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4字,读完约4分钟

黄华丽贝壳双喜首饰盒,金铜景泰蓝珐琅圆亭钟,小叶紫檀木茶则,全铜半月刷洗...这些精美的上海旧器皿自然沉淀了岁月的记忆,使人恍惚中回想起黄金时代。

在怀旧盛行的今天,老上海的感觉被定义为一种风格,代表经典和复古。为了寻找海派的文化渊源,激发新海派传统手工艺与创意设计的结合,陶与上海黄浦文化创意企业联合会、兴国社、上海新世界石库门书屋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具有百年历史的“方寸世界与海派别出心裁”的上海精品艺术展。

海派匠心 聆听黄浦区的老上海光阴故事

“怀旧博物馆”是新天地石库门的房子,以老上海的生活场景为主题;“时装博物馆”位于新天地的“文悦陶”画廊,展示清末民初大家庭的精品。新天地的展品有310件,组织者的三位收藏家的私人收藏,总价难以估计。其中,展品“快乐梨木壳雕刻首饰对盒”的最高价值达到98万元。自2017年初起,策展人蒲和先后在上海拜访了一批收藏家,不仅展示了一个世纪前上海家居生活的精品,还展示了新海文创设计的当代生活用品。

海派匠心 聆听黄浦区的老上海光阴故事

[怀旧大厅]

上海新世界石库门房屋主干博物馆是由一座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旧石库门房屋保存并改造而成。根据20世纪20年代里单元的居民建造,有7个展览室,包括客房、书房、老人室、主人室、女儿室、儿子室和灶房,贯穿了一个石库门家庭的故事,再现了上海人的生活和老上海的魅力。这一次,位于二楼的一个空房间是为本次展览的主题而特别设计和安排的。

海派匠心 聆听黄浦区的老上海光阴故事

[时尚大厅]

陶画廊2016年6月开业。陶作为陶瓷工艺美术策展人,致力于传统工艺美术和陶瓷艺术的推广和传承,邀请艺术家、研究者和设计师举办展览、对话、沙龙等文化活动。本次展览的展品汇集了清末民国至今的精品,如150年前传教士带来的钟表、100年前江南工匠制作的木制品、中西工匠制作的家具等。这些海派“古董”结合了独创性、明清装饰图案和西方古典造型。他们既有东方优美的意境,又有西方生活方式的借鉴,形成了独特的海派风格。

海派匠心 聆听黄浦区的老上海光阴故事

与传统立体贝壳雕刻技术相结合的最好的紫檀木原料是由民国时期的著名工匠手工雕刻而成的。它用天然贝壳、寿山石、青金石和绿松石装饰。喜鹊爬李子,生动、喜庆、优雅。精美的一对汉字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造字方法,它的外壳很大,颜色丰富多变。这是2005年在香港拍摄的。1949年,他和一个著名的上海家庭移民到香港。

海派匠心 聆听黄浦区的老上海光阴故事

此钟为珐琅亭子风格,采用德国海姆斯勒机芯,底座、上部和玻璃框架均饰有精美图案和彩色珐琅。钟的侧面由弧形水晶玻璃保护,顶部装饰着镀金天使。这些人物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清代,广材人的大碗口直、肚深、圆。内墙和外墙都装饰着清晰的人物和花园场景,充满了装饰图案。色彩明亮而稳定,油漆工光滑而简单,釉面细腻而湿润。

纯西方古典风格的冷冻石钟。钟的主体由华丽优雅的冻石制成,上面刻有精美的铜金图案。钟的中间陶瓷表盘是法式机芯,表盘边缘镶嵌着镀金珍珠。

洗笔是笔、墨、纸、砚四宝之外的一种文具。它用来装洗笔。作为一个文案小品,它不仅实用,还能让人开心。这款水墨画保存完好,在边肖刻有“梅花诗只有一万首”的字样。梅花造型优雅,工艺精湛,创作于清代中叶。同时,在陶画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批深受旧海派和海派文化影响的新海派艺术品。传统工艺的经典传承与新海派的精致优雅完美结合,展现出新的时尚生活方式。

海派匠心 聆听黄浦区的老上海光阴故事

这幅画气势磅礴,构图饱满,色彩斑斓,是1896年重阳节后吴昌硕和朋友们在家里聚会时画的;将简单优雅的艺术品与现代简单的生活用具巧妙结合。传承上海艺术融入生活。

图案源于唐代的八棱铜镜,取材于古代敦煌壁画,采用珍贵的唐花和瑞雀图案,精心设计,由珍贵的染白灰木、熏橡木、欧洲梨木等实木皮制成,纯手工镶嵌而成。四周花团锦簇,四只唐式瑞喜鹊镶嵌着白色的喜鹊眼木皮。精致小巧的手镜,可以随身携带,可以用来补妆和照镜子,背面的马赛克纹理艳丽,既实用又美观。

海派匠心 聆听黄浦区的老上海光阴故事

它以吴昌硕的经典作品《风竹图轴》为基础,是经原作授权的艺术衍生作品。筷子像竹竿,筷子像竹结,布袋像竹林。乌木和紫檀木两种图案,雕刻工艺精致,抛光均匀;其文化艺术内涵也凸显出来。在承载着上海新老文化的城市地标新天地,这次海派精致老上海精品生活展以生活场景直观地向当代观众展示了老上海的精致、复古、经典和艺术情怀,也唤起了人们对老上海精致生活的回味和对新上海生活方式发展的思考。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海派匠心 聆听黄浦区的老上海光阴故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