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2字,读完约4分钟

据长宁区消息,近日,上海首个记录社区记忆的词汇集《百年老人口述历史》正式发布。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历时一年,采访了社区106位老人,整理出27万字的口头材料,历时180多个小时,汇集成一本有500多张历史照片的书,完成了百年社区史的回顾。

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主动承担“拯救历史”的重任

走进豫园路历史风貌区的阅读点,王继生正在展厅里阅读新印刷的《口述历史》。老王是江苏路街新视野摄影工作室的摄影师,也是百年老人口述历史拍摄组的组长。这位65岁的老人是一位“老长宁”,但回忆过去一年的口述史拍摄,他一再告诉记者“想不到”和“太有必要”。

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据记载,19世纪初,江苏路街地区河流纵横,大多数居民以农耕为生。20世纪初,随着上海西部跨境公路建设的兴起,豫园路、江苏路和镇宁路沿线出现了许多洋房和别墅。这个地区因其安静的环境和优雅的环境也成为了当时名人和学者的聚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曾是早期共产党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

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历史事件,但历史人物是如何在这里生活的,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社会互动,只有居民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知情者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人世,“拯救历史”的重任落在了现在人们的肩上。去年年初,江苏路街道正式开始收集“社区记忆——百年老人口述历史”,通过普通人讲述的历史,尽可能完整地还原了社区的发展变化。

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收藏团队由5名摄影师和3名编辑组成。每次采访前,文字组负责收集大量被采访者的资料、撰写提纲、提问和现场录音,摄影组负责灯光、现场拍摄、后期编辑等工作。

普通人的形象是最感人的

据王继生称,从2017年3月至11月,拍摄小组每个工作日至少采访一名居民,每次一个半小时,最多一天采访三名老人。本着尊重被采访者的原则,摄制组每次都提前与老人预约,每个人在侃侃都畅所欲言。最长的一次采访是在祁山村居民霍柏和他的母亲任永健的家中进行的,时间长达三个小时。

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任永健今年99岁。她的祖父任道荣是曾国藩的最爱,她的哥哥任百尊曾担任晋江集团董事长。在这次口头采访中,任永健回忆说,解放前,他代表弟弟向邻居董竹君家送了一个水果篮,篮子里藏着一封信。当时,任白尊和董竹君的一个女儿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派。任永健直到现在才知道信的内容,但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在豫园路。

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给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普通的马来西亚华侨,高,一位今年1月刚刚去世的102岁老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高先生从重庆来到上海,并搬进了第十五富士园。20世纪50年代初,高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第一批干部,担任市第十四届居委会妇女代表、妇女代表大会主任。她还专门为家访做了两件布制旗袍,这使她更接近居民。“那时,我并不了解真正的解放,但事实上,当时我是从我的家庭中解放出来的。”王继生说,高张赟从马来西亚的怡保到上海,途经仰光、昆明、贵阳和重庆。解放后,她的家人支持抗日战争,并毫不犹豫地投身于社区工作。她能看到百年后的冷静和冷静。像这样的普通人的形象是最感人的。

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口述历史必须是“历史的”

纵观口述历史,第一部分“胡同的童年记忆”主要是胡同工人的记忆;第二部分是老居民的真实故事。金源、西苑、红叶花园、市三中、豫光村、南京路好八连军营等地标背后的情节和细节在居民的口述中逐渐清晰;第三部分“杰出人才”,包括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最著名的名人,从傅雷、钱学森、余松华到路易?李艾的社会交往和生活细节可以给今天的人们不同的见解。

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霍柏说:“没有这次采访,大家都不会知道这里曾经是如此热闹。”然而,他承认基层和民间力量完成了口述历史,在识别受访者的记忆错误、主客观识别和校对历史事实方面存在不小的挑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刘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口述历史对记录员的经验、方法和学术积累要求很高,要让口述历史“有历史感”,而不是“找人聊天”。

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目前,《社区记忆——百年老人口述历史》尚未公开出版,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在位于轨道交通江苏路站4号出口的豫园路历史街区阅读点借阅。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世良表示,作为豫园路历史街区“文化复兴”工程的一部分,口述历史图像和文字的收集将与江苏社区旧房地图、“当时屋里的人”、“胡同有多深”、“豫园路红色记忆”等社区地标以及豫园路历史名人墙、豫园路历史街区阅读点、钱学森故居一同出版。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区百位长者口述留住愚园路"历史"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