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1字,读完约7分钟

人民广场底层的上海1930风格街被关闭。

五角场地下太平洋挤满了人。杜军·魏晨照片

从地铁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出发,右转直行至地面,左转进入已经开业不到半年的五角场商圈地下商业街“太平洋森林生活世界”。走进这条经典的地下商业街,两边的食品店、水果店、小餐馆和服装店以及中庭连成一片。顾客和行人来来往往,非常热闹。在地铁站的出口处,一家进口食品的促销店挤满了人。大多数顾客已经装满了他们的购物篮,并在收银台排队。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在上海,地下购物中心不再是新的。20年前,在人民广场下相继开业的香港名店街和迪美购物中心,曾经以其活泼时尚的形式和高度的地铁连通性吸引了大量过往的乘客和年轻人。此后,徐家汇、静安寺、中山公园、五角场、虹桥商圈...已经开设了地铁站附近的地下空房,作为吸引消费的第二战场。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依托地铁客流引入的优势和“无风、无太阳、无雨”的优势,地铁周边的地下商场一度繁荣起来。然而,随着网上消费比例的增加,空地下商业遇到了困难。在新的消费模式下,上海的地下商场将如何转型?

麦德龙企业应更加重视体验消费

上周四中午12点30分,记者在地铁1号线人民广场站下车,直奔站台最南端的1号出口。人民广场1号门地下直接通往上海1930凤清街、香港名店街和迪美购物中心。由于商业业态的调整,1930凤清街已经完全撤销和关闭。沿着1930风格街走到尽头是香港名店街,过道两边有各种快速移动的服装店、珠宝店和餐馆。记者发现有许多乘客匆匆经过,但他们进入商店时并没有花多少钱。香港名店街的经营者上海地下商场有限公司前台的工作人员说,商场每天的客流量大致相同,周末会增加。主要消费群体是当地年轻人和外国游客。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十多年前,香港著名的商店街是朝街。同事们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去购物,尤其喜欢在这里购买时尚配饰。”在人民广场附近工作的蒋女士说。十多年后,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在不断变化。然而,香港的名店似乎“不变”,时髦的街道也不再“时髦”。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事实上,人民广场地下商业带并不是“十几年如一日”。2015年初,香港名店街完成了一次大的业务调整,彻底关闭了低端休闲小吃,推出时尚休闲轻装餐饮。同年,由于营业额大幅下滑,与名店街相邻的迪美购物中心全面调整了经营模式,将原来90%以上的服装店经营模式转变为“服装30%,餐饮30%,顾客体验40%”的新经营模式。2017年4月,迪美再次减少服装店,增加餐饮和娱乐业的比重。然而,几次业务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挽救人民广场地下商业带。迪美购物中心一家珠宝店的老板说,他去年定居迪美,不包括每月超过1万元的租金,而且空的利润空间不大,地铁站也没有引入太多客流,主要依靠旅游团定点运送顾客。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专家指出,以人民广场为代表的上海早期规划的地下商业空地铁站存在天然缺陷。当时,上海地铁规划的重点是解决交通组织问题。大量地下空房和重点区域被用来疏散人流,地下商场被安排在边缘区域,其功能被削弱。相比之下,近年来在上海地铁的建设规划中,更多地关注了空.与上海之间功能的多样性和联系性以静安寺地铁2号线与7号线交汇处地下空厅的设计为例,商业和交通组织功能的分布更加合理,大量乘客可以轻松到达地下购物空厅,无需“绕圈子”。地铁“自带交通”的优势是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那么,人民广场的“先天不足”能否在后天得到弥补呢?专家认为,人民广场地下空厅规划中的“硬伤”只是制约其商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其商业业态的陈旧和同质化。人民广场地下商业的几次商业调整并没有触及到根源,而是改变了原有商业形式的比例。大量现有的快速变化的商品格式与日益繁荣的在线零售格式相似,但价格和商品类别不如在线渠道有吸引力。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一些分析师指出,到2020年,中国网上和网下商品的销售额预计将分别达到50%。此外,便利店、水果店等日常消费场所离社区越来越近,甚至进入社区,原来地下商务空房的购物便利优势逐渐消失。专家建议,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空地铁企业应重点发展体验式消费。目前,国内外一些地铁业务发达的城市,如香港、东京、新加坡等。,以培训、美容等体验式消费和咖啡馆等社会消费功能为主要经营形式,实现与网络商务的错位发展。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掌握地下和地面客户的适应性

去年10月,徐家汇地铁11号线空地铁站全面升级,推出了日本商业品牌“lineplus Line仍在增加”。借鉴日本地铁站直接以社区为基础的商业设施运营经验,聚集了一批日本餐馆、便利店、药店、眼镜店等专卖店,目标受众为徐家汇地铁站日均16万人。近日,记者在工作高峰时段前往现场,却没有看到预想中的热闹场面,远不如五角场商业区的地下商业街受欢迎。专家分析指出,问题在于地下商业圈与地面商业体之间的客户群适应性。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在上一轮上海城市规划中,徐家汇和五角场被列为“城市副中心”,而在最新的“上海2035”规划中,五角场仍是城市副中心,而徐家汇商务区被升级为中心活动区。经过20年的发展,徐家汇已成为与陆家嘴、南京西路并列的“顶级商务区”。其发展目标是拥有与巴黎拉斐特和纽约第五大道相同的国际商务服务水平,并吸引相对高端的客户。然而,这个群体通常不使用地下公共交通设施,也没有地下商业需求。因此,徐家汇地下主要服务于白领的交通和商务空房,与主要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地面商业体严重分离,客户之间没有联动效应。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再看五角场商圈,2000年前后,杨浦区正在经历“创新创业”的转型发展,五角场成为一个创新的商业集聚区。无论是地面商业区还是地下空厅,它的定位都是为白领提供时尚、经济的商业服务,其地面和地下模式都是一致的,并高度适应周围的消费者。目前,太平洋森生活世界已将万达广场、巴黎之春、郑敏路、创智园路、大学路、郑雪路、创智世界二期、创智世界广场等周边地面写字楼和商业体进行了保税。《商业空》有丰富的商业模式,可以满足周围白领的日常需求。创智天地的一位白领说:“从公司到一楼的直达电梯是太平洋森生活世界。”我们中的许多人可以轻松地在地下商场和周边商场完成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和通勤,而无需整天在路上行走。”记者还从一家服装店老板那里了解到,太平洋森喜朗生活世界主干道两侧的旺铺的月租金已经超过10万元。

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五角场地下业务的成功在于对地面和地下的适应。专家指出,上海地下商业的未来发展空不需要过多考虑整体水平的提高,但关键在于挖掘区域特色,配套适合周边地区主要服务群体的商业业态,实现地上地下同步协调发展。

地下商业不仅是地上商业的补充,也是城市商业发展的标志。专家表示,上海应重视地下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打破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寻找适合当前城市发展形势的商业方向。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经历数次业态调整 人民广场地下商圈仍显落寞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