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读者的声音

市民苏春生表示,从今年1月1日起,本市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外语作为招牌。然而,最近我在新天地、永康路、田子坊等地发现,很多商店仍然只使用外文招牌,而连续只有外文的商店让我根本不懂外语。我这样感觉后写了一首打油诗:不是在外国,而是在一家外语商店。规范汉英对比,大家会拍手叫好!

所有的外语商店在元旦实施“禁止外语招牌”的新规定仍然很普遍。

所有的外语商店都挂满了招牌。

1月6日,记者走访了许多路段。先来永康路。在这条600米长的路的两边,数十家大大小小的酒吧和西餐厅排成一行,几乎所有的都是外语。走进一家名为“塔格里奥的托潘里诺比萨”的商店,左手边有各种各样的比萨,右手边有一张长桌子和七八个高凳子。商店里没有中文提示。和店员简短交谈后,我了解到老板是意大利人,不常来店里。“如果我们换了中国招牌,我们就不能当老板。“Top onlino”是意大利语,没有特定的含义。这位年轻的中国店员还告诉记者,这里过去是露天蔬菜市场,但现在是外国人街,附近的所有外国人都会来这里娱乐和消费。整条街上几乎所有的店主都是外国人。”没有中国的暗示,中国人能理解他们什么时候来消费吗?店员回答说,“价格暗示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介绍我们想吃的东西。”继续往前走,走进一家名为“芬克代利”的商店。负责接待收银员的职员是菲律宾人,几乎不会说中文,菜单全是英文。街对面有一家名为“朗尚”的西餐厅,服务员说:“西餐厅很少用中文名字。"

所有的外语商店在元旦实施“禁止外语招牌”的新规定仍然很普遍。

后来,记者再次来到田子坊。这里也有相当多的商店只使用外语。一个普通的杂货店没有外国特色,但它也有一个外语招牌“玛丽拉商店”。一家名为“ALLY”的商店根本不知道在外面经营什么。当服务员上前介绍时,他意识到这是一家东南亚餐馆。ALLY是商店的名字,没有任何意义。在一家名为“Giotto”的手工鞋店,记者问为什么使用外国招牌。店员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不需要中文。”

所有的外语商店在元旦实施“禁止外语招牌”的新规定仍然很普遍。

企业在口头上合作缓慢

2014年9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公共场所使用外语条例》,明确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公共场所使用外语应符合规范汉字的用法和含义,符合翻译和书写标准,尊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民政、交通、绿化市容、旅游、卫生计生、商务、财政等部门,在语言文字委员会的协调和指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管理和监督本行业公共场所的外语使用。

所有的外语商店在元旦实施“禁止外语招牌”的新规定仍然很普遍。

为什么有些企业没有执行上述规定?记者联系了上海派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女士,她负责永康路和嘉善路商铺的装修和租赁。史女士说,去年街道发出通知后,他们召开了一次店主会议,明确了修改店铺招牌的要求。店主们表示愿意合作,但实施起来仍有一些困难。由于这些商店名称大多是由外国老板随机选择的,没有特殊含义,它们看起来不伦不类,因为担心音译本身无法表达任何含义。因此,到目前为止,一些商店名称没有中文名称。不过,施表示,他们将继续召集商家,尽快协调和实施中国标识。

所有的外语商店在元旦实施“禁止外语招牌”的新规定仍然很普遍。

不要让法令变成纸空文本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上海生活和工作。在公共场所使用外语对外国人来说很方便。然而,仅仅使用外语就给不懂外语的公民制造了识别障碍。还有一些问题,如翻译不当和拼写错误。因此,市政府对城市公共场所使用外语的要求以及翻译和写作标准作出了具体规定。本规定实施后,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监督和控制。不要让政府法令变成一纸空文。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所有的外语商店在元旦实施“禁止外语招牌”的新规定仍然很普遍。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