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2字,读完约6分钟

据宝山区介绍,“宝山国际民间艺术交流平台建设”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工程”,“采风山女”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18项重要奖项,“罗甸龙舟节”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建项目...在过去的五年里,保山探索了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手段来突出人民和人民的利益。

宝山: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加强文学创意和文化遗产,打造独特品牌

2014年,上海宝山剧团创作了大型上海话剧《挑一个山女》,并进入了位于维多利亚港的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演出结束时,许多观众仍然站着鼓掌,拒绝离开。他们热情地包围了主演文华,并请她签名留念:“这出戏太真实、太感人了!”香港上海歌剧艺术协会、香港芭蕾舞团等演艺机构的同事对剧组成员说:“这么漂亮的演出我已经很多年没看过了,只演一场就可惜了!”“我们真的很想通过移植创作一部歌剧《挑一个山女》,让中国孩子的优秀品德得以发扬光大!”长期以来,保山坚持弘扬体现海派文化的沪剧艺术,先后推出了《红叶之魂》、《红梅颂》和《采女山》三大剧目。《采女山》共演出180余场,观众近20万人,并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全国优秀剧目演出。

宝山: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数百件作品在全国明星奖、全国美展、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比赛和活动中获奖。其中,由9名歌手组成的“胖可丁”声乐管弦乐团,于今年7月参加了第六届全国阿卡贝拉音乐大赛,并以出色的演唱赢得了“全国第一”!创建“陈伯辉国际儿童文学奖”,在儿童文学阅读季广泛开展系列活动,努力打造国际儿童文学交流高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园地和未来中国儿童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实施文艺创作“三产”(新产品、精品、精品)工程,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新成绩。顺利完成宝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古村发现明代左侍郎张任墓,出土珍贵文物14件;组织主题活动,纪念“8.13松湖抗日战争系列”、“5.18博物馆日”、博物馆(展览馆)展览和文化遗产日;8个和11个项目分别入选市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进街镇“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2014年,月浦镇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宝山: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注重“市民文化节”与“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联动,打造大众文化活动新平台。2013年至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保山系列专项活动连续三年举办,开展了1.4万多项专项文化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00万。以“宝山大舞台”、“月演出”、“周演出”、“日演出”为载体,在全区组织了100多支业余文艺队伍,每年组织了数千场群众演出。第八届、第九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成功举办,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近600名民间艺术家进行了演出,举办了400多场演出、交流和展览,60万市民踊跃参与,演绎了“民间艺术盛会,梧州风情家居”。

宝山: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造福人民

多年来,保山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培育和树立了“感动保山人物”、“保山好人”等先进典型,涌现出一批优秀人物,其中包括1名国家道德模范提名奖、6名中国优秀人物、3名感动上海人物。

广泛举办了3000多次群众理论讲座,听众达33万人。上海文明城市建设成功,市、区两级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85%以上,市级文明单位122个,全国文明村镇3个,全国精神文明单位3个。扎实开展双拥工作,深化军民共建,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宝山: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明确提出形成“人文精神高尚、设施功能完善、群体文化活动丰富、品牌特色鲜明、文化产业集中”的文化建设新局面,努力建设适合现代滨江新城的文化强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坚实保障,建立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和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宝山: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突出惠民惠民,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区、镇、村”三级联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新建宝山图书馆,在12个镇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67个“农村文化活动分中心”和“一村一居一阶段”项目,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和“农家书屋”全覆盖。文化实践项目造福人民,人民的利益正在扩大。建立区镇(街道)级公共文化资源分配机制,每年开展5000多部电影下乡、100多场文化演出下乡、500多项文化资源分配、3万多本图书下乡,近百万市民参与受益。所有街道镇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场所均免费向公众开放,区文化馆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中心”。

宝山: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创意产业逐渐凸显集聚效应

近年来,保山文化创意产业优势逐渐凸显,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五大产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将建设三个市级创意产业集群、两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四个市级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杨明洁工业设计博物馆、红方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阳光舞蹈公司、若森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引进。2012年,宝山区荣获上海市首批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被中国互联网协会授予“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并被授予“全国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目前,保山已形成沿轨道交通线的产业集聚格局。三条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和7号线沿线已建成58个重点载体和项目,其中在建项目18个,拟建项目16个。三条轨道交通线沿线聚集了以工业设计、软件信息、创意设计等产业为支撑的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上海国际新材料创新馆、半岛1919创意园等现代服务业园区和展厅,聚集了一大批优秀设计企业和优秀设计人才。文化和创意产业日益融合。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互联网信息产业和贸易的融合,促进老工业振兴,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加快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走出去”。2014年,宝山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突出工业设计产业、建筑设计产业、时尚创意产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休闲娱乐服务业五大产业优势。

宝山: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五年来,旅游业总体布局规划为“三区三线”,即建成滨江邮轮旅游集聚区、罗店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古村生态旅游集聚区,形成了工业、科教、红色三条特色旅游景观线。目前,依托吴淞泡台湾国家湿地公园、长江口科技馆、玻璃博物馆、古村公园等项目,滨江、罗店、古村旅游重点发展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通过与商业、工业、文化、农业、科普等产业的整合,以及资源的进一步有效挖掘和整合,三条特色旅游线路的景观节点得到了丰富。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宝山: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