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2字,读完约6分钟

描述:志愿者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描述:居委会干部上门宣传垃圾分类

描述:南汇路经常在家收集和运输垃圾

自生活垃圾定期定点分类投放推广一个多月以来,石门二路街道发起了以网格化为基础的联合党建单位和广大党员共同讨论讨论,并借助多元化的社区自治力量,准确地开出了一批“对症药方”,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有效性和居民的积极参与度。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从高层建筑中移除桶,以解决凌乱的走廊

走廊里没有蚊蝇滋生,环境整洁有序,消防安全有保障,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这些变化都是在嘉发大厦A栋高层商住楼实施垃圾分类后发生的。

“高层倒桶”是将原本放置在高层建筑每层的垃圾桶移走,居民会在指定时间内将垃圾放入楼下的垃圾桶室,这也是在高层住宅区推广垃圾分类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嘉发大厦所在的东旺小区党委书记吴雄迪看来,生活习惯的改变体现了“垃圾分类的重点不在垃圾,而在人心”,即把垃圾拿到楼下的垃圾桶里分类运送。只要做好人们的思想工作,赢得居民的认可,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垃圾分类自然会深入人心。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早在五月初,吴雄迪就开始着手推动垃圾分类。一方面,居委会干部在日常走访中,注重宣传垃圾分类概念和高层住宅区倒桶计划的咨询,详细记录居民的不同需求和建议。另一方面,组长、党员骨干、物业、志愿者等不怕摔断腿磨嘴,利用晚上和周末挨家挨户通知,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吴雄迪对拔桶初期的“匆忙”印象深刻。"水桶被抽出来,但每个人仍把它扔在原来放水桶的地方。"那段时间,中午,吴雄迪带着党员、志愿者、居委会干部等。在每一层楼徘徊,当他们看到“无主”垃圾时,志愿者们想尽一切办法“翻包破案”,根据垃圾中发现的线索找到“肇事者”,并当面说服他们。“一袋垃圾里有几片尿布,我们知道这一定是一个只有一个婴儿的家庭。”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当他们来劝说时,居民们通常会互相配合,他们会把垃圾带回家,然后到时候把它扔进楼下的垃圾房。“高层拆桶”不仅使走廊内的环境不断改善,也使邻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多,建筑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漂亮。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在门到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垃圾不会在固定的时间落到地面上

将分类好的垃圾运回家,等待垃圾分类车来收集和运输。收运车辆一停下来,居民们就把除了可回收材料以外的垃圾扔进了干湿两用的垃圾箱和车侧放着有害垃圾的小箱子里,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从7月1日起,这样的场景每天早晚两次,将准时出现在南汇路10巷和85巷。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定点”门到门的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南汇路的这些道路曾经将垃圾桶拖到路上的小巷里,从而实现了“垃圾不落地”。

记者从大巷所在的奉贤小区了解到,南汇路不到200米处分布着6条大巷,但没有标准的垃圾桶房。为了方便附近居民扔垃圾,在每个巷子口都设置了临时垃圾桶。今年5月,奉贤小区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要求湿垃圾要放入破袋中。臭气熏天的临时垃圾桶让附近的居民不敢打开门窗,一些居民心烦意乱,他们把垃圾桶拖到小巷外的路上。因此,小区总党支部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一起讨论,并做出初步决定:以南汇路10巷为垃圾收集点,并拆除其他五条大巷的临时垃圾箱。得知这个消息后,曾经住在临时垃圾桶附近的居民鼓掌,而住在南汇路10巷的居民表达了他们最强烈的反对意见。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垃圾分类已经走到了死胡同。我该怎么办?为此,小区党支部邀请街道管理处、市容办、物业管理处、居委会干部和近30名热心的居民代表进行民主讨论,集思广益。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最终一致同意拆除南汇路的所有垃圾箱,并将垃圾集中在离南汇路200米的奉贤路183号。同时,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每天早晚定期在南汇路10巷和85巷入口处收集垃圾。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奉贤小区党委书记沈志军表示,经过这种定时清运垃圾、防止垃圾落地的做法,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大家的利益,居民们都很开心。居民区党总支将继续坚持基层治理“党建带路+居民自治”的模式,推进南汇路垃圾分类工作向有序、规范方向发展。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捡包”在家收集可回收物品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拆封快递纸箱、废报纸等。通常以分散和混乱的方式存在。为了使这些可回收的材料得到充分的分割,石门二路街专门推出了一种“新武器”——垃圾分类“捡包”。居民无需区分可回收材料的类别,只需将所有可回收材料放入专用的白色大袋子中,然后通过专门的应用程序向回收商申请家居回收。回收完成后,回收金额会及时反馈到居民在应用上的个人账户,并连接到支付宝甚至银行卡上,以便随时提取现金。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记者在“石上堡石门二路街道环境体验站”看到了这个60厘米见方、有自己二维码的魔术包。据工作人员介绍,“拾荒者包”是一种上门回收可回收材料的服务。用户只需支付50元的一次性服务费,即可成为“皮箱”的永久会员,享受上门回收服务。印在每个袋子上的二维码对应一个用户。用户可以扔掉各种可回收材料,如纸箱、饮料瓶、包装好的废玻璃(确保不切袋)、纺织品、塑料制品等。收进袋子里,收废品的人就会上门来,按照0.5元/公斤的统一价格来收,然后再集中细分,促进可回收材料的有效分类。

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记者了解到,作为企事业单位的第一批用户,育才初中的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个“垃圾袋”,学生们每天都在里面扔自己的可回收材料。借助于“捡包”的可追溯系统,学校的每个班级有多少可回收物品被交易,交易了什么样的可回收物品,以及获得了多少反馈。这些回收商在完成后端分类后输入的数据一目了然。校园里的“捡包”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捡包”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回收可回收材料的意识,促进学校垃圾分类的更高质量。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静安“对症开方”推进垃圾分类让居民皆大欢喜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