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0字,读完约4分钟

“我会在扔垃圾前考虑一下。它将会腐烂和堆肥。像剩菜和菜叶一样,它会被倒进棕色的垃圾桶;不能腐烂或堆肥的干垃圾被倒入黑色垃圾桶。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划分它并不难,主要取决于它是干的还是湿的。”叶协镇石村村民朱指着厨房里的两个垃圾桶对记者说。今年3月以来,叶燮镇总结以往试点经验,在13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通过网格化管理和有机堆肥,有效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垃圾减量约50%。

松江叶榭镇13个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通过分类释放处理压力

叶燮镇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文栋说,目前,该镇每天产生约60吨垃圾,其中20多吨来自农村,而且还在继续增长。过去,农村垃圾的“户收、村收、镇运、区处理”模式为农村垃圾找到了出路,但“垃圾大军”进入城市后,仍面临处理成本高的问题。“该区每个城镇都有一定的垃圾排放指标。指标内的干垃圾处理费用为133元/吨,清理费用为100元/吨。湿垃圾的成本更高,超出指标范围的垃圾处理成本翻倍。”

松江叶榭镇13个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因此,叶燮镇作为垃圾分类的示范镇,在乡镇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广大的农村。在大庙村和东石村试点的基础上,该镇从今年3月开始全面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农村地区有垃圾堆肥的传统。分类后的湿垃圾就地堆肥,并送回附近的田地,这也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和处理费用。”张文栋说。

松江叶榭镇13个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入乡随俗”

"要在农村地区实施废物分类,必须有一个农村办法."张文栋说。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概念更为传统,土地辽阔,人口稀少。提倡垃圾分类时,要“入乡随俗”,并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叶燮镇根据农村实际,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每个村庄按照不同的方向分成若干个网格,并在网格中安排相应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褚明华是东石村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他和他的合作伙伴每周三次挨家挨户示范和指导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常识,确保垃圾的正确分类,实现全村覆盖。

松江叶榭镇13个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作为叶燮镇垃圾分类的先进村,东石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村民们基本实现了从“问我要分”到“我要分”的转变。村党支部书记王小龙认为,只要宣传到位,激励措施完善,农村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好。“电网成员每周上门三次。除了促进垃圾分类的常识,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评估。”根据王小龙的说法,这个村子会给那些垃圾分类好的农民一些奖励。

松江叶榭镇13个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张文栋说,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下一步是在村里张贴垃圾分类荣誉榜:“好的应该被评为先进,坏的应该被评为‘落后’。”经过村子前面的村子,大家都彼此熟悉。无论谁在“落后”名单上,都不能挂在脸上,这有利于村民的相互监督。”

松江叶榭镇13个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s2/

果皮、菜叶等农村垃圾在湿垃圾中所占比例较大,如果合理分类,可以通过在附近堆积肥料的方式将湿垃圾还田。东石村有四个这样的粪池,长约5米,宽4米,深1米。王小龙说,院子采用自然方式堆肥,形成的有机肥将定期运送到村里的家庭农场,不仅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造成的土地板结,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降低村里的垃圾处理成本。“村里每天产生10桶约600公斤的垃圾,将近一半的湿垃圾可以返回到田里,这大大减轻了处理的压力。”

松江叶榭镇13个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堆肥不是叶燮的创新措施。早在八年前,大庙村就建立了“有机废弃物回收、沤制、还田”的“大庙村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叶谢镇13个村全面推广,并已建成99个粪肥场,实现了湿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

虽然湿垃圾变废为宝,但用秸秆还田仍然是村民们的一个难题,因为秸秆相对不易腐烂,而且长期积累肥料。在大豆、油菜和水稻的收获季节,会产生大量的秸秆,积累的肥料池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因此,村民呼吁有关部门研究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松江叶榭镇13个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与城市相比,农村垃圾分类实施难度更大,但在叶燮镇,农村实施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有增无减。“因为自从垃圾分类开始以来,村民们已经看到了切实的变化,尝到了真正的甜头。”王小龙说,过去“把湿垃圾扔进猪圈,把干垃圾扔进河里”的情况已经消失了。生活垃圾“分了手”,村里的道路和房子的前后都变得干净整洁,每个人的环保意识都更强了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松江叶榭镇13个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