委和政府任命了一位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亲自负责,分管工业的领导特别重视。选择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强的年轻干部组成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和富民实业公司管理委员会,实行一个团队两个品牌的管理模式。管理委员会侧重于行政管理,而工业公司侧重于吸引投资,职责明确,协调发展。管委会成立后,以“筑金窝领凤凰”为总目标,以招商引资、宣传推介、上门洽谈的方式,以建设、招商、管理的措施,以特殊政策、优质服务、税收优惠、手续简便、工厂租金和贷款低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为宗旨,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统一规划,分块开发,配套政策,一批批来自市区、郊区等省市的投资者从上海、江苏、浙江赶来咨询、购房、注册创业。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成立于一年前,注册民营企业569家,年产值5亿元,纳税1200万元。郑店乡产值和利润增长率居全县首位。

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集思广益和加强人员

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的成功建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992年11月,市农委、青浦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和县政协的领导来“富民”祝贺;年底,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的沈祖伦两次走访群众,多次表示“这是一个大胆的举措,不花国家一分钱,反映了改革的方向。”许多知名专家纷纷前来,其中吴邦国对富民的考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93年5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看望了富民。根据安排,我代表郑店乡党委政府做了20分钟的工作报告。因为我参与了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报告出来的很随意,超出了预定的时间。结果是大约40分钟。市委书记吴邦国饶有兴趣地听完了我的报告,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现在上海的民营经济不是发展过度,而是发展不足。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保持党和国家对私营经济的政策稳定。我支持富人。”“我支持富人”这句简短的话极大地鼓舞了正定的干部和群众。这位领导的讲话是对郑店镇党委政府领导小组做出的创建华东第一个富民民营经济开发区的果断决策的赞赏。这是对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富民”精神的肯定,也是对“富民”在国内外宽松协调的环境中放开手脚大胆创新的鼓励。此后,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富民”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一年后,“富民”的成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赞誉。青浦县及周边县镇的领导们从现场学习,开阔了眼界。出现了不同名称的经济共同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如何“富民”?“富民”拓宽思路,总结经验,大胆创新,调整完善六项措施,发展“富民”:一是扩大宣传效果,利用各级新闻媒体和广告营造舆论,在上海等周边主要城市和沿海城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和各种招商活动;二是在青浦中心城和上海中心城设立办事处,方便私营企业办理各种业务,减少私人业主往返的徒劳;三是建立管理服务网络,坚持对大型纳税人实行定员和定期回访,协助民营企业进行年检、换证和核销,提高核销效率;四是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和回访建立“富民交流”,让私人业主投资“富民”,聚焦“富民”,增强富民民营开发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五,发扬先进,树立榜样,进行年度评选和表彰,设立各种奖项,鼓励企业诚实守信,科学发展;第六,推进标准化管理,解决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随着方式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形成了“亲商、重商、保商、扶商”的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业主投资,富民和民营经济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始终走在华东民营经济开发区的前列。

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统一规划、分块发展、配套政策、优化服务、自主经营、综合管理”的富民模式,打造了富民品牌,树立了富民形象,展示了富民风采,加速了富民发展。“富民模式”的建立发展了地方经济,富民,促进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据统计,地方财政用于支农资金5323.18万元;教育经费20075.05万元;市政建设7521.72万元;扶贫资金108万元。集镇规模在一年内翻了一番,到2002年,共建成10万平方米的住房,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农民变成了居民,贫困变成了富裕,改革的成果为人民所分享。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青浦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实录:“富民”模式诞生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