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3字,读完约3分钟

位于上海淮海路的共青团中央旧址“李雨阳”,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引起了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李雨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20年夏,陈独秀、李、等马克思主义者决定在老余英里建立第二个党组织,这也是中国早期的第一个党组织。《新青年》在这里编辑,《共产党》月刊在这里创办。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办公室和“秘书处”。在不远的新洋里六号,一群年轻人打着“外语学会”的招牌,在这里偷偷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黄浦团中央旧址“渔阳里”改造受关注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余秀松等八位青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第一个团的早期组织,它对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和指导起了关键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共青团中央旧址的教育功能,“李雨阳”于200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2018年8月,共青团中央旧址纪念馆改造工程开工。

黄浦团中央旧址“渔阳里”改造受关注

“我相信,在挖掘榆阳红色历史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强调党的建设形势,讲一个建设集体的故事,更要讲一个建设党的故事。”CPPCC市委常委、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李振林带着《关于关注上海渔阳党建工作的意见》来到上海两会。他认为,俞李阳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带头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旗帜。甚至一个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和要求召开党的大通知也从这里发送到所有地方。因此,不仅是中国青年团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是中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

黄浦团中央旧址“渔阳里”改造受关注

李振林特别提出要注意“老俞杨利二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挂在老余英里二号楼入口处的文物无法展现这座百年建筑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旧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地。革命圣地是共产党的发源地。”

黄浦团中央旧址“渔阳里”改造受关注

另外,目前,新老渔阳的旧胡同被人为切断,导致原有的红色历史风貌和当年的“马克思主义小道”被人为封锁,无法相互沟通。关于它的未来,一些专家呼吁在老余英里旧址上建立一个纪念馆。李振林说:“对于新老渔场,只有进一步加快统一规划的全面展开,才能真正体现渔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内涵。青少年还可以学习如何奋斗,找到他们最初的心。”

黄浦团中央旧址“渔阳里”改造受关注

据了解,在共青团上海市委、黄浦区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李雨阳”团中央旧址纪念馆整体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在锦江国际集团的支持下,集团东侧即将建成的李雨阳纪念广场是此次改造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广场的设计和实施移交给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10多名青年教师和学生。主持人是金江波,他是CPPCC的一名成员,目前正在参加该市的两届会议。

黄浦团中央旧址“渔阳里”改造受关注

金江波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他介绍说,设计团队为李雨阳纪念广场设计了一面大型浮动雕塑墙。在长58米、高近3米的浮雕墙上,陈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青团和中国青年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与纪念馆遥相呼应。利用走道设计,团队还在浮雕墙上镶嵌了一个石库门。游客可以打开石库门,直接通过走道走进纪念馆参观,就像打开历史之门一样。此外,广场上还设立了升旗区,可以在重要的日子举行升旗仪式。它还为青少年在国旗下成长、重温革命历史和接受礼仪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金江波表示,在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后,希望用公共艺术的理念和手法来表达红色文化,做好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的融合工作,把“李雨阳广场”建设成为上海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基地,为“党的诞生地挖掘和宣传工程”做出贡献。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黄浦团中央旧址“渔阳里”改造受关注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