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9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8日,临港新区工业大学揭牌仪式在杜菲路共享服务中心正式举行。有了办公空间,也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新区工业大学将采取虚拟校园、实体运作、产教结合、创新引领的模式,适应新区产业需求,整合人才培养与就业,整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证书,服务新区发展,服务产业振兴等。

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探索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正式挂牌。根据计划,到2035年,新区的经济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与新区人才发展的质量和数量需求相比,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巨大差距,亟待提高。

对于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在培训项目和课程体系方面仍存在差距;临港新区高校联盟有着强烈的参与技能教育的愿望,但目前对校企合作中“1+x”产教一体化培养方案的政策支持还不够;为行业和社会服务的八个实训设施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探索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临港集团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临港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在临港新区大学联盟的共同倡议下,正准备与临港大学的代表上海建桥学院合作创办“临港新区工业大学”。工业大学将依托临港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临港创新管理学院等职业教育和企业大学平台,整合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电机大学等高校的学术教育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德国zwick/roll集团、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觅风激光等领先企业的培训体系。

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探索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

随着管理单位的集体签约,临港工业大学还拥有8所学院: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工业学院、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工业学院、新能源汽车工业学院、民航空工业学院、生物医学工业学院、高级光学工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文化创新工业学院和青年发展学院。例如,先进光学制造研究所提供先进的光学薄膜制造教育,为智能制造、5g光通信、无人驾驶和特殊安全提供专业人员;智能制造研究所提供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和工程管理方面的教育。

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探索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柔性智能制造实验室和数字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平台即将完成上海建桥学院工程培训中心的改造工作,该中心也是未来临港新区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产业研究所的所在地。

对于政府园区的生产人员、R&D技术人员和金融人才,学院初步拟定了不同深度的课程。通过知识普及、行业互动和技术培训,学院将成为智能制造行业的硕士、系统工程师和应用工程师。

该培训中心将升级为企业的“生产基地”和大学的“学习工厂”。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将参与相关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白天,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将在这里学习该行业的尖端技术;晚上,这个“无人工厂”将生产出一批批高端设备的个性化精密零件。目前,上海建桥学院计划将1000个成人教育招生计划整合到工业大学中,使更多的在职员工有可能提高他们的学历。

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探索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

“工业大学的基础是培养人才,解决三个问题:学生能否就业,毕业后能否就业,能否成为专家。”临港新区工业大学专家杨建议,工业大学二级学院的核心方向是“举企业之旗”,龙头企业应提出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要求,通过“定制”课程和证书培养人才,让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进入新区。

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探索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

未来临港新区工业大学将朝着“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行业”三个方向发展。2023年,临港新区工业大学有望创建五个重点工业学科;与临港50家龙头企业开展多维校企合作项目;设置500名优秀工业教师;培养新领域企业急需的5000名专业人才。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探索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