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20字,读完约6分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徐汇区委员会宣传部(文明办)、徐汇区文化旅游局、徐汇区图书馆以“向经典致敬”、“向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致敬”、“向伟大的历史致敬”为主题。围绕《魅力徐汇》、《谈国学》、《大家的风格》、《西学东渐》、《历史溯源》,25部经典名著入选《2019徐汇修身书单》。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赵家浜是上海城市变迁、建设和发展的缩影,也是城市历史文化记忆中一个值得书写的话题。本期我们一起走进赵家浜。

内容介绍

《纪念赵家浜》是上海徐汇区图书馆编纂的一部关于赵家浜及其周边地区历史变迁的图书。本书从在肇嘉浜东部兴盛了数百年的上海旧市政厅开始,深入介绍了西区堆积着泥土和土墩的“土山湾”和富有人文气息的“徐家汇”。城市的北部具有典型的近代上海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景观,也是曾经繁荣于城市南部的政治中心。最后,邀请曾在赵家浜两岸生活过的读者写一些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关于赵家浜的文章,一起重拾对赵家浜的记忆。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事实上,“赵家浜”这个词不仅仅是一条河的名字,它还是一个象征性的词汇,代表着现代上海在城市政治、科学、教育、文化、建筑和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和成长;它也是上海城市变革、建设和发展的缩影。

图书特性

本书共分十个栏目,分别是“历史悠久”、“水系贯通”、“一路走来”、“叶枫东移”、“古迹寻踪”、“文教路虎”、“民族工业”、“草堂风光”、“林荫大道”和“寻访赵家浜征文比赛文选”。前九个模块详细描述了赵家浜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历史,便于读者深入了解他们生活多年的地方。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在征文比赛的入选文章中,九名选手分别讲述了自己和赵家浜的故事。他们要么正处于全盛时期,要么正处于全盛时期,要么被告知地区变化,要么回忆起有趣的童年故事。他们分享独特的照片,并与读者“跨越”过去...

建议原因

追溯赵家浜的历史

赵家浜留给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是丰富多彩的。东面的河口与繁荣了数百年的上海老城区毗邻,西区的杂务从堆积淤泥的“土山湾”到人文荟萃的“徐家汇”;邦北的法租界是近代上海典型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景观,而邦南曾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这本书的编纂出版可以作为了解赵家浜及其周边地区历史变迁的指南。同时,预计这本书将帮助读者记住赵家浜和历史。

入书

赵家浜曾是流经上海县的最大河流。它驶出西门,经过陆家湾和徐家汇,然后转入浦惠堂,通往松江府城。20世纪以来,赵家浜东段没有建成现在的百度路、复兴东路、万盛桥路和赵州路,有的已经并入现在的徐家汇路。西部大浦大桥以东,由于河道淤积,污染日益严重,形成了一个大的棚户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填平了城市,修建了道路,旧的发臭的沟渠变成了宽阔的林荫大道。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边境与法租界之间的“界河”,许多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机构都集中在赵家浜两岸,如上海市政府、自然科学研究所、大中华橡胶厂、中国歌唱公司、中山医院和该市最大的穆斯林墓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街道花园在被改造成绿化带后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爱情角,那里有中国四大邮政市场之一的太原路邮政货币交易市场...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赵家浜的记忆记录了不同时期统治赵家浜的一些情节:

清康熙时期,上海学者曹面对赵家浜河的淤积,提出了“河堤选泥宜远”和“租船运弃大浦”的要求。然而,“经过几次挖掘,农业已经繁荣起来”,丈夫的服务“不整洁,董事们还能生存。”即使疏浚工作暂时顺利,也很快会再次受阻。不仅如此,河道疏浚还涉及到不同地、县之间的利益纠纷,各行其是也是常有的事。至于利用县城的人力来援助邻近的河流,那就更困难了。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月,林则徐撰写了《关于治理赵家浜等河的若干批文》,并在《上海县志》等书中有所提及。《浦江塘和赵家浜河工程验收意见》:“2月8日,行业将连接两条河流,总长60多英里,根据估算公式完成。”

周总理来到了赵家浜

1953年底,周总理在市领导和文艺界人士的陪同下,来到上海最大的棚户区——赵家浜。他们走进一座低矮、半沉的破旧板房。周总理摸了摸床上的被褥是否湿了,问大家在哪里打水。在哪里洗米饭和蔬菜?有多少人生病了?回来的路上,周总理详细询问了一系列有关数据,研究了如何改善上海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城市环境卫生,并指示随行的上海市领导做好调研工作,制定发展规划。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1954年10月,政府投资745.2万元,赵家浜开始转型。1957年,赵家浜河被填平,一条宽阔的双向道路和街道花园建成,命名为赵家浜路,成为当年上海最大的新市政景观。

描述:王和是赵家浜的著名画家,他们是一起创作的

该书还记载了赵家浜地区的变迁和座谈会的一些情况。如今,在上海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宽阔的赵家浜路凸显了其交通优势。当人们走过这条宽敞、整洁、绿树成荫的道路,看到街道中心的花园里一年四季盛开的冬青,看到迎着日出绽放的鲜花,这并没有记录下新时代人们生活的新气象。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在70年代和80年代,文化和娱乐活动相对较少。每个星期天,你可以在文化中心、俱乐部和图书馆度过一天,也可以去北方的徐汇剧院看电影。

徐家汇以建设“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为目标,除东方商厦、港汇广场、新城市、汇金百货、太平洋百货外,还在徐家汇广场建设了一批新的文化体育设施,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和信息产业集聚区,进一步体现了城市副中心的繁荣昌盛。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徐家汇公园的建成创造了上海“三废”工厂选址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不仅改善了中心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优化了徐家汇商城及其周边地区的投资环境。同时,它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绿色文化/空间和休闲场所,在改善上海整体形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本书以通俗性、故事性和可读性为出发点,兼顾学术史料的收集,力求文字通俗易懂,注重历史场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力求全面展示和记录赵家浜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变迁。

在六七十年代目睹此事的人有一个难以放弃的阴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赵家浜有着无尽的故事...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走进肇嘉浜 从水上棚户区转向林荫大道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