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0字,读完约7分钟


不久前,“新闻网”曝光了暴徒在香港捣乱的画面:丑化国徽。国徽神圣而庄严。当你看到这个被污损的国徽时,无数人的心都碎了。

国徽是什么?它是现代国家的象征和象征!“挂国门,雕国石”展现国家的庄严,增强民族认同感!

看到国徽被暴徒如此对待,我们既难过又愤怒!因为他们不知道,为国徽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努力和心血,包括一个金山人——张磁忠。

张磁忠,1924年8月出生于上海金山枫泾镇,是新中国第一代书籍装帧艺术家。

今天,让我们听他的女儿张杉杉讲述一个关于父亲和国徽的故事!

我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创新和改进印刷技术的人!——张伟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并没有挂在天安门门上,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时国徽的选择还没有完成。

描述:成立仪式

从1949年6月15日中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向社会公开征集国旗、国歌和国徽(截止日期为8月20日)到1950年6月23日,国徽的设计最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1950年8月18日,国徽的最终设计被采纳。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最终确定并颁发国徽。到目前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陆续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我们应该向这些国家提交国徽、国旗和国歌的样本。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国旗和国歌的样本很快就过去了,当国徽印出来的样本送给周恩来总理时,总理皱起了眉头:“红不是红,金是灰,整个是黑的,没有生气。”这样的国徽样本怎么送出去了?”你知道,这与新中国的外部形象有关!印刷的样品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并被一次又一次地退回和重印。新中国成立已经一年了,但是向已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提交国徽的样品已经太晚了,这样从国家到部门的领导人晚上都睡不着觉。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直到有一天,中国出版总署的领导们想起,他们在移交我父亲张磁忠的档案时,曾经看到过开办丝印厂的经历,于是很快打电话给他,交给他印刷国徽的任务。26岁的父亲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他什么也没说,那天住在印刷厂。

那时候,国徽是在印钞厂用活版印刷的。在他去现场看了所有的印刷过程后,他开始思考和发现问题。他和工人们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仔细观察他们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因此,他提出了改进工艺和操作的计划,但遭到了厂长的坚决反对。这位厂长是延安的一位老干部,看不起他,也不信任他。父亲争辩着,一点也没有妥协。最后,他认为他是从上面派来的。如果他不按照他的计划改进这个过程,他就会回到我的生活中。厂长要为拖延政治任务负责,这迫使厂长做出最后让步,同意使用新技术进行修改印刷。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父亲立即叫来工人,重新制作了盘子,并根据他的要求改进了工艺。根据当时我国现有的印刷技术和印刷油墨、金粉和纸的特点,他大胆地提出了四页印刷工艺,把原来简单的印刷程序改为以黄色为基础的第一版,第二版在第一版干燥前用金粉,然后再用黄色印刷,把金粉压牢,第三版用红色,最后一版用黑色,并把原来的黑色版从10%增加到90%,这样印刷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描述: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新的印刷样品问世后,金黄色的红色以强烈的立体感反映了国徽,一扫往日的阴郁。厂长高兴得合不拢嘴,请他留下来当技术副厂长,但他婉言拒绝了。随即,父亲不敢耽搁一会儿,拿着新技术刚刚印好的国徽样本赶到单位,交给领导审阅。领导看到后非常兴奋,但他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出版部赶紧把他送到中南海,让他直接向周总理本人汇报。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我父亲乘公共汽车来到中南海,和他的工作人员匆匆赶往西花厅。父亲将国徽样本交给周总理的秘书后,他在疲劳了几天后,随意坐在西花厅的台阶上等待消息。不久,我听到有人说:“出版社的同志们在哪里?”他立即站起来,转身回答:“我在这里。”随即,他看见周总理快步向他走来。他看着他,笑着说,“哦,他还是个小同志。告诉你的领导国徽的样品很好。回去告诉领导再给我印100份……”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与周总理的短暂会见给他父亲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几年后,在一次春节团拜会上,父亲意外地遇到了周总理。周总理亲切地问候他说:“你是小张同志,他是出版社的设计人员。”我父亲没想到一个国家的总理会这么忙,但他非常兴奋地想起他只见过一个小人。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而这种兴奋感直接导致他在晚会后去了宿舍,只是高兴地穿着外套,在路上感到自己的手和耳朵冻僵了,才想起自己的帽子和手套掉在了会场上,当他赶紧回去找的时候,他不得不锁上门,双手捂着耳朵跑回宿舍。我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创新和改进印刷技术的人。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图片说明:张磁忠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博物馆(枫泾南街46号)

1952年的一天,当我父亲走在街上时,他看到世界各国的政府办公室都挂着一个白色背景的黑色长牌子,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某个政府或某个单位”。我父亲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没有一丝庄严。这些机关和单位都是代表国家行使处理国家外交事务和内部管理事务的权力的单位。它们只是挂在门口的一个长长的招牌,甚至与普通的小单位和私人公司没有什么不同。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如何改变国家行政部门与一般单位和工矿企业混为一谈的现象,使这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在外表上有别于其他单位,使普通人一眼就能清楚地知道她的地位和作用?

我父亲一直在想。如果国徽挂在这些国家政府部门的门上,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因为国徽是国家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

因此,回国后他立即向出版总署领导提出建议:国家机关和人民政府部门应悬挂代表国家象征的庄严国徽,一是区别政府部门和其他单位,二是表现政府部门的庄严,三是对外宣示国家主权。

同时,建议国徽应具有立体效果,并可永久悬挂。领导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了他的建议。很快,他们收到了上级的反馈,同意了我父亲的建议,并交给他制作国徽的任务。同时,他们给了他十根手指粗的金条作为制作费。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抗美援朝战争供不应求。十块金条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一定不能辜负领导们的期望。这个国家的货币必须物有所值,不能有任何差错。用什么材料和技术使国徽在户外长时间悬挂而不在阳光下和雨中变色?我父亲觉得他有很大的责任。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回上海找他原来合作工厂的老板朱培德,用丝网印刷的方法来加工它。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他告诉朱培德,这是为我们新成立的中国政府部门设计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必须做得好,而不是差,而且必须一步到位。我父亲先画了国徽图案,用楠木雕刻,然后用丝网印刷工艺。经过多次试验和加工,试制终于成功。第一批国徽制作完成后,我父亲把制作好的样品带回了北京,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后来,中国各省市的政府部门都派人去研究后处理。也就是说,从那时起,我国就规定,代表国家权力和使命的庄严国徽应悬挂在所有国家机构和各级政府的大门上。

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随着民族工业技术的发展,国徽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永远高挂的庄严的国徽。每当我抬头看到它,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张磁忠。

悬挂的国徽见证了我们国家一路的起伏。它伴随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从贫困走向繁荣和强大。悬挂的国徽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中华民族在阳光下的伟大崛起。

(——本文作者张杉杉,是装订大师张磁忠的女儿。他们在北京,但他们的心在金山。他们特意写了这份手稿来回忆当时大师的故事。(

部分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第一冯静古镇旅游哨兵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金山这位90多岁老人 因改革印刷被周总理点赞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9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