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74字,读完约14分钟

本报记者田米亚马方业(博客,微博)张志伟

晚秋的北京,黄叶飘落。 11月初的一个温暖的下午,已经是高龄的年龄了,经常被称为“王主任”的王连洲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的采访。 “王主任”无精打采,温柔,戴着灰色鸭舌帽,笑容总是洋溢在脸上,说话速度平和。

资本市场3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奠定了基本制度基础的《证券法》《信托法》《基金法》的贡献是必不可少的“四梁八柱”,为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的辉煌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正局级巡视员王连洲负责这三部法律起草的具体组织工作。 资本市场建立初期,王连洲10多年来知道困难,始终不渝,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立法建设,在关系到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许多热点问题上,提出坦率实用和平的声音和意见,平易近人的谦虚

无悔人生的转变

王连洲结缘金融,扭曲正宗。 王连洲出生于山东冠县农村,1954年考中学,为了增加一次及格的机会,徒步走了140多华里,去了河北省大名县的先考,然后经过长途旅行回到了山东聊城。 上天没有辜负他对学问的渴望,那一年,王连洲被录取在聊城一中,在这里度过了6年热情、有理想、难忘的中学时代。 1960年,王连洲考入山东工学部理化系物理专业,在这里完成了三学期理工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 当时,为了贯彻调整、加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等八字方针的要求,王连洲和其他山东工学部理化系的同学转学到山东财经学院财政金融专业。 1964年,王连洲和其他28名同学被分配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员工。 “对当时农村的子弟来说,能分配到首都的中国人民银行的总店工作,真是莫大的幸运。 ”。 王连洲微笑着说。

但是王连洲在中央银行工作不太久,去北京的印花厂实习劳动,在上海的印花厂做“四清运动”,去河南淮滨“五七干学校”接受再教育。 干学校提前“出炉”后,响应“好人马上喜欢三线”的号召,调到四川东河企业参加货币印刷的“大三线建设”为期8年。 王连洲被同事评价为“有思想、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人”。 关于那个经验,王连洲对记者说:“记忆犹新,历史在目,无悔。”

1979年,由于工作需要,王连洲回到中央银行印刷局负责中国历代货币的收集和研究。 他是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中国历代货币收集、研究的创始人。 主编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国历代货币》的底色图录和历史证书,为1980年代前期的《中国财贸报》(经济日报前身)写了《货币史话》。

在1983年6月召开的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增设了包括财经委员会在内的六个专业委员会。 当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的第一领导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把金融专业方面的干部推荐到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的办公室工作。 1983年10月,推荐的王连洲办理了调任手续。 从人民银行过渡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又是部门间、领域间的“变革”。 王连洲想起了这次调动。 “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理想追求,但仅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自己的条件,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回旋馀地没有现在这么广,当然要服从组织的安排,而且是必要的。 ”。 王连洲认为,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工作,接触的业务多为宏观方面,联系的接触者多为上级人员。 王连洲就职于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不一定是“海广以鱼跃,天空以鸟飞”,他认为他展示了人生的价值,发挥了个人作用,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舞台。

1992年7月末,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开始起草负责组织执行的《证券交易法》。 从1993年开始,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承担了《证券法》、《信托法》、《基金法》、《期货交易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8项立法起草重任。 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变更了以前是一个局级单位的办公室设置,增设了另一个计划室、经济法室、研究室三个局级单位。 王连洲来自人民银行,金融证券方面的法律起草任务自然,无责任,由王连洲主要承担。 因此,王连洲与《证券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这三部资本市场大法的起草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连洲作为三个法律起草事业的具体组织者和参加者,想起起草立法过程,可以说是摇滚和曲折,困难而漫长,其中发生的许多故事令人难忘。 证券法风雨经过6年半的《信托法》锁定,经历了长达8年的停止运动、时停运动的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冲突、熟悉。 《证券投资基金法》经过4年7个月,审议了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任期,起草了综合的《投资基金法》后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法》,经过曲折起伏,结果以《种瓜得豆》告终。

经过七年的摇滚《证券法》

证券法从1992年8月起草,1998年12月颁布,横跨3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了5次,持续了6年半直到实施日。 《证券法》的颁布经历了其他经济法律颁布的罕见摇滚和曲折,困难而漫长。

《证券法》的起草,最初是由七次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从八次人民代表大会经过九次人民代表大会才公布。 以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交所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从1990年到1992年迅速发展,在上海、深圳及成都红庙子街等地,有证券发行、交易,随之证券市场略有混乱,经常发生欺诈买卖混乱。 因此,1992年,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会议建议起草《证券法》。 当时不是被称为“证券法”,而是被称为“证券交易法”。

想起证券法制定过程中发生的一点小事,王连洲使用了“不可思议,讽刺都不一样”这八个字。

王连洲表示,有关方面对证券立法不同观点的争论很大,“其争论的激烈和顽固,外人难以想象,真的很少见”,证券法立法中的重要章节有激烈的争论,因此证券法草案的审议多次被搁置。

王连洲一再不懈、始终不渝地积极起草职工群体各方面意见,深化一线调查研究,组织多次会议讨论,在媒体上发表复印件,进行讨论,甚至多次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提交报告

经过锁定,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6年磨剑,1998年12月29日,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证券法》。

经历风雨的证券法在最终投票时,得到的赞成投票数之高大大超过了王连洲的预想,138名委员,135票赞成,1人弃权,2人弃权,没有反对票。 这对于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对经济法律草案进行无记名投票以来,特别是长期存在争议的法律来说,可能是空前的东西。

香港证监会前主席、中国证监会前首席顾问梁定邦说:“1992年王连洲等人开始为起草中国证券法做准备时,我认识到了他。 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还年轻,不成熟,充满了值得研究和处理的问题。 王连洲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辛苦地求索。 大家翘首期盼的证券法终于于1998年12月29日颁布,于1999年7月1日生效。 王连洲作为该法律起草的具体组织者和参加者,一贯不懈、不懈、持续努力,因此受到业界的尊敬。 ”。

关于2019年编纂的新《证券法》,王连洲称赞《新的《证券法》,法定股票发行上市实行登记制,设立交易所,《证券法》的制定,股权分割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30年快速发展的四个里程碑

曲折《信任法》

想起41年来信托业的迅速发展,王连洲使用了一系列的排列比文:摇滚、曲折、磨蹭、起伏。

信托业风雨兼程的艰辛与《信托法》的颁布相同,表现出一波三折。 1979年10月4日,新中国第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企业(现在中信集团的前身)成立,标志着信托业在新中国的重新恢复,揭开了现代信托业在中国重新崛起的一页。 之后,信托业迅速发展,如雨后春笋,信托企业最多接近1000家,其中混杂着涉嫌冲击金融秩序的“不规范运营的信托”,反复整理。

随着信托业的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对信托立法的“实际需求”越来越紧迫。 《信托法》起草最早是由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和资深法学界元老谢怀荣、魏家驹提出的。 1993年3月,为了积极执行和推进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计划中的《信托法》起草工作,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人员参加的“信

王连洲回顾当年《信托法》的立法审议进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信托法》诞生的八年历史,不仅经历了与其他法案类似的审议过程,也有独特的、死亡和复活的波折性,当然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信托法》审议了几次,有时是乐极生悲,有时是不是极泰来。 其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事件,至今难忘。

在王连洲的记忆中,组织美国、英国等国内外专家参加的研讨会是处理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信托法》在起草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把属于舶来品一般法系的信托制度融入实践大陆法系的中国实际中,拿来主义,为我使用。 多次脑碰撞研讨会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王连洲没有对研讨会进行“评分”,“几年前讨论的许多信托话题非常深入,击中了领域的要害,是积极的。 多年后,回顾当年的信托法研讨会,也有很多观点可供现在或今后信托业的迅速发展参考。 ”。

从1993年开始,经过耗时8年、锁定、长达8年时的持续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冲突和磨合,《信托法》终于在2001年4月28日、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上通过,于2001年10月1日信

信托法实施的重要意义是在中国建立财产管理信托制度,确定信托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相互行为标准,在法律上实现了“信托”制度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的移植和扎根。

“经过曲折,结果圆满,结果《信任法》最终成功颁布和执行。 《信托法》是我国建立信托制度的里程碑,迈出了我国迅速本土信托发展的历史一步。 ”。 王连洲说

《基金法》中的“种瓜得豆”

山东省中部的小镇淄博,在中国基金历史上留下了一支深色的笔。 1992年11月11日,淄博乡镇公司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在北京钓鱼台国酒店举行成立仪式。 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央银行批准设立的企业型封闭式投资基金。 从那以后,投资基金破土而出。 截至1997年10月,全国共有投资基金72只。

199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基金迅速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

王连洲认为到1997年,70多个作为产业投资基金基本上处于非标准状态。 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基金进入了规范的快速发展阶段。 这也是因为行业认为是新老基金的分水岭。

经过“老基金”的整理整顿,1998年,成立了国内首批两个规范的基金管理企业南方基金和国泰基金,成为中国“新基金”的开始标志。 1998年被称为公募基金元年。

随着公募基金的迅速发展,仅用部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调节各方面的法律关系已经很困难,而且“暂行办法”需要比较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等规范。 1998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决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投资基金立法国际研讨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投资基金法》的建议。

1999年3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成立大会,王连洲被任命为起草工作小组组长。

虽然很难想象起草过程中的曲折、风雨被锁定,但前后需要4年半的时间,作为《投资基金法》起草了事业集团的第一任领导人,王连洲对其中的困难记忆深刻,“国际、国内专家学者、业界人士以及基金投资者参加的各种讨论会 直接或间接讨论基金立法的人不到几千人专门以书面形式征求各省市有关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意见,容易发稿几十次。 ”。

以证券为基础的投资基金、产业基金、风险创业投资基金属于不同部门的监督管理,但这一分支自投资基金在国内诞生以来,在几个部门之间似乎必须躺下来调整各自的角度和需求。

关于产业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的筹措模式、组织形式、运营规则与证券投资基金有具体的区别,大家不太清楚,所以意见差异很大。 虽然很难达成一致,但在不同的起草阶段,争论的首要问题是重点,不同。 王连洲作为起草者集团的主持人一直在进行协调工作,从《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最终发表,王连洲将其戏言从《种瓜》到《得豆》,看着基金立法的曲折。

终于,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历时4年7个月,跨越9次、10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期,受到证券市场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

王连洲在《证券投资基金法》通过后,最初的报道是《证券日报》发布的,“2003年10月28日,记者待到很晚,记者的敬业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退而不为资本市场鼓噪

2000年,王连洲退休了。 退休后,王连洲始终关心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不断提倡完善《基金法》等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证券投资基金法》需要及时修改。 退休后的王连洲为了尽快修改证券投资基金法,不断呼吁。 年、年、《基金法》修订了两次。 民间资金确定了违反纳入调整范围的基金工作人员信用、正直、谨慎、勤奋义务及相关义务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加强了对基金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加强了资金管理者的股东、对实际管理者的监督管理,维持了资金管理者的独立运营等。 “种瓜得豆”终于变成了“种瓜得瓜”。 说到“种瓜得瓜”的结果,王连洲说前中央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最应该感谢,是吴行长连续十年呼吁的结果。

由于参与了《信托法》的制定,对信托企业发生的问题,了解一切,说一切,对历史整理整顿信托企业提出的一些意见,可能对监督管理层感到生气,但地位低下,有秉性 ”。 王连洲说

王连洲退休20年,依然教人不倦,发挥余热。 王连洲在“繁忙”中,担任建立了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托基金研究所理事长的独立理事制度的第一批基金企业(华夏基金管理企业)的第一批独立理事、建立了独立理事制度的第一批信托企业(华宝信托企业)的第一批独立理事,宝盈基金管理企业、 担任株式会社等机构的独立理事,通过民间投资百人论坛、cifc智囊团等领域间活动、参与证券、证券设立的再三努力,获得了中国金融博物馆颁发的基金终身奖。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位卑不忘忧国——专访《证券法》《信托法》《基金法》起草从业组织者之一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2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