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40字,读完约11分钟

春天,万物生长。在g60科技走廊的松江区,备受关注的工业项目是“昼夜”

中山路石源路普尼检测公司占地49亩的厂房即将开工,两年后将成为中国一流的检测产业基地;

隔壁2万平方米的海尔之家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计划在6月份开业。未来,它将推动长三角企业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智能制造模式转变;

在东京镇的砖路上,一个大型机器人装配车间已经基本建成。这块300亩的土地原本用于房地产开发,现已成功“改造”成HKUST智能机器人总部园区...

不知不觉间,g60科技走廊落户了七八个百亿项目,包括投资100亿元的海尔之家项目、投资200亿元的郑泰蒂奇之店港项目、投资100亿元的清华蒂奇二期项目、投资100亿元的改版医药项目、投资200亿元的国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等。,总投资1467亿元,其中一半已经启动。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为什么松江能在一年内吸引数百亿的大型项目落户?以“上海制造”品牌为核心,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G60科技创新走廊正成为产业界人士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学习型政府真正‘理解’前沿产业”[S2/]

"投资100亿元,海尔集团想在上海做什么?"自从李超去年6月定居以来,他一直被问到这个问题。

他是海尔上海项目的负责人。他曾长期在海尔集团的“互联工厂”部门工作,见证了海尔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变。正是这种转变使海尔站在了世界智能制造的屋顶上。在此之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的两极,一个是代表德国“工业4.0”的西门子predix平台,另一个是代表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的mindsphere平台。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在g60科技走廊,海尔搭建了一条物理冰箱的互联网工厂示范生产线,告诉人们什么是“大规模定制”:消费者在移动终端上登陆海尔定制平台,提出自己的定制需求;随后,该信息被发送到工厂以生成订单;另一端,工厂的智能制造系统自动安排生产,并将信息传输到每条生产线;经过一系列智能节点,一个私人冰箱微型模型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形成了。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李超发现参观示范生产线的队伍络绎不绝,其中大部分是松江区的职能部门。“这里上下都有学习型政府。他们真正了解尖端行业,因此他们可以切入服务行业企业的痛点。”李超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他们已经举行了八九次交流会,并为400多家企业宣讲了工厂互联互通。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对行业的前瞻性把握使松江能够成功“占领”高质量的项目。“我们的投资超过了5亿元,这不是什么大项目,但是松江的重点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们对penny test所在的检测和测试行业以及我们公司在该行业中的影响力很感兴趣。”普尼测试的一位负责人坦言,去年4月底,由于市中心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整体搬迁。当时,它在三个地方进行了实地考察,松江政府部门反应迅速。第一次,我刚在松江找到一个镇级工业园,但下午我被带到了区招商中心。第二天晚上,松江区经委主任专程来公司参观。第三天上午8: 00之前,松江区领导亲自接见了该项目...仅仅过了几天,他们就基本安顿下来了。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去年6月底,海尔终于选择了在松江定居。除了看好上海的科技优势和松江的深厚制造业基础,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松江政府部门对这个产业领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在登陆前的一个多月里,双方交换了13次意见,达成的共识逐渐升级:最初只有海尔数码科技打算落户上海,但最终这个项目上升到海尔集团的战略,并扩展到“1+6+x”。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这一愿景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中,还体现在规划指导中。“我们不能再依靠对资源要素的大量投资来刺激发展,但我们必须抓住科创的‘牛鼻子’,推动松江制造业向松江创造。”松江区委书记程相民对记者表示,自2015年以来,松江一直在推进g60高速公路两侧的g60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打造以松江科技城为龙头的“一廊九区”,努力打造质量标准、积极创新、产城融合、先进制造、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环境六大高地。松江将以g60科技创新走廊为起点,大幅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科技创新供给,优化制度供给,探索全区转型发展。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制度创新必须准确有效”[S2/]

HKUST智能机器人总部园区落户松江的故事已经被外界津津乐道。

当时,由于土地指标的问题,g60科技走廊这个标志性工程差点错过了松江。项目所在的300亩土地最初规划为房地产用地,后来成功调整为先进制造业用地。

“如果这300英亩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再加上后来的房地产税,保守估计将有数十亿元的收入。”上海东晶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核算。与HKUST第一年4.5亿元的智能税相比,房地产显然是“快付的”。

它是发展房地产还是先进制造业?松江区委多次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和座谈会,并结合松江作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新高地的地位,分析其优势和劣势,统一认识。最终,松江决定通过减少土地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HKUST智能成为第一受益者。同样,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如海尔智谷、修正制药、KUKA柔性系统、豪半导体等也顺利落地。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程相民表示,为了走出“转型之痛”,城郊制造业必须抓住当前的窗口期,打破资源错配或低效配置的惯性;因此,松江区重点建设g60科技创新走廊,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要素供给”和“制度供给”,实现实体经济,探索城郊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路。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两年来,松江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g60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起点,做好了四项工作。另外,抓好“三批”,引进新一批重大项目,增加资金和股份,增加产能,扩大生产,扶持一批成长型创新企业,为科技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创造主战场。做好减法工作,就是要用铁腕依法稳步推进198个领域的减排。做好倍增工作是为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动力开辟政策实施的“最后一英里”,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累“倍增效应”。做好分工和“发布管理服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松江抓住全要素供给的核心,推动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进一步向科技领域倾斜。围绕“g60上海松江科技走廊”建设,松江每年设立20亿元科技基金,出台60项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吸引人才集聚。在人才住宿方面,松江将建设和统筹人才公寓资源,五年内建设总规模和整体管理10万平方米。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李超说,到今年年底,海尔在松江的员工将达到1000人,作为人才之一,他已经享受到了政策的关怀。去年11月,他住在临港松江科技城的员工公寓。两室一厅精装修的租金每月3000元,比市场价便宜30%左右。附近有健身点和咖啡馆,离方圆500米有四个食堂,生活非常方便。“下一步,我的家人将从青岛搬走。”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必须准确有效."松江区领导表示,政策创新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优化商业环境意味着将企业的痛点和阻碍点变成政府服务的亮点。今年春节后的第一天,松江区出台了以“简政放权+网上购物”为核心的“g60科技创新走廊产业集群项目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并设立区级审批代理服务中心,为落户g60科技创新走廊的产业项目提供集中审批和代理服务,实现“集中受理、集中审批、集中认证”。同时,松江也率先进行了全过程的预审。今后,从征地到施工许可完成只需15个工作日。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近日,HKUST智能厂房即将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松江东京镇招商中心首席代表孙俊贤也在忙碌中。他每天给项目方打一次电话了解相关情况,每隔几天就去项目现场一次,并就相关细节积极与项目方沟通。“为了使项目及时通过竣工验收,我正在与消防、环保、质监、市场监管、土地监管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相关审批材料已提前准备好。”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s2/]“双城记”在“黄金走廊”上演

如今,在g60科技走廊,“水果渐渐被树覆盖”。

近两年来,世界上最先进的ald光伏机床、超硅半导体300毫米集成电路晶体生长系统、清华蒂奇便携式质谱仪等重大科技设备和产品相继诞生,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的主要设备ts150燃气涡轮起动机、tp1000和tp600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相继研制成功...g60科技创新走廊的重点、展示和贡献正在显著提升。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2017年,松江实现财政总收入514.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在去年增长33.2%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1.2%,达到192.56亿元。有64家新上市企业。增加了28,100个新的市场实体。松江聚集了60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2.7%;全区有27个国家和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3个国家和城市企业技术中心...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将不断为“上海制造”提供强大的新动能。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聚焦‘上海制造’品牌,我们将全力打造中国高品质发展的黄金走廊,迈向中国制造。”区领导表示,松江着眼长三角一体化、共建共享,愿与长三角地区携手共进,展示“改革开放后再创业”的决心和勇气,着力规划对接、战略协调和机制完善,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布局优化,引导企业跨区域双向互动发展,构建g60科技走廊全球视野下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事实上,许多科技企业沿着这条黄金走廊唱出了“多城唱片”,共同探索了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地图。

“我们以前只在松江工作。自从松江建成g60科技走廊以来,长三角地区就成了我们的‘战场’。”这些天来,上海艾乐成像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婷每隔一天就跑一趟嘉善和松江。他表示,未来公司将建立双城发展模式,总部设在松江,生产基地设在嘉善,努力使公司成为中国优秀的数字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为什么要开放两地办公模式?“松江汇集人才、技术和信息,非常有利于公司总部R&D中心的建立,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效应,拓展外贸业务。”王庭坦言,他们与松江大学城的东华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扩大了在嘉善的生产基地,为公司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空间。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随着沪苏湖高速铁路向松江延伸,g60科技创新走廊进入高速铁路时代。像艾乐形象一样,松江越来越多的企业相继开始了两地甚至三地模式。华明智能终端设备有限公司沿g60高速公路从松江向西南“小踏步”移动,跨越省界,搬迁至嘉兴平湖新代镇。“老员工不会因为异地安置而流失。所有供应商仍在一小时内。两地的政府服务企业想法相同,企业的电话号码仍以021开头。”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正泰集团是新能源和电能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已启动“三城”模式,分布在杭州、浙江、海宁、嘉兴、南湖和上海松江。“我们集团在g60高速公路沿线形成了一个市场互通、区域互联的体系。这与g60科技走廊的布局相吻合。”正泰电气有限公司总裁陈说。

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根据松江区的统计,从2016年至今,该区约有6.1万名新的市场参与者,其中三分之一来自长三角地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聚焦"上海制造" 百亿级项目落户G60科创走廊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