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50字,读完约9分钟

描述:浦东把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图为李安民村的桃树基地。朱全春

描述:“美丽庭院”的建设已成为浦东2019年农村振兴战略的亮点,也是浦东农村振兴的有力切入点。朱全春

描述:近年来,B&B浦东已成为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缩影。朱全春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深厚的农耕文明。农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也是实现“两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大城市是否有必要发展农业,如果有必要,如何发展农业,已经成为考验各级政府和农民的重大课题。

幸运的是,浦东正在积极探索振兴现代城市和乡村的道路,同时“勇敢地成为新时期国家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推动多领域、高质量的综合发展。这不仅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贯彻和推广,也为都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在城乡平等发展的工业一体化和发展试点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繁荣工业是农村振兴的核心。面对全球都市农业功能多元化、生态化生产的新趋势,浦东在更高层次上审视和推动农业优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更具竞争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科技农业进一步发展和普及。

舒尔茨的“传统农业改造理论”认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引入关键因素——技术变革。一年来,浦东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了农业技术创新和应用:一是加快种源农业技术创新。例如,2019年,位于浦东的上海富农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小番茄新品种成为浦东继水稻和生猪产地之后的又一农业新亮点。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和有机农业种植方法。随着2017年高效无人植保机、侧施肥机等新技术的应用,浦东也加快了有机农业种植方式的引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绕开畜禽养殖环节后,土壤质地和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板结条件大大降低,土壤团粒结构逐渐改变,土壤ph值趋于中性,有机质从1.8增加到2.3,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达到了各种蔬菜的生产要求。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其次,B&B农业发展迅速。

孙桥现代农业园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此外,近年来,B&B浦东也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缩影。始于2016年的B&B浦东,经过三年的建设,在品牌、质量和品味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如川沙新城有“粟裕”、“新陆”、“米舍”,大川镇有“大川乡居”。2018年,浦东被授予首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和首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农村振兴战略与以往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城乡关系从农村向城市发展调整。这一发展观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模式,标志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已经走上了内生发展的道路,也成为推动浦东都市农业现代化的又一推动力。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根据2003年国际城市农业组织、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定义,城市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和周围的农业,是从生产(或养殖)、加工、运输和消费到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服务的完整经济过程。都市农业和农村农业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根据这一定义,都市农业依赖于城市,为城市的需要提供服务和产品。根据中央政府和上海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结合浦东自身实际,明确了农村振兴战略的优先发展方向,将村庄视为特大城市的稀缺资源,测算了综合账户和长期账户,将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视为浦东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例如,《关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和发展浦东新区“绿色花园”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指出,“绿色花园”将成为上海现代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浦东的背景,成为农村振兴和建设的先锋和示范点。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有趣的是,由于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一些现有的研究重新定义了都市农业:一种在城市或城乡结合部发展起来的多功能农业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农业副产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涉及整个农业产业链,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增值服务(如观光、购物、娱乐、文化和其他休闲活动),并嵌入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大都市的城乡平等发展也得到业界的认可。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全面报道“美丽庭院”,迈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生态宜居性是“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早在2015年,浦东就率先完成了全市村庄的重建,并开始探索如何激发农村振兴的自发和内生力量。自2018年以来,浦东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农村的重要工作载体。从最初的31个村庄,67个团队参与第一批试点项目,到现在的全覆盖,美丽的庭院形成了浦东的经验。2019年4月,浦东新区21个镇的341个村完成了“达标”美丽庭院的创建,2019年9月,浦东完成了“升级”美丽庭院的验收。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如果说发展都市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美丽庭院的建设则为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综合振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农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提出“全面振兴农村”,要改善农村面貌,不是一点或一部分人的事;推进农村治理模式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实现全面振兴。毫无疑问,“美丽庭院”的建设已经成为2019年浦东农村振兴战略的亮点,也是浦东农村振兴的有力切入点。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实施农村发展规划先行和顶层设计是上海农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亮点。《浦东新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出台后,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产业繁荣、生态宜居、农村文明和“15分钟服务圈”等34项配套政策。

这些配套措施保证了浦东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同时浦东农村现代化也在稳步推进。例如,2019年浦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达到4万元左右[1],增长率和绝对值继续走在全国和全市前列。其中,除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外,转移净收入对收入增长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深化农村综合救助资金不低于50亿元,浦东新区居民人均转移支付净收入约为1.4万元,几乎相当于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规模[2]。分析表明,深化农村综合救助是实施上海农村振兴战略的六大行动计划之一,转移纯收入的持续增长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成果之一,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以城带乡的发展要求。此外,2019年,农村财产性收入也成为一些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李安民村为例,2019年,除了年就业收入82万元外,年租金收入超过40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感。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走“和谐发展”之路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支持试点工作。

浦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创新发展的先锋,在探索“五个中心”整合发展的实践中,积极规划和推动科技、资金、人力等关键资源的双向流动,实现了产业和城市的整合发展——例如,浦东的农业科技一直处于综合领先水平。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然而,农村振兴战略并不仅限于工业繁荣,它还承载着中国人的地方记忆。一年来,浦东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文化传承作为重要内容,把农村文化作为综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走上了“和谐”之路。

“和谐发展”是“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深度整合。

一体化发展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早期的整合形式主要以资本为核心要素,如19世纪上半叶的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整合。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以技术为核心的集成已经成为主流。例如,浦东农业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过技术促进工业发展。然而,整合和绩效最大化的内涵必须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深度整合,实现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整合。随着浦东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民和农村文化的重视无疑已经超越了资本和技术的整合,主体更加多元化,这将形成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机制的复杂系统。农业和农村发展一旦形成,将会出现更多的新理念、新元素、新形式、新功能、新平台、新模式,如农产品销售新渠道、新形式、新农业经营模式等。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和谐发展”的实质是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浦东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立包括职业农民在内的新型农业管理体系。加快培育新型专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村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活力。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数据显示,在浦东,南德农场、玉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杨淼家庭农场等新的农业管理实体主要是青年管理团队。“农戴尔”回归土地的趋势日益明显。他们的回归不仅使浦东有了新的职业农民,也使浦东现代都市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促使农民成为有技能、有知识、有责任、有感情、有尊严的新职业。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目前,浦东50%的粮田由家庭农场经营,农民合作社的数量约占全市的30%,初步形成了“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镇农业投资公司+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联合发展模式。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和谐发展”体现了一种文化氛围。

保留农业背景,但不排斥外国先进文化和理念,也不排斥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一年来,浦东农村振兴始终坚持多元和谐的价值取向,扬长避短,顺应潮流,探索具有浦东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目前,浦东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3],低于全国人均播种面积4.4亩[4],远低于国外大型农业经营人均50-100亩的经验标准数据。这无疑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也难以发展设施农业。为此,浦东通过技术、制度和文化的结合,推动绿色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管理专业化和产品标准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规模化和设施机械化。截至2019年11月,51个“绿色花园”示范园区、19个示范村和1个示范镇通过检查,绿色生态导向体系基本建立。

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注意:

[1]边肖估计。依据如下:近年来,浦东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市之首,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0%左右。2019年上半年,上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007元(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2]农村绿皮书(2018-2019)显示,2019年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到1.6万元,农民人均工资收入将超过6500元。

[3]根据《浦东统计年鉴》(2018年)中的农村人口和耕地面积计算。

[4]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计算的农村人口和农作物播种面积。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浦东乡村振兴 打好“融合发展”这张牌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