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5字,读完约8分钟

嘉定镇街,历来是嘉定县的所在地,在古代被称为“李安琪市”,被称为江南名城和“启蒙嘉定”。1995年,邻近的嘉熙镇和嘉定镇合并,建立了新的嘉定镇。2000年,嘉定镇从镇上撤下来建街道,开始了新的旅程。

历史的潮流层层推进,新旧碰撞,现代与传统融合,交织成一个4.02平方公里的和谐发展的长征。嘉定镇街作为中心城市,率先进入纯城市化建设进程,为探索郊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作为一个千年古镇,街道以深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为基础,通过激活环境来促进城市更新。如今,它是一个所有人共享的宜居家园,一个美丽的现代社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古城。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谯周风景区

良好街区的文化活动

环城河小径

建立“大小邻居”并建立一个有温度的社区

在过去的40年里,情况发生了变化,河流变成了道路,平房变成了高楼,村民变成了居民...随着繁荣和发展,社会治理问题不断出现。嘉定镇街道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理念,凝聚群众的智慧,为人民谋发展,积极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社区。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2007年,一对住在银杏社区的老夫妻成立了一个居委会,说他们的孩子都在市区,老夫妻的生活单调乏味:“你能在家里设立一个点,让邻居来家里活动吗?”这对老夫妇的思想极大地鼓舞了居委会和街道干部,“好邻居”的诞生,为推进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这一理念源于居民的“邻里”,源于对居民的功能性服务,源于居民的自主性,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睦邻友好点”从42个有相似兴趣和单一类型的发展到338个有地理、抱负、兴趣和行业界限的。活动内容也从原来的“读书看报,谈论日常生活”扩展到“协助居委会参与社区治理”。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3000多名居民走进小区进行活动。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梨园村的“我能行”社区帮助志趣相投的残疾人找到工作;谯周社区的“阳光社区”向上海居民的子女传授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嘉定镇街道,“邻里”已经成为基层自治制度的一部分,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4月,民政部和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举办了街道“睦邻点”建设专家示范会,“睦邻点”成为中国著名的社区工作品牌。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2013年,街道成立了嘉定镇街道居委会党建服务中心,这是上海第一个以实体形式参与区域党建和运作的专业社会组织,突破了传统党建行政化倾向严重、区域党建长效动力不足的瓶颈,形成了基于区域党建各主体平等合作关系的区域党建新模式。这一举措将睦邻友好精神延伸到党建领域,进一步建设了一个有温度的社区。17个社区党支部和105个有基层党组织的单位被划分为“一站八部”。各单位打破体制、隶属、层级和行业的壁垒,在协商和审议中享有平等地位,形成“共同发展、共同讨论、共享资源、共同治理”的区域联合治理力量。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在嘉定镇街道,如果“睦邻点”是邻里之间的“小睦邻”,那么“睦邻党建”就是辖区内单位之间的“大睦邻”。从自治到共治,“大睦邻”和“小睦邻”是两个轮子带动,同向发展,逐渐形成一个紧密的睦邻大家庭。

激活“古老”资源,促进城市更新

自800年前建市以来,嘉定镇的街道因重视崇文和文化遗产而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街道仍然承载着当地历史和文化的优良基因。在深入挖掘和弘扬“教育嘉定”传统文化的“根”和传承旧城文脉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更新”的理念。通过加强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推进文化旅游品牌工程建设,为旧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对于73岁的张老伯来说,每天早上8点,在嘉定河畔散步锻炼和打太极拳是他的必修课。干净的步道环境和宜人的河边风景让附近的居民享受到了如此健康的生活。这是地方政府规划了几十年的美丽蓝图。20世纪60年代初,辖区绿化部门曾计划在古城内修建环形公园,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变环城河两岸的景观,在护城河两岸种植了黑松、水杉、樟树和合欢树等树木。20世纪90年代,环江两岸逐渐形成绿化带,被称为“绿色项链”。自2000年以来,街道先后在塔城路托东桥南北延伸段开展了近1公里的健身步道,在梅园社区和儿童公园西北方向开展了800米的健身步道。2018年,在区委和区政府的支持下,嘉定环江步道于7月竣工。在嘉定近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一条集生活休闲滨水区、生态公园滨水区和历史文化滨水区三大特色于一体的步道终于出现在公众面前。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老城的背景一直延续。进入21世纪以来,街道加强了对古镇的保护,积累了数亿元进行文物古迹的保护性修缮。2005年,谯周和西门两个地区被列为上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同年,嘉定老城区的保护与改造开始,即“升级国桥,以西门为重点,兼顾旧城改造”。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2009年,谯周风景区被授予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以谯周风景区为核心,沿博乐路两侧,对区级文化保护单位“钱眼堂”进行了搬迁,并引入“博一堂”、“香菱阁”、“普洱茶馆”等文化消费场所,打造出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闽清休闲文化街。后来,废弃了20多年的“东光机械学院旧厂房”变成了“谯城新天地”,成为休闲场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谯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升级改造标志性工程的法华里项目也已经启动。项目建成后,将有嘉定美术馆、鲁艺术学院、张碧涵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既继承了老城的文化文脉,又呼应了“海上文博苑”等文化地标,成为上海标志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目的地。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同时,西门古镇一期改造签约率也达到98%。街道会同有关部门,以护国寺建设为龙头,努力推进西门历史文化区的整体保护和改造。护国寺的重建、会馆的修缮和吴故居的重建相继展开。

除了保护和传承,街道还注重传统文化的“激活”。2018年,第十一届上海孔子文化节举行,成为上海150个文化品牌之一。在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人们可以充分领略中国礼乐文化的形式和精髓,如开笔破蒙古仪式、古代成人仪式、百书男孩写家训;玩龙潭、教育寻根、亲子体验等。给市民更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结合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游客体验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氛围。上海孔子文化节已成为一张美丽的名片,具有突出的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特色、丰富的内涵价值和较高的认知度,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软实力。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加强细致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个千年古镇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服务周到的心。改革开放以来,嘉定镇街道一直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开展了大量的民生实践项目,更好地体现了改善民生的发展成果,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嘉定镇街作为传统的老城区,有两个特点:“老社区多,老年人多”。2018年,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近21,000人,约占登记人口的三分之一,老龄化程度居本地区首位,辖区内养老服务需求极为突出和迫切。

“吃饭,看书,去看歌剧,在这里休息都可以解决,而且我可以和我的小妹妹们在一起,很开心!”"步行不到10分钟,非常方便。"位于塔城路560号的高昌路邻里中心为附近的老年人提供了许多生活便利。嘉定镇有五个根据老年人需求建设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睦邻中心。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2007年,街道建成了全区第一个老年服务中心——夕阳红社老年服务中心。此后,通过资源整合、挖潜和有效利用等手段,旧的服务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形成了“5+4+n”的旧服务网络:“5”是以高昌路为中心、小龙桥和梨园二村日托中心、桃源和丽景邻里中心为辐射点的旧服务实体;“4”是一家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嘉定社会福利院、中医院、嘉华医院为依托,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医疗机构;“N”是一个由老年人风格和志愿者组成的群众团队,它基于100多个邻里点。此外,在塔城路的“安老院”建成后,将很快推出40张老年病床,以缓解辖区内对老年服务需求的压力。未来五年,嘉定市还将建设一个全面、多层次的宜居养老网络,形成15分钟的老年人服务生命周期。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然而,这只是街道社区服务体系“615工程”的一部分。“615工程”是建设6个“15分钟社区服务圈”,即“文化服务圈”、“医疗卫生服务圈”、“警务服务圈”、“生活服务圈”、“健身教育服务圈”和“党员活动圈”,以满足社区居民就近享受优质便捷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

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嘉定镇街的历史是一代一代不断传承的结果。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为城市人民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有成就感的生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嘉定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甘永康说。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嘉定古城 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9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