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住在浦兴路街道的李和妻子一起去小区附近的文峰广场看电影。回想起几十年前骑车和轮渡去杨浦区平阳路第三百货商店的经历,李不禁感叹一切变化太快了。

作为一条从农村地区变化而来的街道,浦兴社区的一切都是从农田“生长”出来的。自1997年这条街道建立以来,仅用了20多年,它就变成了一个完全城市化的地区:住宅区、购物中心、公园、学校和医院都触手可及。近年来,构建“家庭前沿”服务和“15分钟服务圈”是为了填补空白,为居民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提高浦兴居民的幸福指数。

“家门口”服务提升浦东浦兴居民幸福指数

从农村地区到城市化地区

出生于1947年的李一直住在的旧址上,此后一直没有改变。然而,在袁仲达建成之前,它并不叫袁仲达,而是当时川沙县张桥乡张桥村的蒋家生产队。

“我是江佳制作团队的一员。那时我们离张桥镇大约有3英里,我们每天都去镇上买东西。”李对说,“镇上没有文化设施,只有一个礼堂。通常,如果我们想看电影,我们会在杨浦区呆一个小时左右。”

他记得镇上还有一个健康中心,但条件相对较差;有一所小学,但没有中学,所以当两个儿子上中学的时候,他们每天都要骑车去金阳新村街上的路行中学;附近没有公共汽车。如果你需要乘公共汽车,你应该先骑自行车到沪东船厂门口,然后从那里的汽车站乘公共汽车。

“家门口”服务提升浦东浦兴居民幸福指数

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1993年,为了接纳浦东杨浦区和陆家嘴的居民,张桥村搬迁并开始兴建公房和商品房。1997年,花园建成,李等村民迁回,他们的身份由张桥村的村民转变为花园的居民。也就是说,在今年,浦兴路街道成立了,80%的面积是原来的张桥乡。

“家门口”服务提升浦东浦兴居民幸福指数

“刚开始的时候,社区附近的路还没有修好,周围还有很多农田。慢慢地,随着越来越多的社区建成,耕地也越来越少。”李说,在那之后,商场出来,想买东西和看电影。走了10分钟;地铁是开放的,在上海,乘地铁到任何一个角落都需要10分钟。附近的中小学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孙女们可以在小学走路,初中就在社区的隔壁,就在拐角处。

“家门口”服务提升浦东浦兴居民幸福指数

随着这一切的发生,原来的张桥乡逐渐消失了,浦兴成了一个彻底城市化的地区。

给居民带来真正的便利

然而,这些还不够。两年来,浦兴路街道在推进“家门口”服务和“15分钟服务圈”建设方面一直领先,是浦东新区首批开展“家门口”服务体系试点建设的街道之一,也是全区第一个启动“15分钟服务圈”建设工作计划的街道镇。这些努力给居民带来了真正的方便。

“家门口”服务提升浦东浦兴居民幸福指数

住在金桥一景社区的范真最近一直在跑去艾达普兴公益公园。因为,她申请了艾达公共福利公园非遗传研究所的几门课程。作为浦兴的“家门口”综合服务园之一,艾达公共福利园聚集了大量的社会组织资源,为居民开设了许多特色课程。范珍说,在申请这门课程之前,她经常在周末带孩子去公益公园。“有很多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非常有趣。我通常来这里上瑜伽课。现在我有了中国结课,每周要在这里跑四天,这样我就不用在家里感到无聊了。”

“家门口”服务提升浦东浦兴居民幸福指数

住在东麓新村第六小区的李阿姨,对小区对面新开的生鲜超市非常满意。“这里的食物既便宜又新鲜。有这家超市在门口真是太好了!”该超市是浦兴路街在推进“15分钟服务圈”建设过程中,根据居民需求专门引进的商业设施。由于它方便、新鲜、便宜,受到了周围居民的欢迎。

“家门口”服务提升浦东浦兴居民幸福指数

此外,街道上原本凌乱的空土地变成了居民的健身公园;一些闲置的资源被改造成了养老院。这些小小的变化让居民在家里收获更多。

“我70多岁了,现在从张桥乡到浦兴路街。我甚至没有想到这些年来发生的变化。没想到,现在它真的变成了现实。”李对说道。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家门口”服务提升浦东浦兴居民幸福指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