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0字,读完约4分钟

1.“一证多址”试点:指在互联网上开设第一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后,我们可以开设一家经营项目相同的实体店,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进行现场健康检查,而是直接在第一家实体店的健康许可证上登记备案,即视为取得了健康许可证。目前,上海南瓜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设的四家实体店已被纳入“一证多用”试点。

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2.“一个网通办公”政务服务:是上海优化业务环境的重要起点,也是政府“配送服务”改革的重要标志,即依托全过程整合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窗口,整合公共数据资源,加强业务协作,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人企一个门户、一个登录、全网通、一户一上线、一个运行。

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3.虹桥智谷:我区抓住国家和上海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机遇,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建设了一批人工智能特色产业载体和孵化基地,启动了建立人工智能创新投资基金等措施,推动长宁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示范和应用高地,培育形成了“虹桥智谷”人工智能特色品牌。目前,“虹桥智谷”的品牌影响力逐渐显现,人工智能产业“东、中、西”部门特色鲜明的载体布局已初步完成,形成了以领先标杆企业为支柱、多家“独角兽”企业为支撑、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生态。

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4.与企业部门深入接触:深入服务重点企业,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是一种制度安排。自2017年以来,区政府局级领导按照分工对企业部门的母公司及其子公司进行了深入接触和服务访问,通过提供准确的服务,吸引了企业部门的相关产业集聚在长宁,相关衍生企业在长宁发展。2019年,深度接触企业的数量将翻一番,其中超过一半是民营企业;与会领导人进一步增加,CPPCC新区人大和局级领导人共同参与。

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5.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的“七位一体”功能:目前,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拥有外国人来中国工作许可、海外人才居留许可、出入境证件、侨务、台湾同胞服务、外事服务、高层次人才服务等七大功能。

6.“43+53”市政市容保障项目:我区已确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环境改善保障项目为“43+x”,其中“43”为虹桥商务核心区规定项目,“X”为我区自增压叠加项目。目前,“X”被锁定为53个项目,即我区首个入园项目为“43+53”,共96个项目。

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7.齿条空进线入地并杆加固:齿条空进线是指在空城市道路上架设的电缆,包括高(低)压杆封闭改造是指以道路照明电杆为载体,综合设置各种道路沿线标志、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监控探头、箱盒等设施设备,铺设电缆形成综合杆、箱盒,拆除原有杆、箱盒的施工活动。

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8.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为加快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2018年3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实施分类,建立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

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9.社区医疗“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指我国首次在我区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护理站和居家养老服务站“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该模式打破了部门壁垒,实现了医疗保险网络的结算,弥补了社区医疗资源的不足,开辟了社区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站式满足了老年人对“医疗和维护”的需求。

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0.tod区域:tod是公交导向发展的缩写,意思是“公交导向发展”模式,也称为“公交导向发展”,是一种商业、住宅、办公和公共设施混合的高密度土地利用模式。在我区,tod主要是指轨道交通车站的周边区域,尤其是换乘站。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