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4字,读完约4分钟

黄浦区宝屯路221号的一个小门,看起来和普通路边商店的门面没什么不同,但它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它是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宽敞健身房,有各种先进的健身设备。这个健身房是从一个废弃多年的避难所空洞穴改造而来的,现在它已经成为周围居民经常光顾的公共健身场所。

消除地下“隐形炸弹” 黄浦区制定首部标准

众所周知的防御空洞也是一个民防项目,这是一个军事掩体,用于防范空袭击和保护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上海建造了大量的防御空洞

为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黄浦区民防办自2016年起在全市率先试点,对区域地下空室部分老旧废弃民防工程进行专项整治。据调查,黄浦区已有近600个公共民防工程失去了战时保护功能,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安全隐患突出,亟待彻底整改。

消除地下“隐形炸弹” 黄浦区制定首部标准

然而,目前上海乃至全国都没有控制病例,也没有技术标准。黄浦区民防办边探索边推进,启动了老城厢市级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领域的20个项目,并制定了退出序列中公共民防项目隐患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同年,这项工作被列入区政府的实际项目和工作目标。

消除地下“隐形炸弹” 黄浦区制定首部标准

三年来,在实施和推广过程中,先后制定了《退出民防序列后公共民防项目隐患整治操作手册》企业技术标准、《退出民防序列后公共民防项目隐患整治管理要求》、《退出民防序列后公共民防项目隐患整治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标准、建设操作流程和闭环政府监管流程机制。本《标准》是第一个控制地下人防工程安全隐患的国家标准。《从民防序列中退出的公共民防项目隐患整治管理办法》也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管理和治理空标准。

消除地下“隐形炸弹” 黄浦区制定首部标准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全面检查和评估,确定危险等级,采取不同的加固改造方案。与此同时,成立了一个由一批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专业单位顾问组成的专家组,对每个项目改造计划进行评估,这些专业单位包括空地下设计研究院和市住房和建筑设计院。《管理办法》颁布后,明确了组织、采购、质量安全监督、资金管理、工程验收等各个流程环节的部门职责和规范性要求,形成了建设申报、监理申报、竣工验收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机制,解决了空白区的监理问题。

消除地下“隐形炸弹” 黄浦区制定首部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东路沿线两公里多处有40多个防御空洞。黄浦区根据历史资料查询和“固定结构、安全利用”的原则,对历史保护建筑的各项地下工程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制定了“一孔一策”的处理方案。

位于汉口路的穆恩教堂建于1929年,在主楼的下部有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室。在20世纪60年代,它被挖了下来,成了一个反空的洞。这个地下室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不断的渗漏而被废弃。20世纪90年代,穆恩教堂的管理层加固了地下室,并采用钢板支撑空洞。

消除地下“隐形炸弹” 黄浦区制定首部标准

在改造过程中,黄浦区发现地下室有很多渗水点,但由于是历史保护建筑,结构改造无法修复。黄浦区经与穆恩堂管理层协商,采用了“漏点排水”的方法,排水与封堵相结合,将泄漏的水引入集水井后,安装了定时泵抽水,解决了长期渗漏和积水的问题,同时更新了地下室的电路,保证了其安全使用。

消除地下“隐形炸弹” 黄浦区制定首部标准

截至2018年底,市、区政府投资近2.3亿元,共整治7万多平方米。隐患项目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地下“隐形炸弹”成功消除,有效提高了城市公共安全绩效,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在三年的装修期内,未发生因违章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装修期间的管理是有效的。根据专业检测单位对人防工程半年的沉降监测结果,人防工程及其地上建筑物改造后的沉降观测数据远低于预警值,改造工程安全可靠。

消除地下“隐形炸弹” 黄浦区制定首部标准

专家意见

杨莉(上海交通大学开元法学院教授):

历史原因造成的人防工程隐患在全国普遍存在,属于城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国没有先例和技术标准,并且努力系统地构建标准和规范,具有明显的结果、先例和可再现性。

本案有力地宣告了标准是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实现了法治、创新、实效、社会性和借鉴的双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第一个完整的地下人防工程安全隐患治理专业技术标准,并建立了一套实用的流程体系,最终实现了有效监管,提高了民生质量,填补了国内空空白,并被许多省、自治区人防部门复制推广。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消除地下“隐形炸弹” 黄浦区制定首部标准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