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4字,读完约4分钟

在夏阳的街道上,便捷的智能服务系统和管理平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住宅小区。从智能垃圾桶到自动垃圾收集系统,智能技术正在悄悄地方便夏阳人的日常生活。智能化和技术化已经成为提高基层治理有效性和人民获得满足感的金钥匙。

夏阳街道:垃圾分类也可以很“科技”

智能箱式房间中的垃圾分类也可以是“科学和技术的”

5月18日上午,在集福山社区,一名居民提着垃圾靠近智能垃圾桶室。没有居民的手,垃圾输入口的智能感应系统会自动开门让居民放入,从而杜绝了居民不喜欢用手打开垃圾桶而直接把垃圾放在桶边的坏习惯。

今年年初,集身份识别、信息屏蔽、端口扫描、监控摄像头和移动网络于一体的智能垃圾桶屋在集福申社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前不井党支部书记王艳表示:“智能垃圾桶房是一个24小时的投放点,错过预定投放点的居民可以正常投放垃圾。当垃圾桶快满时,物业负责人会及时收到信息,保洁人员会及时更换垃圾桶。同时,在门口的显示屏上安装了绿点扫描编码卡系统,既智能又方便,弥补了居民不能早、晚扫描绿点编码的遗憾。”

夏阳街道:垃圾分类也可以很“科技”

“我通常下班很晚,而且我总是错过送垃圾的时间。”现在我有了一个智能垃圾桶房,解决了我的烦恼。真的很方便!”在现场,一个扔垃圾的居民说。

此外,东升社区还率先为智能垃圾桶配备了两点。“与以前相比,居民不再需要等待志愿者用手机扫描,智能垃圾桶的感应端口响应更快,节省了居民放入和领取积分的时间。同时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无需安排人员全天值班进行人工扫描操作,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文清说。

夏阳街道:垃圾分类也可以很“科技”

智能垃圾桶的使用不仅美化了社区,也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到目前为止,夏阳已经安装了8个智能垃圾桶。接下来,街道将继续创新,探索垃圾分类的新模式和新思路,让居民真正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并愿意参与其中。

夏阳街道:垃圾分类也可以很“科技”

两个网络的整合有助于回收可再生资源。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东胜小区在以往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可回收材料的深细“两网融合”,不断畅通回收渠道,完善设备设施,充分调动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过去,居民总是等待“敲钟人”来收集废品,但现在他们可以在社区两个网络融合的服务点进行交易。在资源回收的同时,居民也能得到一定的回报,一举两得。

自2019年11月起,“两网融合”进入东胜社区,城东一村、城东二村和宝安村分别配备了三个“两网融合”装置,用于购买可回收垃圾。东胜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文清说:“平日里,居民把纸箱、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扔进智能垃圾回收箱,经过自动称重等程序后,他们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和利益。”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夏阳街道:垃圾分类也可以很“科技”

陈阿姨,52岁,最初在社区安置了一个“两网融合”的回收服务点。她觉得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蓝色回收柜没有用,只是给社区增添了一种“装饰”。陈阿姨说:“我们社区大部分都是老居民。起初,他们担心自己不会使用这样的“高科技”。然而,经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后,发现实际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你可以学习一下如何使用你的手机。如今,家里的旧报纸、废塑料和玻璃瓶将被收集起来而不着陆,这可被视为对保护环境的一种贡献。”

夏阳街道:垃圾分类也可以很“科技”

同时,东升社区正在积极为居民注册绿色账户实名制,居民也可以通过微信上海绿色账户公共号和支付宝进行实名认证。“经过实名制的绿色账户,居民可以通过‘两网融合’获得回收服务,直接查看回收收入,刷积分,交换礼品等。在手机上,更有效地调动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和积极性。”王文清说。

夏阳街道:垃圾分类也可以很“科技”

据了解,“两网融合”是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与生活可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融合。通过整合,实现了生活可再生资源和其他类型生活垃圾的统一分类交易、分类收集运输和资源回收。截至目前,已在夏阳全街74个点布设了40多个两网融合的自助垃圾收集服务点,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增加绿色消费模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再利用价值。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夏阳街道:垃圾分类也可以很“科技”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