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41字,读完约9分钟

相关阅读:

保护最具异国情调的城市黄埔传统文化,打造“传统文化经典”

伟大的世界将于下月正式对外开放:它无处不在。

黄埔老字号守护上海原生态饮食文化书写的历史传承

老城区的诗意很浓。黄埔老巷传统文化生成新活力

元宵节,又称“元宵节”,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它与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密切相关。在过去的23年里,河南花园元宵节的创意策划团队和传统的制作灯笼的工匠们共享繁荣,把灯笼的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7年2月18日凌晨3点,随着最后一盏彩灯的拆装,鸡年河南园新年民间艺术灯会(以下简称“河南园灯会”)正式结束。现场的一位经理拍下了上次拆灯工人用手机从灯笼上爬下来的照片,并发送给豫园商城副总裁吴仲卿:“所有的灯笼都安全拆除了,请放心。”吴仲卿盯着照片上的灯光,但他的脑海里勾勒出了明年元宵节的主题和空的布局...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元宵节过后,工人们拆除灯,当场装上

自1995年以来,豫园商城几乎每年春节都会举办盛大的元宵节。在过去的23年里,豫园的元宵节伴随着市民走过了近两个生肖周期,被游客誉为“上海最美味的地方”。2010年,豫园灯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在韩国g20峰会期间,豫园灯会出国参加首尔国际灯会,令世界惊叹。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鲜为人知的是,豫园元宵节的所有创意和策划都是由吴仲卿完成的,他是豫园商城元宵节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在他们的手中,元宵节已经从市民的节日狂欢演变为传统文化的表演,也成长为上海的“文化名片”。

吴仲卿表示,今年,豫园第22届元宵灯会达到了传统文化与审美艺术有机结合的新高度。在为期31天的鸡年元宵灯会上,豫园不仅展示了传统灯会艺术的精湛技艺,也充分发挥了城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

元宵节的时候,来豫园看元宵节的游客会互相推挤。

在旧报纸上寻找“元宵节”

据队里的老员工说,每年豫园的元宵节就像十月的难产。通常是去年的元宵节结束,下一个创意策划将进入酝酿阶段。遗憾的是,这些精心打磨的灯笼作品在节日后无法与大众“见面”。如果你还想看当年元宵节的风采,恐怕只能在发黄的旧报纸上找了。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1995年,豫园商城在豫园举办了第一届元宵节。在那一天的《解放日报》上,留下了一张工人们爬梯子和在旧城隍庙挂灯的黑白照片。

1996年豫园灯会邀请了山西大同的丝灯大师,大规模地展示了佛教、红楼梦、西游记、民俗、名剧、神话等六大系列的灯笼,共有17个展区,43个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1999年,豫园灯会第一次关闭了该市的售票窗口。这并没有阻止市民观看灯光,而是带来了更多繁荣的商业机会和人气。今天的《解放日报》记录了豫园灯会创新性地运用了江南民间灯艺与现代声、光、电的结合,实现了灯会的动静结合效果。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2003年,经营了8年的豫园元宵节变得火热,甚至元宵节的冠名权也变得火热。那一年,豫园首次引入了游客发短信和猜谜语的互动方式,还利用现代人工降雪手段营造了节日气氛。

2005年,也就是鸡年的最后一年,豫园中心广场上演了一场“农家乐”灯展,并首次引入了激光投影这一高科技手段,创造了游客喜欢看到和听到的财神立体形象。

2009年,第14届豫园灯会首次尝试使用节能灯。同时,壁灯组采用led、strongpoint等环保光源,可节电30%。

2016年,豫园元宵节的开放时间延长至31天,这是历史最高纪录。

为期31天的“2016豫园灯会”由邵剑平拍摄,主角是“猴子”

中国梦藏在灯光下

在豫园灯会设计团队眼中,2016年灯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那一年,豫园灯会首次尝试用具象的灯笼作品来表达抽象的重大问题和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围绕猴王中心灯群,布置了以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为内容的主题灯群,包括“苏武牧羊人”和“婆婆纹身”,形象地诠释了“真诚报国、中国梦”的主题;在九曲桥边,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目的的一组景观灯依次排列着:“孔子兴坛讲学”体现“仁”,“关公独骑千里”体现“义”,“孔融梨”体现“礼”,“曹冲象”体现“智”,“美”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吴仲卿表示,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与当代主流价值观嫁接,然后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具象的灯艺,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是2016豫园灯会设计的初衷。这种创新能否满足现代城市人的精神需求,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然而,当吴仲卿站在九曲桥上,看到老一辈人指着“孔融让梨”的灯时,他知道这条路是对的。“这些代代相传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似乎仍然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财富。”

2017年,酒曲桥广场主题为“世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精神”

在今年的元宵灯会上,豫园商城创意策划团队进一步将元宵灯会主题与国家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和战略目标相结合,在豫园中心广场推出了一个主题为“鸣鸡求发展”的灯光组。此外,还有传统主题的灯组,如“闻鸡起舞”和“光明未来”,以及当前热门主题的灯组,如“中国梦”和“强国梦”。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九曲桥广场突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工匠精神”的主题。通过“四大发明”、“大禹治水”、“李时珍写药典”、“神农尝草药”、“张衡”、“鲁班、黄道婆、李春”等主题的现场灯光组,将经典历史故事演绎到现实生活中,展示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此外,还有亚洲和欧洲标志性建筑的灯组,如长城、大雁塔、埃菲尔铁塔、大笨钟等。,表明中国工匠精神将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长城、大雁塔、埃菲尔铁塔、大笨钟等亚欧标志性建筑的集群灯群

用心讲述文化的精髓

今年的元宵节吸引了许多游客的注意和喜爱。因为有一个直径五米的土灯笼站在公鸡灯笼旁边。立体的公鸡和地球上的中国地图,看起来像一只公鸡,形成一个巧妙的呼应,这是相当有创意的。

然而,对于这组主题灯,豫园的创意策划团队却反复论证和颠覆,再论证和颠覆。比如这组灯笼的主题词是不是应该取自毛泽东的《浣溪沙与柳亚子先生》,还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至酒楼》中的“天下鸡白”一诗?再举一个例子,地球应该举起公鸡灯来显示它的动量吗?还是放在公鸡旁边,象征着中国公鸡对和平发展的向往?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最后,在雄鸡的左侧放置了晶莹剔透的地灯,周围环绕着一群白鸽和代表中国科技进步的神舟11号,象征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将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幸福。此外,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熊猫、白暨豚和云南金丝猴等中国国宝被装饰在公鸡灯笼周围,象征长江和黄河的两盏彩色灯笼也缠绕在周围。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2017豫园灯会主题灯

豫园商城战略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张延表示,过元宵节会让人“精疲力尽”。因为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有太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探索和表达。元宵节的创意策划团队,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巧妙的“语言”向游客“讲述”其精髓。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在今年的元宵节,一组名为“有风赖艺”的灯笼被挂在豫园和枫楼上。创意规划团队给出了设置这样一组灯光的两个考虑因素。一方面,根据民间传说,凤凰是仅次于龙的图腾动物,龙与“血”中的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鸡年展示凤凰是完美的。另一方面,“有风赖艺”来源于“上亦舒记”,意思是只有当国家繁荣昌盛时,它才能吸引幸运的鸟。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吴仲卿说:“这不是最麻烦的。”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是好运的象征,所以写文章相对容易。四年前的蛇年元宵节,为了将五毒之一的蛇诠释为游客喜爱的灯笼颜色,豫园团队在前后设计了十几个草稿。最后,在道教文化中,发现了龟蛇合璧的形象——玄武蛇,它具有驱邪求福、惩恶扬善、平安长寿等多种神力,并使十二生肖蛇以“宣武献荣”的主题灯组形象出现在中央广场。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蛇年灯节“宣武仙瑞”主题灯组

通过继承保留“新年口味”

元宵节,又称“元宵节”,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它与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密切相关。在过去的23年里,豫园灯会的创意策划团队与传统的制灯工匠们共同繁荣,将灯笼的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吴仲卿说,传统的灯笼一般适合晚上观赏,而且远离游客,所以制作灯笼的准确度不高。然而,豫园是不同的,因为它受到狭小空间的限制,只能近距离观看。此外,游客经常在白天进入花园观看,所以展示的灯光必须更加精致。不仅灯笼的主体要整洁,而且灯笼上的文字要生动自然,游客不能看到呆板粗糙的面部表情。达到“白天风光,晚上灯火通明”的艺术效果,这是河南花园元宵节最基本的要求。

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近年来,豫园灯会巧妙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手段,彩灯的制作技术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在今年酒曲桥上展出的“大禹治水”灯组中,十多个人物栩栩如生,他们的四肢可以随着场景的变化而舞动。此外,公鸡灯笼将每五分钟鸣响一次,神州11号在地球上的灯笼也将移动。吴仲卿表示,豫园灯会极其艰难的生产要求让国内许多灯饰厂望而生畏,同时,那些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创新的企业在与灯会设计团队的磨合过程中,也逐渐走向了行业的制高点。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彩灯藏着中国梦 23年豫园灯会见证传统艺术蝶变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