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6字,读完约4分钟

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与东海交汇处,是上海浦东乃至长江三角洲为数不多的河口原生湿地之一,被称为上海最后的“处女地”。200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不久,九段沙湿地迎来了第一位“岛主”——孙颖。

与九段沙“一见钟情” 走进这位“岛主”的故事

多年来,孙颖摸清了九段沙湿地的“家庭背景”,科学规划了保护区的蓝图,荣获国家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妇女奖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今年52岁的她即将告别这个困扰她的湿地,但这种“湿地之爱”是分不开的。

“一见钟情”与九段沙

“长江从东方流过,白鹭在九段的沙滩上旋转,在绿水中欢笑,在风中享受芦苇,在夕阳中航行,在清晨升起。”这是孙英送给九段沙的一首“情诗”。2000年,她租了一艘渔人的小木船,在海上颠簸了两个半小时,当她第一次踏上九段沙的时候,她被眼前一望无际的绿色沙洲震惊了:芦苇和淡沙滩上满是小螃蟹和跳鱼。她从未想到上海和浦东有如此原始的自然美。在那一天,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管理它,把它建成国家一级保护区。

与九段沙“一见钟情” 走进这位“岛主”的故事

当时九段沙的芦苇遍布泥泞沼泽,难以进入,但为了保护、管理、研究和执法,必须进入腹地。孙英带领队伍,在芦苇丛中开辟了一条木板路,便于管理;同时,开辟了一条4.3公里长的科研样道,用竹片编织铺设,可自然降解,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影响。

与九段沙“一见钟情” 走进这位“岛主”的故事

找出“家庭背景”并做足够的研究

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成立之初,孙颖作为主任,是第一个对保护区进行全面考察的人。九段沙一带有多少种鸟类、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底栖生物、多少种鱼类……孙颖一一明确了“家庭背景”,并对保护力量的组织与配置、重点保护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

与九段沙“一见钟情” 走进这位“岛主”的故事

多年来,由孙颖领导的研究小组一直住在九段沙的一座小楼里。条件非常困难。有时候,白天需要铺地板,深入湿地,整理数据,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写报告。经过多年的努力,她毕业于大学生物系,对九段沙的整个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地貌的演替有了基本的了解。孙英说:“科学研究永无止境。”九段沙每年都有新的发现。到目前为止,她的团队已经发现了216种鸟类、133种鱼类、120多种底栖生物和350多种昆虫。

与九段沙“一见钟情” 走进这位“岛主”的故事

[/s2/]岛上有新的“居民”

在采访中,孙英发现了岛上新的“居民”——猴面鹰。它也被称为苍栗、猴头菇等。它的名字来源于它的脸像一张猴子脸。它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鸟,喜欢栖息在开阔的远野、低山、丘陵、农田、城镇和乡村的森林里。它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居民”,在湿地很少见到。

与九段沙“一见钟情” 走进这位“岛主”的故事

孙颖还在九段沙的沙上首次发现了“桃树结桃”的现象。一棵大约一米长的桃树不仅长得好,而且树枝也多。蚕豆大小的小桃子毛茸茸的,可爱极了。孙颖告诉记者,这可能是鸟类造成的,但它也无形中告诉人们,九段沙中的盐分越来越少,“陆地生物化学”现象越来越明显,植被越来越丰富,这也可能是吸引“猴头菇”等非水生鸟类在这里栖息的原因之一。

与九段沙“一见钟情” 走进这位“岛主”的故事

在保护的第一线,孙颖带领团队认真工作,根据九段沙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逐步提出了“三个中心”和“三个平台”的保护框架,并以“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为平台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在这个平台上,孙颖主要做了几件事: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检测、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近年来,孙颖每年都要编制一份关于九段沙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年度报告,累计达十余本。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九段沙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九段沙“一见钟情” 走进这位“岛主”的故事

从32岁去岛上到52岁离开,虽然她已经在岛上无数次,孙颖说,她总是觉得“如果她第一次遇到”当船着陆。在她心中,九段沙不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也是她的精神家园。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与九段沙“一见钟情” 走进这位“岛主”的故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8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