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73字,读完约12分钟

据金山区介绍,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单制度不断完善。近日,区政府正式公布金山区第六批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1项)。目前,我区有11个市级非遗产项目和32个区级非遗产项目。

金山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项目目录

序列号

项目名

项目类别

申报单位

1

金山嘴渔村习俗

民间习俗

杨珊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2

林挺月饼的制作技巧

传统技能

上海林挺林东美食

有限公司

3

金山堰蔬菜生产技术

传统技能

张延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4

古书画的修复和安装技巧

传统技能

枫泾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5

漆画技巧

传统艺术

金山农民画院

6

糯米糕的制作技巧

传统技能

上海金山区千穗土特产销售部

7

祝星的缬草染色技术

传统技能

金山工业区文化体育

服务中心

8

祝星姬神蔡制油技术

传统技能

金山工业区文化体育

服务中心

9

张炎骨伤科医疗技术

传统医学

张延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10

泡菜制作技术“闻万泰”

传统技能

张延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11

早花

传统艺术

绿乡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01

金山嘴渔村习俗(民俗)

金山嘴渔村的风俗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它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信仰习俗、饮食传统、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生活习俗和生产技能,涵盖信仰、祭祀、钓鱼、饮食、烹饪、语言、艺术、婚丧嫁娶、生日宴会、节日、服饰等。它从各个方向和角度揭示了中国杭州湾的海洋渔业文化,这是典型的上海金山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在渔村近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勤劳勇敢的渔村人民,以其淳朴的民俗风情和世代相传的生活工作习惯,形成了独具风格、充满渔味的渔村生活习俗。渔民唱的劳动歌强调整体与合作,渔民在腌制海鲜时提倡节俭与创新;渔民送鲜鱼反映的是感激;渔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方式,如排长队和打开门网;渔民们讲述的故事、画的画、表演的歌舞赞美生命,赞美真善美...因此,金山嘴渔村的习俗不仅是习惯、习俗和技艺的传承,也是精神和情感的传承。金山嘴渔村的风俗不仅为渔村注入了不同的风情,也为杭州湾的海洋渔业文化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02

林挺月饼的制作技巧(传统技巧)

据《林挺镇志》记载,林挺自古就有一家百年老店“日升楼”,位于林挺镇孟茜桥东侧。它的两面朝北,它的南面和西面面向河流。这是一个航运配送中心。日升大厦是一家茶馆,以经营茶叶和做蛋糕而闻名。在茶馆的开始,我们做了一些豆瓣酱蛋糕,皮脆,色美,馅甜而不腻,口感酥脆,深受大家的喜爱。街上的其他小吃店看到茶馆的糕点生意兴隆,也纷纷效仿,但由于口味不同,都不如日升楼茶馆的糕点受欢迎。当日升楼茶馆看到镇上有更多的糕点店时,它想给自己的糕点起个名字。茶馆的老板请来茶馆的文人帮忙给茶馆命名。由于月饼是圆形的,小麦粉中添加了麦芽糖和植物油,成品颜色为黄色,就像一个“满月”,喝茶的人说最好叫它“月饼”,因为茶馆位于林挺古镇的东部,所以它被命名为“林挺月饼”。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林挺月饼皮脆、色美、馅甜而不腻、口感酥脆,尤其是沙猪油的味道,深受几代人的喜爱。林挺月饼的原料全部采用优质小麦粉、白糖、食用植物油、红豆和猪油制成,是根据传承人多年积累的经验制作而成的。林挺月饼是江南稻作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保留了原生态、无污染的生产技艺,是研究江南文化的真实生命体,体现了江南饮食文化的人文特色。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03

金山堰菜制作工艺(传统工艺)

“金山堰菜”形成于清末光绪年间,并于19世纪30年代闻名。它完整地保留了金山张延地方菜系百年来的特色制作技艺,是中国江南菜系烹饪发展史上的活标本。天菜中的香鳝、红烧肉、糖醋排骨、腌青茄子、炒三鲜、炒鲢鱼、炒鸡蛋等七大菜系是金山堰菜的核心菜系,是金山堰菜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民间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张延“金山蔡妍”的传统菜肴体现了江南地方菜肴的特色,也体现了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地域饮食文化的人文特色。对于地域特色文化来说,它具有重要的地方习俗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04

古书画的修复和安装技能(传统技能)

装裱艺术是中国古代珍贵的艺术遗产之一,对古代书画的修复就像是延长了对疾病的治疗,可以更美丽、更长久地传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现代手段被用于装裱,但传统的手工装裱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上海传统手工装裱大师寥寥无几。在上海远郊金山区枫泾镇洪村,有一个叫李林根的农民。他和他的爱人李金华可以忍受孤独。书画装裱和修复旧书画已有40多年的历史,风水师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为上海朵云轩修复了古代书画。现在,上海博物馆有了一个为他修复古代书画的名字,还有松江博物馆、金山博物馆和青浦博物馆。40年来,一大批破损的著名艺术作品得以复兴,其中有董其昌的书法、徐悲鸿的《奔马》、刘海粟的《鲲鹏展翅九万里》、朱屹瞻的《苍鹰》、陆邵岩、吴青霞、张学富等人的《海中有香,金山有秋》、王个簃的《春暖花开》等艺术作品,数以千计的古画经历了外科手术般的“手术”,焕发出第二人生的神性色彩。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2016年,李林根被评为上海市首批“上海工匠”,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同时,他重视技能的继承,并接受了许多学徒,使这一技能得以继承和发扬。

05

漆画技巧(传统艺术)

金山漆画主要基于传统漆画技法。民间农民画元素与地域节庆活动、民俗风情、乡村风光等漆画技法有着当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因,并以立体雕塑构图和当代首饰海派元素为补充,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由于长江三角洲盆地的辐射,金山漆画技艺自古以来就很繁荣。从7000年前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考古竹漆木碗,到元明时期西塘的张成、杨卯等一大批著名工匠,再到松江的雷圭元,名作层出不穷。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金山农民画是画在宣纸上的水粉作品。水粉长时间后会脱胶,保存时间不会太长。然而,一旦与传统漆器材料相结合而产生的彩绘农民画和工艺美术得以长期保存,它们就具有了其他绘画所没有的艺术魅力,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金山磨漆画技法艺术作品是漆的个性与画的共性的完美结合。金山农民画以一种新的形式被引入传统漆画技法中,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其影响,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06

糯米糕制作技巧(传统技巧)

糯米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交界处,以古镇枫泾为中心,距方圆数十里。年糕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锅巴”。但是,枫泾糯米糕不是通常的锅巴。发射它需要一个独特的过程。首先,首先,使用一流的糯米为原料,将糯米烧成米,然后用火加热铁锅,用锅铲将米粘在火锅上,直到它变成糊状,当均匀的粘膜留在火锅上,舀起多余的米,用文火烘烤。吃饭时,只需加入一点红糖或白糖,用开水冲掉即可。如果你不急着吃东西,你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或其他容器里保存一到两个月。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糯米糕已经成为枫泾的一种家庭食物,也是农村人经常做的一种小吃。这是一种无法从几代人的味觉记忆中抹去的乡愁。由于脂肪、蛋白质、糖、钙等含量高。糯米具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妊娠恶心、食欲不振、气虚、腹胀。因此,长期以来,当地人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对待客人和护理产褥期病人。过去,当枫泾农民出现在新诺时,他们会做糯米糕给自己吃,招待客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炉灶的改变,自制的年糕越来越少了。传承人张小燕、陆仟几代人都在家里做年糕,坚持用土灶和柴火做年糕,成立家庭作坊生产和销售,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07

祝星的染色技能(传统技能)

阀门染色是中国丝绸和棉纺织品的传统手工染色技术。其原理是给白色棉纱或棉布增加颜色,农民们试图用染色方法把棉纱和棉布染成深蓝色或黑色棉纱或蓝白色或黑白棉布。

祝星缬草染色技术是中国古代缬草染色在祝星镇的延续和发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祝星染缬草的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宋元至清末在祝星传播和发展。20世纪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纺织印染的冲击,祝星的缬草印染业逐渐衰落,缬草染色技艺濒临失传。21世纪初,祝星地区开始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其中,2013年9月,祝星中学设立了扎染工作室和扎染展厅,成为金山工业区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非遗教育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缬草染色工艺品已被列入金山工业区“非遗”保护项目,并得到了相关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08

祝星姬神蔡石油生产技能(传统技能)

姬神的植物油烹饪技艺是中国传统食用油烹饪技艺在祝星地区的传播和发展,许多传统食用油烹饪技艺得以保留。菜籽油在压榨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其他食品添加剂,充分利用整个生产过程,是典型的绿色环保工艺。制备的菜籽油味道纯正、芳香,营养丰富,在历史上一直是当地居民必备的食用油。姬神菜籽油的生产工艺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技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祝星姬神植物油有1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祝星的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菜籽油是当地农民家庭的传统食用油,因此当地的菜籽油手工加工较为普遍。自清末以来,油菜籽榨油作坊在祝星一带声名鹊起。到20世纪50年代,朱航地区出现了许多“油罐车”(榨油车间),如浣安、燕家湾、杨树浦等。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20世纪50年代后,各种“油罐车”逐渐关闭。1980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地农村逐步推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后。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以后,当地出现了一个加工菜籽油的小作坊,菜籽油的加工技术一直是手工操作。菜籽油因其加工方便、口感好、省钱而再次受到当地农民的青睐,其加工技术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09

张炎骨伤科医疗技术(中医)

张艳丽的骨科主要使用传统的中医技术来接骨,辅以祖传的膏药和夹板来治疗骨伤。它因技术轻、创伤小、痛苦小、疗程短、疗效好、成本低而在张延民间、浦南地区乃至江浙省享有盛誉。

张艳丽骨科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继承传统正骨经验。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实践和积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的一个分支,历史悠久。一个世纪以来,张艳丽骨科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如实用性强、副作用少、标本兼治、疗效稳定等,使无数患者受益,在传统文化和医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10

“万文泰”泡菜制作工艺(传统工艺)

自古以来,张延就有腌制泡菜的传统。在黄梅小麦出现的季节,当地许多农民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豆粉,蒸成饼状或饼状,让其冷却,自然发酵,然后辅以甘草和适量的盐水,成为农民自制泡菜的酱料。

张延泡菜用料考究,工艺精湛,色、香、味俱佳。根据金山县供销社的业务记载,最著名的是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的万文太酱园。百年来,泰酱菜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湛的原料代代相传而闻名于世。万泰酱菜酱的味道浓郁,味道鲜美,吃后提神醒脑,刺激食欲。鲜、香、脆、嫩是它的重要特征。在各种酱菜充斥上海市场的今天,泰酱菜的生产技艺通过一代代酱菜大师的口头传授得以保存,并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品质一直占领着世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11

早花(传统艺术)

灶是农村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农村人民饮食文化的基础,灶花是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泸乡地区,当农村农民盖新房子时,他们必须在厨房里建一个新的炉灶做饭。在民间,从老工匠的口述中得知,有一个习俗是“新来的人看不到旧炉子”,也就是说,当家里的孩子结婚时,他们通常会造新炉子。绘画后,他们用绘画颜料在炉墙的各个部位画出图案,即炉花,又称“炉花”。这是一种当地艺术,用来装饰和美化炉灶,表达农民的美好愿望。厨花是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金山区绿乡镇的每个村庄都有画厨花的传统。在过去,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炉子,从炉山、烟箱到炉体,都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包括人物画、动物画、植物画等等。不同内容的吉祥文字。

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厨房园丁用他们的画笔给人们留下了带有美好祝愿的炉花图案。这些模式日夜与人们相处,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表达了普通农民美好的期望。正是这些象征好运、欢乐与和平的图案表达了农民对充足的食物和衣物的期望,表达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儿子孙安康的祝愿。这赋予了早华浓厚的生活气息。后期,皂头画成为金山农民画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金山地区的独特魅力,并注入了代代相传的金山地区民俗文化。这对研究金山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第六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