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79字,读完约8分钟

朱家角是江南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建于7000年前。良渚时期有人类活动,三国时期形成了乡村集市。明朝时,这里已经是一个繁荣的集镇,商人云集,经济繁荣。

朱家角镇占地约136.9平方公里,位于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淀山湖东岸青浦区中南部,东临虹桥国际机场,北接昆山,西接吴江。作为长江三角洲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试验区中离上海最近的地区之一,两年前开通的g50沪渝高速公路、318国道和地铁17号线将把朱家角与上海紧密连接起来。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水乡朱家角在周末和节假日总是很受欢迎。高峰时,古镇日平均客流量为5万至8万人。人们的期望是不同的。一些人来到历史古迹,如傅生桥、科治花园和元金寺。一些人想在古镇的小桥边喝茶玩空。其他人关心这里独特的音乐会和艺术展览。在这座保存完好的上海江南古镇,乡村文化、传统文化甚至海派文化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难怪有人说朱家角是长江三角洲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导区的一个具有文学艺术风格的小镇。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为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茶馆寻找“记忆”

朱的文学风格可以从黎明前的一杯茶开始。每天凌晨3: 30,北街江南一号茶馆将准时开门迎客。从3: 30到8: 30,这是当地“土著”饮茶者的专属时间。只要2元钱买茶,人们就自带茶壶和茶叶,有些老人甚至在两三点钟坐在茶馆门口等着开门。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这个有着100年历史的老茶馆位于朱家角的淀浦河畔。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有十几张木制茶几,头顶复古吊扇,桌上放着标准的竹壳热水瓶、玻璃杯和点心盒,这些都透露着人们对老上海茶馆的记忆。

这家茶馆的店主江宏伟(音)记得,2012年她第一次进入这家老茶馆时,很难把它与“江南第一茶馆”这个名字联系起来,因为这家茶馆已经关闭了三年多,年久失修。为了延续百年老茶馆的韵味,江宏伟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每天早起和当地的老人喝茶聊天,一点一滴地了解茶馆的由来。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在老年人的口中,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茶馆可以追溯到元朝到郑铮二年,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许多老人告诉她: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时,也是来看的。在那之后,民国初年的一位乡绅叶洪权又把它建了起来,茶馆在它的下面是一个浴室,在它的上面是一个茶室,它的名气响了一点。“江南一号茶馆”的名称由来已久。在那些日子里,除了喝茶,茶馆还经常举行京剧、越剧和评弹等表演。如今,许多八九十岁的饮茶者在他们两三岁的时候是这里的客人。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如今,清晨的这些时间是茶馆里最忙的时候。在江宏伟看来,如果你下午在第一家茶馆喝茶,那是一种情形,那么早上甚至是清晨喝的是一种感觉,这属于老上海茶客的特殊感受。作为一个茶馆经营者,照顾好并保持这种珍贵的感觉自然是我的职责。毕竟,镇上有400多位老人是这里的“忠实粉丝”。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在江南第一茶楼对面的淀浦河畔,朱家角还有一个百年老店——阿波茶楼。阿波茶馆位于东京街,地理位置较好,是朱家角古镇最好的观景平台。在过去的10年里,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理梅德韦杰夫和许多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来到上海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世博会和2010年世博会“参观了这里”。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回”字形建筑、粉墙瓦和阿朴茶馆的檐角是明清时期的典型建筑。它位于曹刚河和“黄金水道”西京巷的交汇处,三面环水。这是从东北入口进入朱家角古镇的第一个景观。站在阿波茶馆二楼的观景台上,游客可以看到东边的方胜桥,西边的曹刚河和西边的元金寺。晚上,灯亮着,欣赏水中古镇的倒影如画。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用艺术连接古镇和世界

与白天的繁华景象不同,一些游客会在晚上“溜进”朱家角。除了迷人的夜景,许多人来“水音乐厅”。位于西京街的“乐水厅”站在阿波茶楼上,向西望去,只有几十米远。

“乐水厅”的前身是三栋破旧的老房子。经过国际音乐大师谭盾和日本著名画室异崎的设计和改造,它已经成为朱家角最受欢迎的海派文化地标之一。

同样的白色墙壁和瓷砖,“水音乐厅”将河流引向内部。在“水上音乐厅”里,从天顶落下的每一滴水都能真实地在观众的耳朵里显示出来,音效可以放大1000倍。这场名为“水音乐厅,天顶上的一滴水”的实景水上音乐表演自2010年在朱家角诞生以来,一直广受关注。“乐水音乐厅”以木梁和钢架为音符,在穿梭的声音中演奏出一种复杂的节奏。水从音乐开始,跟随小提琴和琵琶去爱巴赫的天籁之音。表演者用手敲击水上乐器,踏上水上舞台,敲打梁柱,踏上音梯,当从天而降的水上钢琴和玻璃幕布展开时,内外结合的禅意给观者带来奇妙的感受。在“水音乐厅”中,建筑不仅是一个容器,也是一个巨大的乐器,是水和建筑之间的一次冒险,它将包豪斯的钢铁和明豪斯的木柱结合在一起,给古老的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每年冬天,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耶鲁大学等国际知名中外大学联合举办的“冬季学院”,以“水音乐厅”为固定切入点,让中美艺术家和学者聚集在这座音乐大楼里,聆听天籁与创作之乐的完美结合。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同样在2010年,风景如画的朱家角举办了首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双年展。这也是世界水彩画史上第一个两年一度的展览,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艺术家。

“第一届双年展真的令人难忘。当时,当我们得知要举办一个展览时,皇家水彩协会的荣誉会员查尔斯王子特地送了他的一幅水彩画来展览。还有法国杂志《水彩艺术》,它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在水彩画领域最有权威的杂志,并为双年展专门推出了英文版。从那以后,一个又一个中国水彩画家登上了水彩艺术的封面,逐渐与世界同行们熟悉起来。”副馆长朱在美术馆工作了十多年,他像一件珍宝一样向记者回忆起这些往事。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朱家角逐渐成为一个响彻水彩画世界的名字。过去,许多好的水彩题材都是水城威尼斯。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水彩画家将朱家角视为“东方威尼斯”,并从中汲取灵感。他们不仅要去朱家角创作,还要来中国举办展览,甚至讲学。澳大利亚的约瑟夫,乌拉圭的阿尔瓦罗,澳大利亚的霍夫曼,中国的平龙...水彩画领域的这些“大咖啡”都是古镇的常客。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激活”沿河诞生的古村落[/s2/]

除了古镇本身,位于古镇南部的张马村也是近年来水彩画家们喜爱的“宝地”。张马村是江南水乡一个典型的古村落。据考证,早在3000年前,就有祖先耕种、劳动和繁衍。张马村位于巴河畔,河流纵横,水系丰富,水质优良。灞河,又名巴拉克,是秦时流域水的一部分,当时水势浩大,极其宽阔。历史上,宋军三汊是指从松江、青浦、金山到浙江平湖的五大湖。根据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上、中、下树枝依次被称为长枝、大枝和圆枝。“三九峰”风光旖旎的张马村,一直是江浙沪的水上交通枢纽。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水彩画家们通过五彩颜料将张马村介绍给世界,但90后企业家徐章却依靠手工制作的木船,不断地将陌生人从城市带到张马村。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徐章和他的木船俱乐部已经带领了137名成员,在原毛塔小学打磨了近100只木船。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在张马村,还有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它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毛河流域。75岁的孙耀佐(音译)是田民歌的传承者之一:“事实上,田民歌过去常常在人们工作时给他们带来欢乐。他们一边做农活一边唱歌,唱得越多,他们变得越有活力。它有八个固定的曲调,歌手们分别演唱、出售歌曲和演唱歌曲...但歌词很随意,通常是他们看到和唱的。”看到记者面无表情,孙耀佐决定与其他人合作进行现场演示。他带着记者,在村子里找到了84岁的“哥哥”杨光华。说起这个,比他大9岁的杨光华,是孙耀佐的田野民歌大师。两人来到了空旷的油菜田。在互相耳语之后,他们很快打开了他们的声音。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如果你不唱民歌,你的喉咙会痒。请花名唱开场……”唱完一组歌曲后,杨光华大师有了些喘息的机会。“事实上,唱一组歌至少需要5个人,而两个人唱就更难了。”杨光华说他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在唱田山歌。即使现在,只要熟悉的曲调响起,他年轻时在田里劳动的情景仍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在那些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们的两只手支撑在泥里,我们的两条腿也跪在泥里。边工作边唱歌,天气越热,出汗越多,我们唱歌就越有活力。”

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朱家角镇文化体育中心主任钟建军告诉边肖,地方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写入朱家角镇农村文化建设规划。接下来,他们将精心规划和布局朱家角镇神台区,包括张马村、林家村和张巷村等七个村庄,以充分挖掘这些村庄所蕴含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脉络,打造农村振兴示范区,为朱家角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中的协调发展提供蓝图。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青浦朱家角:江南水乡的文化新高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