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6字,读完约4分钟

当来自重点地区的外国人进入上海时,从机场到社区的整个行程必须形成一个闭环,而社区是这个闭环中的“最后一米”。

3月17日凌晨4点,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南一小区党委书记何在黑暗中响了几声。“任务来了!”一位从日本探亲回来的居民刚刚到达上海,正在返回社区的路上。

何万斯挂了电话,立即出发,带着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街道干部和社区干警赶到社区门口。

当居民到达社区时,社区医生上前给他量体温,居委会要求他填写承诺书,并告诉他要注意事项。这时,天快亮了。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漕河泾街道全力防控外来人员和海归人员的疫情,强化门柱管理责任,加强对隔离人员的管控服务,进一步构筑防控安全网,同时将温暖和责任传递给每一位市民。

“指定行动”+“可选行动”,以明确防疫

要做好外国人的防疫交流工作,首先要通过语言障碍。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街道发放了多语种版本的防疫承诺书、登记表和健康提示,告知外国人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如有困难,委员会也可拨打12345进行自愿翻译或申请翻译机器。

除了这些“规定的行动”,还有许多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直接而复杂的问题,“选择性行动”是必不可少的。

闫,龙草小区党委书记,英语专业毕业,肩负着解释小区入园登记流程、介绍居委会为居住在小区的朝鲜人、巴基斯坦人、尼泊尔人服务的重任。

为了更准确地开展疫情期间的沟通工作,龙草居委会干部还动员在外企工作的居民担任社区翻译志愿者,做好沟通助手。当社区警察和外国人之间的沟通被“卡住”时,志愿者们“站出来”,耐心地互相解释社区防疫的措施。

除了流畅的语言,准确的信息安排也非常重要。在紫竹苑小区,居委会做好了大数据基础上的外国人信息整理工作,做到了基础清晰、情况清晰、数据准确。

住宅区党支部书记沈石清说,“除了外国人,我们还遇到了一位空姐妹,她曾经飞过一架韩国飞机,并及时跟踪她的行动。”

如何与外国人交流。让他们先安心

宏润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王妍妍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有时人们会被“拒之门外”。

社区里有一个外国人没有戴面具带走信使。在居委会干部劝阻后,这位外国人说:“根据西方人的理解,只有病人需要戴口罩,而健康的人不戴口罩。”

中外观念的差异给街道干部开展防疫工作带来困难。委员会干部和志愿者为他做思想工作。

经过耐心的劝说,这位外国人终于意识到戴口罩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健康,也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慢慢地,社区中的外国人逐渐提高了他们对防疫工作的认识,以及他们与街道干部和志愿者的合作。

“喂,家里人在吗?”金谷园小区党委书记陈松贤和几名志愿者每天一起上门拜访刚回到上海的韩国朋友,他们在安全的距离内与世隔绝,关心彼此的生活需求。

“如果你需要我们帮忙送食物和快递,尽管提。”门内的韩国朋友戴着面具,不停地点头表示感谢。在紫竹苑小区,一个从加拿大来到上海的四口之家最近也来到了小区,并签了一份合作承诺书。居委会负责协助协调解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物资和日常垃圾清运。

“规定动作”+“自选动作” 徐汇区让防疫明明白白

每天,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主动向居委会干部报告家庭的体温,居委会干部通过微信互相问候。不知不觉中,陌生感逐渐消失,理解逐渐加深。

“逆向转移”的第一个案例,体验社区温度

在南翼的一个居民区,一名日本籍中国人上周返回上海探亲,但由于某些原因,他需要在检疫期间返回日本。于是,街道社区护送队的三个人在测量了他的正常体温后,护送这位日本籍中国人到浦东国际机场飞回日本。

根据事先精心准备的护送计划,徐汇区重点国家入境人员检疫工作小组确保日本籍中国人乘坐经过严格消毒的中巴,在一名警察和一名志愿者的护送下顺利移交给机场工作人员,并进入一个特殊的检疫等候区,以避免其他社区成员和路人与日本籍中国人接触。

“规定动作”+“自选动作” 徐汇区让防疫明明白白

由于目前上海实行严格的防疫政策,日籍中国人在浦东机场的行程非常复杂,工作组耐心地解释和宣传了这一政策。最后,日本华人充分认识到工作组的护送任务。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规定动作”+“自选动作” 徐汇区让防疫明明白白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