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2字,读完约8分钟

从蓝森国际大厦的落地玻璃上看,窗外的绿地、人工湖和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充满了国际社会的蓬勃气息。人们很难想象30年前,这个地方还长满了芦苇。

谈到COVID-19的肺炎疫情,它仍在世界各地蔓延,这里的人们有一种忧患意识,更加清醒和坚定。“浦东的开发开放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寒冬’。依靠浦东发展开放之初的“气”和“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再次突破。”

在过去的30年里,浦东从未忘记它的国家战略。当国家发展面临挑战,处于转折点时,总是可以看到浦东正在努力成为第一个。始终牢记国家战略,开拓改革开放,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子,这是浦东发展开放的“生命线”。

(I)

历史选择了浦东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就带着鲜明的民族印记。

八十年代末,中央曾经说过:“请上海的同志们想一想,在国际上打起改革开放的旗帜,可以采取什么大的行动。”此时,中国要想深化内部改革,需要克服许多新的障碍。从外部来看,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西方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持怀疑态度。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对外开放第二步战略的“赢家”和真正的“王牌”。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随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这个问题的答案浮出水面。

浦东没有让世界等待太久。很快,浦东开发开放“一揽子计划”中的设想,如外高桥保税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相继落地。三菱、夏普、日立、西门子、贝尔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浦东扎营,一系列“级差租金”等选择性改革迅速实施,浦东的天际线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经过浦东多年的发展和开放,一个英国记者的故事经常被提起。在浦东开发开放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突然质问上海市长:我个人认为中国在倒退,浦东开发开放可以吗?12年后,这位记者面对浦东的变化,在时事通讯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上海——让世界羡慕的对象!”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经过30年的发展开放,浦东经济总量增长210倍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380倍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万美元。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和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和上海现代化的缩影。

今天,面对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上海提出打出“五张王牌”,而坚持浦东开发开放,多下功夫在浦东先行,仍然是第一张“王牌”。30年过去了,黄浦江东岸的土地已经改变了面貌,但浦东仍在试验、创新、开拓、进取,仍在努力回答“如何在国际上树立改革开放的旗帜”这一国家战略问题。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II)

浦东证明它不是“狼来了”[S2/]

浦东开发开放十年后,另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就在浦东开发商面前。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在新世纪的首次盛会,也是亚太经合组织在中国的首次会议。会上,各国领导人达成了《上海共识》,并发表了《领导人宣言》。

apec事件后,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个时刻在遥远的卡塔尔首都多哈诞生了:那年11月10日,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和无数人的辛勤劳动,中国终于加入了WTO。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一句令人担忧的感叹:“狼来了!”当时,许多人担心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工业体系将会崩溃。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在观望的迷雾中,人们又看到了浦东。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久,浦东的四个重点发展社区迅速启动了“应对世贸组织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保持浦东10年来积累的对外开放优势,特别是在金融、高科技和自由贸易区领域。很快,人们看到陆家嘴中央商务区有39家新的中外投资公司,高层次的服务业正在兴起;外高桥保税区向中外商人敞开了办公大门,把“红头文件”变成了信息披露;张江高科技园区加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硅带”的力度;金桥开发区总公司已经推出了一款新型别克轿车的生产线,这款车价格低廉,极具竞争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浦东正朝着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区域目标迈进。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2003年,浦东对外贸易凸显“入世效应”,浦东进出口总额达到5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市外贸总额的一半。其中,进出口分别达到212亿美元和369亿美元,分别增长56%和59%,均创历史新高。浦东以创纪录的新飞跃,成为推动上海和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引擎。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现在回头看,中国经济的表现有力地证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是“狼来了”,而是“机会来了”。

(iii)

金融海啸下的温暖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东方,人们期待看到中国在危机面前的表现和行动。

在金融海啸中,浦东作为国内外规模最大、与全球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首当其冲。2008年,浦东金融业增加值增速由上年的39%降至15%,集装箱吞吐量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增长,商品房预售面积同比下降48.7%,全年有1000多家企业被取消,对外贸易大幅下滑,浦东经济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当时,浦东进入了一个“战时状态”,以确保其增长,重点是项目的落地,资金的可用性,建设的开始和竣工验收。日以继夜的燃烧和死亡已经成为浦东干部一种非常普遍的工作状态。人们甚至感叹“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的热情和激情又回来了!”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难度越大,解决问题就越依赖改革。当年,浦东出台了八项改革规划和政策,其中有一半侧重于政府自身的改革,包括“市场准入审批改革方案”、“招投标、拍卖和挂靠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改革方案”、“内外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方案”、“行政审批和服务收费改革方案”等。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这些改革措施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在市场准入方面,除了国务院部委直接批准的46个前置审批项目外,其余151个项目全部取消、转岗、通知承诺、并联审批。企业登记的时限从原来的35个工作日加快到11个工作日;将原来招标、拍卖、挂建项目的6个审批环节减少到4个,审批时限从100个工作日减少到50个工作日以内。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以实际成果衡量,2008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2%。

浦东的开发开放再次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温暖。

(iv) [/s2/]

肩负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使命

2013年9月29日上午,下着小雨,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举行了隆重而简单的揭牌仪式。当晚,全球主要媒体彻夜等待。最后,他们见证了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诞生,并等待着中国第一个外资负面清单的登陆。

十八大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在新的时代取得新的成就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与此同时,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wto红利逐渐消退,全球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只有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面积的1/226,预计将引发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英文译名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围绕“飞行员”一词,外界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它的意思是“测试”,也意味着“飞行员”。这意味着上海的“实验”不应该是孤立的实验,而应该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上海的“实验”不应该是“闯红灯”,而是“创造一个新的信号系统”。站在2013年的上海浦东,它肩负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国家使命。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以来,浦东诞生了无数的改革和创新。在中国公布首个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率先试点海外投资备案管理模式;在金融、航运、贸易、文化、专业、社会服务和先进制造业领域推出了两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在26个领域,国家率先对外开放,出现了第一家外资独资医院、第一家外资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旅行社、第一家外资健康保险机构、第一家外资工程设计企业等“国家第一”。六年来,保税区新设立外资企业8000家,是上市前23年的1.6倍。

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去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正式成立。从此,中国的长江口创造了新的开发开放高地,将承载新一轮国家战略,凝聚民族意志,重塑上海新发展,引领改革开放新方向。

一些学者认为,从上海自由贸易区开始,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迎来了第二季度。这意味着上海浦东仍将努力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引领者。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浦东开发开放的“生命线”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