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5字,读完约4分钟

“这是协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身。看,日晖医院还挂在门口。2004年,它被当前的品牌所取代。”随着区卫生计生委组织的“我与徐汇40年卫生保健”摄影比赛进入评选阶段,记录徐汇卫生保健发展的照片唤醒了徐汇“老卫生保健”的记忆。

徐汇卫生“15分钟就医圈”的昨日和今朝

老照片的摄影师、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黄家祥在卫生系统工作了近40年,亲身体验了社区卫生系统的成长和发展。“2002年,社区卫生改革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003年非典的爆发对我国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他的印象中,从那以后,社区卫生的发展一直走在快车道上。

徐汇卫生“15分钟就医圈”的昨日和今朝

社区卫生服务的载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首先要搞好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建设。当时,区卫生局组织了专项调查,到各个街道和城镇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需求,听取了街道和居民的意见。2003年,徐汇区中心医院和第八医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分离,湖南和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继成立。2004年,日晖医院和万平医院被改造成位于谢土和林峰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汇卫生“15分钟就医圈”的昨日和今朝

重建和新建并不难,但两家医院的改造却很难。当时,由于医院级别由副级单位改为正级单位,医院各级干部的级别也降低了,职工的工资也受到了影响。医院职能定位的转变也使医院的业务范围、服务模式和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手术无法再进行,部分执业医生不得不转型为全科医生,这直接关系到干部、职工和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为了顺利推进这两所医院的转型,从硬件到软件,从眼前到长远,从实际工作到思想认识,当时的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充分维护员工利益的同时,促进了两所医院从形式到内涵的彻底转型。最后,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与配合下,两所医院的改造得以顺利实现。

徐汇卫生“15分钟就医圈”的昨日和今朝

在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建设中,充分发挥街道和城镇的实力也是徐汇健康的亮点和特色。当时,区卫生局提出了与街道镇“共建、共管、共评、共用”的口号。区卫生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街道镇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免费提供房屋等基础设施,医务人员进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社区卫生管理体系的新模式。2004年和2005年,徐汇区政府作为区政府的一项实际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计划在全区建设60个符合保护患者隐私和无障碍设计要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是当时上海的一项创举。截至2005年底,全区已建成60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那时,一个小型服务站已经开放,区领导也将出席。可见区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地区卫生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张磊说。

徐汇卫生“15分钟就医圈”的昨日和今朝

记者了解到,2008年,区卫生局收到了一封投诉信。当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公民带着他的孩子去漕河泾社区卫生中心接种疫苗时,这封信反映出接种的地方又小又破又烂。接到信后,区卫生局组织专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室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面积较大,为80平方米,面积较小,仅为30平方米,预防接种环境普遍不尽人意。为此,区卫生局迅速研究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和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规范了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和免疫门诊的建设。当年,上海最早的以“方便的接种流程、充满童趣的环境、清晰的功能分区、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免疫诊所相继投入使用。

徐汇卫生“15分钟就医圈”的昨日和今朝

医院职能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社区家庭医生的忙碌身影,医学会的隆重揭牌,南方医疗中心的建设进程...摄影大赛收集的100多张照片浓缩了徐汇近40年的卫生工作,表明徐汇的社区综合改革、家庭医生制度和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始终走在城市的前列。过去是,我相信将来也会是。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徐汇卫生“15分钟就医圈”的昨日和今朝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