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7字,读完约4分钟


描述:展览海报网络地图

穿越上海一百年的影像,用小物件感知上海。“百年上海画展”将于本月在徐汇美术馆展出。展览通过近百名画家的近200件作品和实物,展示了20世纪上海插图的简史。它涵盖了刘海粟、丰子恺、程世发、张乐平、陈逸飞、鲁迅、张爱玲等著名文艺作品。

光阴的故事 徐汇艺术馆以百年图画雕刻上海时光

与一个世纪前的图像交叉下沉

在一楼的展厅里,1900年至1999年的100年间上海的足迹集中在100幅画中,每年一幅。这些图片来自报刊杂志的内页、文学书籍的封面、儿童书籍的图片、科学绘画的传说和程序书籍的设计图,展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风东渐对上海影响的百年图景、上海商界在国货运动下的反应、战时的鲜红标记、新中国的工业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流行趋势。

光阴的故事 徐汇艺术馆以百年图画雕刻上海时光

描述:刘海粟的水果图为《画大观》新民晚报记者肖照片

艺术家不缺。刘海粟曾为《大观图》画过水果图,程世发为戴诗词贡献了真挚的笔墨,丰子恺给儿童读物《字帖通》赋予了活泼灵动的气质,张乐平参与创作了《婚姻法图文通俗读物》...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也跨越国界。鲁迅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他在《坟墓1907-1925》的扉页上亲自画了他最喜欢的动物猫头鹰。张爱玲也是一位插画家。早在中学时代,她就在《大梅晚报》上发表漫画,并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报酬。在玻璃橱窗里,除了杂志上胡兰成的文章《评张爱玲》之外,还配有张爱玲的自画像,很有意思。

光阴的故事 徐汇艺术馆以百年图画雕刻上海时光

描述:胡兰成的《评张爱玲》附有一幅张爱玲的自画像。新民晚报记者肖拍了一张照片

与徐汇美术馆合作举办此次展览的江青指出,绘画是绘画或插图的通称。在上海开放后从传统印刷到新媒体时代的百年里,日新月异的插图个性化表达带来了对城市文化的丰富回顾和个人记忆,影像档案将为城市文化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有很多出生在上海或在上海学习生活的名人致力于插画创作,但我们对上海本土插画史的研究还不够。我想用这个展览来整理一下。”他强调,生于平面设计。

光阴的故事 徐汇艺术馆以百年图画雕刻上海时光

描述:陈逸飞的电影《青春》海报《新民晚报》记者肖照片

回味活体

如果说一楼有百年历史的图片讲述的上海的故事有点小的话,那么二楼的日常生活用品让观众感觉更亲切。江青解释说,旧物件仍然是画面主题的延续,因为在商品经济时代,插图找到了纸以外的更多载体,不断照亮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

光阴的故事 徐汇艺术馆以百年图画雕刻上海时光

描述:展出的日常生活用品新民晚报记者肖照片

近百件展品,如嫦娥牌牙粉铁盒、白雀灵膏盒、冠生园饼干盒、粤剧《朱良》黑胶唱片包装、录音带、搪瓷罐、黑猫警长卡通手帕、火花和积木拼版,将引发上个世纪出生者的集体记忆。旧物主要来自江青2009年以来的收藏,部分展品取自他的日常生活。一组古老的家庭照片记录了他快乐的童年:小江拿着玩具枪看起来很严肃,两个姐妹坐在他家门前的推车里好奇地看着,他妈妈拿起他爸爸的手风琴凹形。57岁时,他感叹时间如流水,但他也想提醒每个人,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可以是上海历史的载体。

光阴的故事 徐汇艺术馆以百年图画雕刻上海时光

描述:展出的日常生活用品新民晚报记者肖照片

习惯于用视觉方式思考,他非常简洁地介绍了展品,甚至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因为他不想误导观众,也不想限制别人的思考。“每个人都可以心情轻松地去购物。如果你对某事感兴趣,回去查看一下信息。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新民晚报记者肖)

光阴的故事 徐汇艺术馆以百年图画雕刻上海时光

[记者笔记]在上海,小物件是大的,小人有大的感情

江青曾在豆瓣上写了一篇关于上海题材的文章,题目是《小事,大上海》,这可能是他连续四年与徐汇美术馆合作举办上海主题展“从小见大”的思想总结。

描述:丰子恺绘制的《资治通》新民晚报记者肖照片

从举办“上海篮”、“上海馆”、“上海人物”展览的前三年到举办“上海画报”的第四年,他观察和展示上海的视角总是有点不同。“就拿这次展览来说,一个单一的日常物品可能很不显眼,但经过梳理,它们可以串联起来,延伸成一段历史,这是非常奇妙的。”

光阴的故事 徐汇艺术馆以百年图画雕刻上海时光

他说他不是专业的研究员,但作为上海的一个叔叔,他必须为当地文化做点什么,而且只能老老实实,从点滴做起。因此,他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走在街上,采访当事人,建立一个上海景观工作室,为自己和每个人寻找一个不同的上海。在寻找的过程中,他越来越觉得那些深刻而永恒的东西往往是在平凡的生活中。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光阴的故事 徐汇艺术馆以百年图画雕刻上海时光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