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87字,读完约7分钟

豫园绝招图

公众正在仔细欣赏新年照片

公众在新年画“新版画,陌生而微笑”前驻足

春节期间我去豫园还能看到什么?答案是上海年画。目前,“上海新年品味——百年复兴年画展”正在豫园华宝大厦举行。

据介绍,诞生于河南花园老校园路的上海小校园年画,是中国传统年画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峰。这个小校园的年画再现在豫园,这不仅是豫园元宵节这样一个重要的民俗文化事件,也是一个回望上海现代性的契机。

两幅豫园百年年画

在河南花园举办年画复兴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河南花园的旧学校路是小学校年画的“家”。44幅小学年画的珍贵复制品,通过吉祥的元旦、时事风俗、宫女和戏剧故事四个部分,展示了小学年画的历史渊源和艺术风格。

你一进入华宝大厦,挂在中庭的窗帘就非常显眼。这一幕的前后两面连接着河南园林百年沧桑和新时代的风景。窗帘的正面是河南花园魔术地图的放大复制品,河南花园魔术地图是小学新年图片的精品收藏之一,窗帘的背面是河南花园的另一处风景,新时代:上海的新年品味。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一百年前的豫园是什么样的?《豫园绝技图》可以带你回到那个时代的九曲桥——绝技艺人表演了爬梯、走钢丝等高难度动作,围观者情绪高涨。餐厅里的用餐者向窗外望去,观看热闹的场面,孩子们则冲过去观看“西洋镜”...从这幅色彩鲜艳生动的画卷中,你可以隐约听到百年前豫园街道的喧嚣。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上海当代画家叶雄为了向豫园绝技图致敬,用传统技法创作了一幅新时代的年画。它还描绘了豫园新年、繁华的九曲桥和传统建筑,但它展示了当代上海的城市习俗:男学生骑着共享自行车,时髦的女人自拍,外国人带着“福”这个词,买五香豆的游客扫描代码付款,快递员拿着包裹送货,他们还飞过无人驾驶飞机。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谈到这幅画的独创性,叶雄说:“年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新年期间,人们习惯在家里挂一幅新年画。新年图片应该被阅读和谈论,否则过几天它们会变得无聊。因此,年画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氛围,让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笑。”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展览组织者告诉记者,展览的参观者主要分为两类:对上海民俗文化感兴趣的市民和带着孩子追寻城市记忆的家庭。在互动体验区,上海画家叶雄的新时代年画《金狗春节》以当代技法创作非常受欢迎;在文昌集市区,用小学校的年画制作的文昌衍生品,如年画、书签、明信片和红包,也卖得很好。展览结束后,这些文化创意的衍生作品也将散落在豫园的小商店里,让小学校园里的年画元素继续传播。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很遗憾,继承人不能申请非遗产

上海小学的年画已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所有中国年画中最晚诞生的。现存的小学校年画大多是在1890年至1910年间印刷发行的,这是小学校年画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木刻年画历史上最后的繁荣阶段。

作为中国年画的最后一朵奇葩,上海小学已知的年画只有1000多幅,是中国所有年画产地中数量最少的。遗憾的是,在全国年画普查中,各地已发掘出年画传承人,如天津杨柳青年画传承人王雪琴、山东杨家埠年画传承人杨洛书、苏州桃花坞年画传承人方志达等。,但上海没有年画商店和小学员工的传承人。没有真正的继承人,这意味着小学校的年画不能像其他地方的年画一样申请“非遗产”。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木刻年画在上海小学的融合》主编、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开始关注上海年画,至今已观察研究数百幅。“现有的小型学校新年照片大约一半在国外,一半在中国。国内小学校年画主要由图书馆和博物馆收藏,民间收藏不多。”一些组织在小学校发起民间年画收藏,许多市民积极响应,纷纷拿出自己的收藏,但真正的小学校年画却很少。"有些是月份牌,有些是石印画,有些是桃花坞年画."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与其他种类的年画相比,小学校年画的整理和研究相对缺乏。张伟表示,在上海年画诞生的百年里,上海在2010年之前从未在上海举办过年画专场,也从未出版过专集。

2011年《中国木刻年画整合上海小学场卷》可以说是一个弥补不足的文化工程。从那以后,小校园里的年画就进入了公众的视线。除了在豫园华宝大厦举办的展览外,沈的“中国年画艺术”收藏鉴赏展在上海思南大厦展出了30多幅年画。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追踪来源]

在春节的传统习俗中,年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冯骥才曾称木版年画为“中国民间艺术之源”。明代中期以后,木刻年画发展迅速,出现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年画产地,进入清代全盛时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连专业的年画圈都不知道上海有年画,直到小学的年画才为人所知。

小校园里的年画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晚清

上海有自己的年画吗?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学术界,很多人认为上海只是附近一些年画销售的集散地。直到2011年,《中国版年画集成——上海小学场卷》的出版,才使人们对上海年画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此后,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历史博物馆连续几年在国内外举办上海年画展览,并出版了《城市风情——上海小学年画》等专著,使上海小学年画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成为一个专业术语。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据文献记载,上海早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清朝嘉庆年间就有年画。大约在1860年,清军和太平军在苏州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苏州桃花坞年画是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四大产地之一,苏州桃花坞年画的主人和民间艺人为躲避战乱来到上海。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晚清上海年画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小学里的年画内容是什么?

显示当前新闻

当时,上海年画的生产和销售大多集中在老城区的小校院(现豫园老校院路)一带,经营年画的商店和作坊有几十家,俗称年画街。这些民间艺术家试图了解上海消费者的口味,顺应当时的潮流,创作并制作反映上海租界生活和外国市场风俗的作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小学校年画”风格。《海上第一花园》和《上海至吴淞新建铁路货车》都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小学年画开创了以社会事务为内容、以时事为题材的先河。这与传统年画所表达的农耕主题完全不同,传统年画凝聚了城市的时尚风格,也与后来上海出现的报纸插图和连环漫画有关。

在这所小学校里,年画的价值是什么?

确认上海的城市发展

然而,如前所述,小学年画的黄金时代相对较短,约为20年。张炜认为,这是由于清末民初上海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这种木刻工艺被一种效率更高的新技术所取代。“木刻年画的制作成本很高。木刻一小时只能印几十份,但后来出现的平版印刷技术一小时可以印900-1000份,后来的胶印技术一小时可以印10000份。”新旧技术的效率差距使得小学的年画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旧上海流行的月卡和海报。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张伟说,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小学年画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然而,它的历史、社会和艺术价值不会被抹去。同济大学教授王国维也认为,如果你想看到一个海滨城市的发展,你必须回到它的起点,找到它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基因。小学的年画展示了晚清城隍庙的古城文化和上海生活方式的变化,生动地诠释了上海的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是如何以丰富多样的方式融入城市文化的变化之中的。

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可以说,小学的年画不仅记录了一百年前的上海风俗,还再现了上海人丰富的生活方式,印证了上海的诞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所谓复兴,就是让传统文化以某种方式融入当代文明的潮流,为现代生活提供更多的启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最近逛豫园别漏了这个展 小校场年画回"娘家"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