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1字,读完约5分钟

2月24日下午,小说家范文在第286届思南读书俱乐部做客,他的小说《重庆之眼》。他与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进行了交谈,追溯了历史的长河,探讨了中华民族在战争中的文化和精神。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毕必良主持了读书会。

描述:从左到右依次是陈思和、毕碧亮、范文

雾季表演:狂轰滥炸下的抚慰剂

《重庆之眼》以抗日战争中的“重庆爆炸案”为背景,不同于以往描写攻打城市、杀死3000个敌人的抗日战争。范文从文化抗战的角度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在战争中的作用。

描述:陈思和

陈思和指出,这部小说主要描述了普通人在轰炸下遭受的灾难,而这些轰炸的场景与文化有关。例如,1939年5月3日的婚礼,1940年6月10日的龙舟赛,1940年9月13日的空战争,以及1941年4月10日的剧院爆炸案,都表明了这个国家不会屈服并通过文化斗争到底的信心。

《重庆之眼》作客第286期思南读书会

范文说,重庆作为战时首都,有大量的政府机构、工厂和学校向西迁移,因此成为日本轰炸的主要目标。这种毁灭性的、持久的、反人类的狂轰滥炸,使这座山城满目疮痍,但战争带来的灾难并没有使重庆人民妥协。

范文说:“当时重庆有一句口号叫‘越炸越强’。你炸毁了我的房子,夺走了我亲人的生命,但我没有屈服。”

描述:范文

以“雾季演出”为例,范文说当时人们应对轰炸有两种方式,一是防止空洞,二是观看戏剧。重庆是一个多雾的城市。每年10月至4月,大雾弥漫,日军因飞行条件无法实施轰炸。因此,重庆在这一时期相对和平,戏剧表演繁荣,从而宣传抗日战争,鼓舞人心。戏剧《雷雨》和《屈原》曾在这座被炮弹包围的城市上演过。万人空巷,很难买到票。

《重庆之眼》作客第286期思南读书会

当时,该剧被认为是重庆人民抵抗日本轰炸的一种抚慰剂人们用戏剧来缓解对生活的绝望和对战争的焦虑。范文提到重庆的山城文化中有一种倔强的东西,那就是坚韧、吃苦耐劳、不服输。这种文化素质是支持我们坚持抗战的关键。

《重庆之眼》作客第286期思南读书会

古老的故事:用人的骨头和肉作为照亮夜晚的光

《重庆之眼》主编毕必良说,书中的“旧新闻记录”是基于范文四年的实地调查和对真实史实的收集。他说:“这不仅仅是一部虚构的历史,而是对虚拟与真实之间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把握。”

照片说明:不要太亮

陈思和提到,范文抓住了抗日战争中的第三件大事,从南京大屠杀到滇缅公路,再到重庆爆炸案。与重庆人醉心于金钱的颓废生活印象不同,这部小说描写了日军轰炸下后方人民的抗日战争,这是一部奇特的抗日战争史。

以《旧新闻录》中引用的老舍《五四之夜》为例。“这红灯几乎让人发疯。它是由人的骨头、财产、书籍和木柴发出的火焰。烧焦的血,烧焦的血肉……”范文说:“用人的骨头和肉作为点燃夜晚的光,空的天空充满了燃烧的人的气味”,这也是一种真理,这是现在写小系列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重庆之眼》作客第286期思南读书会

描述:现场读者

此外,《旧新闻录》还收录了当时的许多报纸,这使得小说的艺术创作有了历史的痕迹。范文提到,他查阅重庆档案馆的旧报纸时,“就像面对一个历史老人,他们在告诉我当时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屈辱、无助和斗争。”我真的在经典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

《重庆之眼》作客第286期思南读书会

轰炸下的爱情:“你还欠我一场婚礼”

陈思和认为“重庆之眼”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以跨越一个世纪的爱情为主线的历史传奇,讲述了一个女孩、一个江湖老大和一个空飞行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其间穿插了五次大爆炸;第二部分是有据可依的历史旧闻;第三部分是当前的民事索赔运动。

《重庆之眼》作客第286期思南读书会

在小说的结尾,江湖领袖死了,女孩和飞行员走到了一起,索赔和历史传说合二为一。陈思和说:“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已经九十多岁了,一只眼睛看不见,另一只眼睛也走不动。”两个人在一起,很美,给人很大的信心。”

描述:读者提问

范文希望以“轰炸改变爱情”为切入点,表达战争对人类命运的改变。他说:“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至少值得记住的爱情,不管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但当这种爱被暴力改变时,我想这是每个人最大的悲剧和遗憾。”

《重庆之眼》作客第286期思南读书会

描述:客人为读者签名

在第三部分“索赔运动”中,范文描述了一群已经过了10岁的战争幸存者,他们仍然坚持在中日之间来回奔波,向日本政府索赔。他介绍说,民事索赔小组有一个真正的原型,索赔运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虽然他们没有得到索赔,但他们不在乎。他们希望正义得到伸张。

《重庆之眼》作客第286期思南读书会

陈思和说:“老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还在做临终前的最后一件事。每个人都一次又一次地去日本,要求政府赔偿,但他们不能失去它,但他们用这种精神完成了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例如,在《重庆之眼》的扉页上,“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是历史的见证;我们死了,证词留下。”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重庆之眼》作客第286期思南读书会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