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57字,读完约13分钟

朱家角是长江以南的一个小镇,在上海这个特大城市的发展中,在混合文化氛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今天,当我来到水乡朱家角,我可以看到小桥流水的美丽,我希望这个行业会蓬勃发展,人民会继续探索财富。

特别是今年以来,朱家角镇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区位、生态和人文优势,加快农业生产转型,培育和发展新农村模式,努力建设神台路沿线具有江南特色的农村振兴示范区,逐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今年5月21日,青浦区农村振兴指挥部例会审议通过了《青浦区朱家角镇深泰路地区农村振兴示范区总体规划》。根据总体规划,朱家角未来的农村振兴工作将遵循“一个核心、两个走廊、三个片区”的工作思路,加强产业引进,提升片区风格,完善功能布局,逐步将申泰路片区打造成为山水相连、村镇相连、七村一系的农村振兴标杆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定位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高质量的“一个核心”漳马村

在朱家角“一个核心、两个走廊、三个区”的农村工作发展框架下,建设“一个核心”的张马村已成为当务之急。张马村占地3.12平方公里,共有户籍602户。2014年以来,美丽乡村建设荣获上海美丽乡村和全国文明村荣誉。同时,张马村也是上海第二批农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单位。不久前,1.02平方公里的张马村核心区,如旬梦园和农清花园,已成为aaa级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漳马定位为神台路地区农村振兴示范区的“核心”,立足于漳马村现有建设成果,旨在打造漳马农村振兴升级版,在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记者了解到,第一批市级“美丽乡村”张马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具有明显的生态资源优势。现在进入张马村,分散的农舍点缀在农田和绿树之间,河流两旁是红花和柳树,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江南古镇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为了加快金山银山实现青山绿水,朱家角镇近年来积极引进专业团队和合作企业到张马村,构建了农村三位一体产业联动整合发展体系,丰富了农业的非生产功能,提高了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收入。目前,巴布罗特、大溪地等专业团队已引入该村,重点打造和形成以“四园一岛”为主体的农业旅游产业,如寻梦源、农耕园、蓝莓园、生态文化园、太阳岛等,以构建生态旅游产业格局。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今天,400英亩的梦想主要是种植薰衣草和其他香草花;300亩蓝莓园,实行自然农业,主要种植蓝莓,但也种植有机水果,如樱桃和石榴;150亩农业园,主要种植水果和蔬菜;这个500英亩的野生保护基地被用来养殖虎蛙...这些独一无二的农舍有的具有突出的观赏特征,有的具有突出的采摘特征,有的可以作为中小学生的农业基地,让城市中各年龄段、各行业的人都能有不同的农村体验。更令人惊讶的是,大溪地公司已经在张马村租了近40套私房,并将其改造成特色民居,逐渐形成了当地的农村服务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为了民俗的可持续发展,漳马的民宿主要是为企业服务的,每个民宿还包括企业和产品的介绍。例如,一家大型蘑菇生产和销售企业经营着一个以蘑菇文化为主题的寄宿家庭,通过寄宿家庭的窗口平台实现了一种新的消费购买模式。这无形中为漳马的乡村旅游业增加了“双保险”,为B&B业务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支撑。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今年9月29日,由上海市文化旅游局资源开发司牵头的专家组赴漳马村开展了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验收评估工作。验收评估专家组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核对数据等方式,对景区环境、旅游中心、景区资源、旅游厕所、标志、信息技术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实地检查和评估。大家一致认为,漳马风景区的aaaa级起点高,软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一个村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早在2017年,朱家角镇就开始在美丽的乡村漳马村周围建设国家aaa级景区,与朱家角古镇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同步建设。这标志着朱家角镇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发展全球旅游的新阶段,同时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明确目标后,张马村成立了上海张马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一方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旅游接待中心建设;另一方面,发扬具有历史特色的乡村文化,利用巴塔和巴河的文化典故、历史故事、文化传统、文物古迹等切入点,逐步打造一批文化体验项目。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今年,张马村被列入第二批城乡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步启动。目前,朱家角镇已开始对漳马现有居住建筑的立面进行改造和升级,重点关注建筑、河流与港口、农田与绿树的关系,改造村庄生态系统,打造一个开放的果蔬庭院。同时,按照《青浦区农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指南》的要求,完善和升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开展管线整合、三网融合,建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4a景区智能信息平台,建设新的观景平台,升级邮轮码头、新邮轮码头、新农村市场等26项建设。朱家角镇旅游休闲村的建设,朱家角镇的游客将会“停留”和“停留很久”,朱家角镇镇长乔慧峰表示,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的整体升级,促进旅游业向工业的发展,实现农村振兴的最终目标,真正增加普通百姓的经济收入。目前,漳马村农村振兴示范村项目计划在春节前完成30%的建设,所有建设项目将于2020年6月底完成。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加强“三区”建设,实现有效的农村治理

近年来,加强“三区”建设被提到朱家角镇的重要位置。所谓“三区”是指社会治理创新区、农村文化振兴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三区”概念的整合与发展、整合与提升,提升了城镇整体功能,有助于农村振兴和建设更上一层楼。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人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治理来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其核心理念。近年来,朱家角镇通过加强组织振兴,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不断努力。一方面,为加强党的建设指导,增强党组织领导能力,计划从2020年起,在7个村逐步推进村级综合改革实践,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设想成立区乡协会,推进“村居通道”建设,并在“角落的会客厅”建立党群群众服务点,实现党员联系群众的全覆盖。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另一方面,为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向村民小组延伸,推进基层管理方式转变,开创共建、治理、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19年朱家角镇完成60个“客房”和60个“睦邻点”建设,积极拓展基层民主自治功能,充分发挥“客房”和“睦邻点”在人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深化村务创新推进村务公开。“阳光村务”工程已在朱家角镇的28个村庄全面铺开。充分利用党建服务场所、社区党校等阵地,采取“村班”、“场班”等形式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习活动。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根据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朱家角镇还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拔了10名优秀青年干部担任村联络员,指导镇内6个经济薄弱村的农村工作,为农村振兴做出贡献。同时,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农业技能、技艺精湛的工匠、文化遗产和时代的乡土圣贤,培养和选拔一批有技能、有独特技能的“土壤专家”和“田秀才”。在乡镇层面建立乡镇圣贤平台,以党员人才和党员圣贤为导向,通过担任顾问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圣贤文化,为地方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参与村级相关事务,发挥智囊团和参谋作用,为村级治理和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规划农村振兴。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此外,为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趋势,提高全镇养老服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朱家角镇养老院于2019年6月新建并正式开业;建立了18个农村日托中心;长期护理保险和家庭医生已在该镇的28个村庄全面实施。同时,朱家角镇重点加强农村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医疗保健、便民服务、商业服务、老年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更好地满足农村人口在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方面的需求。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朱家角镇围绕“农村文化振兴区”建设,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朱家角镇神台区的张马、林家、张乡、建新、王津、新生、李庄等七个村,位于三岔河九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遗产悠久,古代文物灿烂,人文底蕴深厚。鉴于七村的文化特点和共性,我们注重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精心布局和创造。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目前,已建成13个文化景点,包括漳马村的宝塔和漳乡夏瑞芳故居。规划林家村文化艺术村,建设长江三角洲艺术文化交流聚集区。例如,张马村正在大力发展“灞河文化”。唐塔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宝塔和一座灯塔,位列世界百强文物灯塔之列。历代的著名艺术家都发表了许多赞美诗。古灞河流经陆家河、太浦河和淀山湖,并延伸至黄浦江入长江口。这里水资源丰富,农耕文化发达,拥有悠久的稻作、渔业、船舶和手工业历史。到目前为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山遗址村一直保存在巴河流域。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朱家角镇通过修建巴塔、巴河文化展览馆、田民歌展示演绎馆等具体措施,将田民歌、快船震撼等非物质文化融入到具体的文化设施建设中,使七村多彩的文化更加充满活力。

目前,朱家角镇已采取实质性措施,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通过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产品认证的比重,做好房地产农产品的绿色认证工作。2019年,我们认证了2374亩水稻,其中万隆村万红合作社1030亩,张马村毛当合作社1344亩。强化茂达、茂当、浦江蓝等农产品品牌,扩大绿色农产品认证。今后,朱家角镇将继续增强内生动力,加强产业植入,使农村“美丽经济”焕发生机。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这样,在美丽的朱家角镇,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江南水乡的特色,还可以看到具有大城市郊区特色的上海新农村特色。

依托“两条走廊”,提升和连接全国优质农村资源

除了张马村,朱家角镇建设的整个神台路区域包括李庄、张巷、新生、林家、建新、王津等7个行政村和45个自然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8,874.69亩。该地区有52条镇村河流,深泰路市政道路和东昌岗河贯穿其间。

神台路生态廊道和东昌港景观廊道能否通过提升神台路生态廊道和东昌港景观廊道,使其成为贯穿整个景观的“彩虹带”来构建?“两条走廊”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

目前,生态走廊位于深泰路沿线。朱家角镇强调功能与特色的结合,计划通过建设和改造汽车站、道路绿化、道路交叉口、路边房屋、村庄标志和申太路休闲广场,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塑造乡村和区域形象,优化路人体验,打造集农业、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全球旅游走廊,整合七个村庄。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其中,神转公路与神台路的交汇处是整个区域的重要入口,是该区域的“眼睛”。朱家角镇正在考虑建造一个能反映江南水乡风貌的入口大门,以增强视觉冲击力。从长远来看,计划腾空现有的张巷村和现有的土地,在该地区建设一个文化旅游综合接待中心,并设立停车场和公交短途站,以缓解该地区的内部交通压力,从而实现游客的转移和集散功能。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景观廊道计划在东长岗河修建。东昌港全长约9公里。通过“一江一景”、“一桥一式”、“一路一廊”的景观改造,规划打造最能代表上海的“玉兰湾”,探索依托水上巴士等绿色交通的水上旅游路线。

目前,朱家角镇正根据实际情况开始实施分区规划,并逐步推进。近期计划重点建设长3.2公里的漳马段东昌港,依托漳马“四园一岛”等农业旅游,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一旦“两条走廊”连接起来,朱家角镇的七个村庄就会像项链上的珍珠一样连在一起。这就要求每个村庄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创造其独特的生态景观,进而照亮整个走廊。

记者了解到,10月30日,朱家角镇张马村被正式公布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该镇仍在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振兴示范村,并通过房屋前屋后改造、村庄清洁行动、植树造林、水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方式,不断提高7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质量。其中,建新村、林家村、新生村等美丽乡村区级示范村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张祥村和李庄村正在申请美丽乡村的市级示范村。张马村和王金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到今年上半年,整个朱家角镇已完成征地面积3492.9亩,占全区征地任务总量的83.8%;农村公共厕所布局已经完成,计划到2020年底,完成镇内28个村51个农村公共厕所的整体维护,提升11个座位,并在漳马、店丰、薛健、建新、林家5个村建设9个农村公共厕所。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朱家角镇应该在生态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工业之美。朱家角镇涉农区通过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按照绿色、环保、有机、无污染的要求建设生态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力量,形成企业经营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经营体系,正在向繁荣农村产业、富裕人民生活的目标迈进。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一方面,通过建立张马村水稻产销一体化模式,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产品供应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大米市场已经从卖大米转变为卖大米。从插秧到手工收割,村里的每一片稻田都没有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用最“笨”的种植方法,亩产量不到480公斤,这样普通人就可以吃到最实用最温暖的一餐。近日,正值国庆稻米丰收之际,漳马牌鲜米上市销售,今年5月注册的漳马牌已通过绿色认证。这将大大提高朱家角镇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振兴。数据显示,2019年,张马村统一种植管理面积达1579亩,其中绿色种植模式1344亩,占85.1%。另一方面,培育和发展生态旅游,以农业旅游为切入点,构建农村三位一体产业联动整合发展体系,丰富农业非生产功能。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朱家角强化“一核二廊三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