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2字,读完约4分钟

上周五,2017年全国双创周在上海拉开帷幕,今年全国双创周的主会场设在杨浦区长阳创意谷。长阳创意园已成为双创周的主会场,这与近年来杨浦区创意园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从大学科技园到风险区

在2015年之前,当人们提到“双重创造”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2015年,杨浦开始创建第一批国家双创新示范基地,长阳创谷也在那时诞生。”长阳创业园总经理Xi·荣庆告诉记者,长阳创业园是“双创生”的创业园。

杨浦:老厂房新使命 推窗即闻双创气息

杨浦区最早的创业创新园区是2000年前后由该地区各大学建立的大学科技园。“当时,上海的大学墙都是2米高的实心墙,大学和地方政府之间很少互动。”Xi·荣庆告诉记者,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些大学科技园已经在高校设立,以帮助科研成果溢出。

杨浦:老厂房新使命 推窗即闻双创气息

2003年,杨浦区启动了创建智慧世界项目,引进了大型企业和咖啡馆。咖啡馆生态促进了杨浦区的创业氛围,许多创业园区遍地开花。在杨浦区,你可以通过推开窗户闻到创业创新的味道。杨浦区借鉴创智天地的成功经验,于2014年决定在中部地区建立一个类似创智天地的创业园区项目。于是,建筑师走进被遗弃了14年的中国纺织机械厂进行改造,老厂走出了历史的迷雾,重新看到了阳光。

杨浦:老厂房新使命 推窗即闻双创气息

长阳创新的建设是为了服务于中部杨浦的崛起。目前,杨浦区按照“西、中、东”的创新发展战略,在西部核心区建设“创新经济走廊”,在中部提升区建设“制造者生态社区”,在东部战略区建设“滨江国际创新带”。杨浦区将城市更新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使双重创造载体既有表面布局又有支撑。

杨浦:老厂房新使命 推窗即闻双创气息

杨浦有许多创业园区,每一个都有不同的模式。多年来,杨浦区不断探索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形成了具有杨浦区特色的“先创业,后创业,先孵化,后加速器”的四级创业孵化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杨浦区主要有八种模式,从蚂蚁到大象再到舞蹈,服务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成长。

杨浦:老厂房新使命 推窗即闻双创气息

激活知识溢出效应

位于万谷科技园a7号楼的仿脑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是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深度孵化平台,由杨浦区和复旦大学共同出资,注册资金2000万元。

杨浦区有10所大学和100多个研究所。“一项高等院校的先进科研成果在学术界的领先优势只是短暂的时间。如果不能及时溢出校园,实现产业化,就会失去这一优势。”杨浦区科委负责人说。一直以来,杨浦区都愿意腾出最好的土地来支持附近大学的扩建,放弃好的商业和房地产项目来建设大学科技园,投入人力物力来改造和美化大学周边环境。

杨浦:老厂房新使命 推窗即闻双创气息

去年,杨浦区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区内外11所大学签署了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复旦创新走廊”、“同济知识经济圈升级版”、“CUHK金融谷”、“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产业园”的创新创业载体模式。

杨浦:老厂房新使命 推窗即闻双创气息

完善的“政府、产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业创新链有效激活了区域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2016年,上海科技大学太赫兹技术公司在杨浦区税务局成功办理了“科技成果转化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备案,获得太赫兹科技成果无形资产股权奖的研究团队暂不缴纳1035.09万元的税款,成为国内首个暂不缴纳科技成果转化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案例。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延期纳税的申请有十余件。

杨浦:老厂房新使命 推窗即闻双创气息

知识和技术溢出校园,进入校园,融入社区。今年,杨浦区12个街道和乡镇拿出当地最好的资源,打造了“一街一品牌”的创新服务平台。在为企业家提供的一杯杯咖啡背后,可能有创业机会。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杨浦:老厂房新使命 推窗即闻双创气息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