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2字,读完约2分钟

据静安区介绍,每周一次,一群80后和90后青年利用午休时间查阅资料和现场采访,历时半年,用微型模型修复了上海三大名园之一的“徐园”。

这种全木结构的“徐园”模型恢复了徐园的主体建筑“红印轩”。窗户、桌子、椅子、大门和牌匾都是栩栩如生的,结构、横梁和顶部都是静安青年星期五兴趣小组的成员按照1: 25的比例复制的。只建一扇窗户花了将近一个小时,10个成员花了半年时间来建造和粉刷整栋建筑。成品极具原创性和精致性,在光照下还能通过窗玻璃反射建筑形式的反射。

微缩模型还原徐园原貌 留住城区记忆

主要创作团队静安青年星期五兴趣小组的朱玉祥介绍说,这款全木微型模型诞生于“徐园”,与张园、郁园并称为上海三大名园。徐苑曾经是上海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梅兰芳先生去美国前的最后一次演出是在徐苑,但在战争中被烧毁了。

微缩模型还原徐园原貌 留住城区记忆

队长黄华是江宁路街道保安房的居民。他告诉记者,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听到长辈和邻居提到宝安广场有一个徐花园,但他从来没有见过。在江宁路街工作后,他和志同道合的80后、90后青年成立了周五兴趣小组。每周,成员们定期参观一些历史建筑,拍照和收集风,并保存城市的记忆。当时也产生了重刻“徐园”的想法。在查阅史料的过程中,考察组成员发现,早在清光绪九年(1883年),汤东人许地山就在唐家巷修建了许园,园内有草堂、春宴、送楼听雨等12处景点,是上海北部的一景。1887年,位于天童路的徐苑以一张10美分的门票正式对外开放。公园里有一个特殊的舞台,表演昆曲、小品等。,它是当时学者和学者的天堂。朱、任伯年、徐谷、蒲华等经常来此聚会。之后,他在康那陀路(今康定路)买地重建徐花园。20世纪30年代初,昆曲大师曾用16毫米照相机拍摄昆曲书籍,如《花园》、《神奇的梦》和《徐花园的装扮》。“从天竺路到康定路,徐苑的演变也反映了我们城市的历史。我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徐苑的缩影来关注这段历史和这座城市的记忆。”黄华说道。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微缩模型还原徐园原貌 留住城区记忆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