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5字,读完约9分钟

据黄埔区介绍,大埔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有“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强”的荣誉,拥有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瑞金-卢湾”医学会和家庭医生服务为基础的工作模式,对辖区内1.59平方公里的服务区域实施了网格化管理,承载了17个居委会和6.5万人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S2/】4月22日钱阿姨的“三记”【/】

4月22日是记者来到大埔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采访的第一天。上午9点刚过,记者在医生的诊所里见到了南塘居委会的钱阿姨。作为钱阿姨家的家庭医生,陆医生对他家的健康状况非常熟悉,和她亲切交谈:“钱阿姨,侬现在是不是要给徐伯伯开药?这些天他的身体状况还好吗?”看到诊所外排队的病人不多,记者和他们聊了几句,钱阿姨的话匣子打开了,她跟记者数了数自己的“三个账户”。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2016年,大埔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1+1+1”家庭医生合同制,开展了一系列便捷医疗服务。钱阿姨和徐伯伯是大埔桥街的第一批签约居民。徐伯伯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并发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平日里,他需要十多种药物来长期维持治疗。徐伯伯因病行动不便,所以每天配药的艰巨任务就落在他妻子钱阿姨的肩上。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自从我和家庭医生签了合同,我就从各方面解决了我家的实际困难。直到今天,我仍然从心底里欣赏这项政策。这个国家真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一边说着,钱阿姨一边打开了手机相册,给记者看了她的簿记簿,数了数她家的“经济账户”。合同签订前,徐伯伯每月的医疗费用超过600元,不包括医疗往返费用;合同签订后,社区延伸至二、三级医院的药品自给率下降,每月自给率不超过300元。“它便宜一半以上。”钱阿姨高兴地说。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在计算完“经济账户”后,钱阿姨为记者计算了她的“时间账户”:“我每个月至少要去两次胸科医院,两次区级中心医院和3-5次社区医院。其中,胸科医院门诊排队挂号和乘地铁至少需要2个小时。”

陆医生接过话头,继续向记者介绍:“现在我要给徐伯伯开糖尿病药物的延续处方,等二、三级医院开,一些药物将由国药物流免费送到他家。”这样,钱阿姨每月只需要来我家2-3次,每次不超过40分钟。

还有第三个账户,在钱阿姨眼里是最麻烦的“能源账户”。回想过去,每次带徐伯伯去看医生,我都要早起,进行一次“全家总动员”。如今,在与家庭医生签订合同,建立家庭病床后,不仅陆医生定期来看望徐伯伯,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还有化验医生来看望他验血,并送到医学会内的上级医院统一化验。在来回的路上节省能量,钱阿姨腾出了很多时间来更好地照顾她的妻子。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记者认为,钱阿姨的三篇报道悄悄地表达了上海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合同制预算的最直观感受。据统计,截至目前,大埔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签约居民共20,610人,签约率已达到街道常住人口的32.37%,其中60岁以上居民14,279人。共有6934人享受延长处方,开出了13023张处方。共有85人被家庭医生介绍到更高一级的医院。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4月27日,家庭医生温暖了人们的心

在今天的调查采访中,记者计划跟随社区医生钱振东到王伯伯在永年路的家。上午门诊刚过,钱医生匆匆忙忙地吃完午饭,拿起旅行包就出发了。

"今天我主要是去给王叔叔换导尿管."途中,他向记者介绍了王伯伯的健康状况:69岁的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多种慢性病。四年前,他还因不慎跌倒造成脊髓损伤而出现截瘫和失禁,并长期留置导尿管。为防止尿路感染,每月定期更换导尿管是必要的。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在路的旧胡同之间,钱博士显然很熟悉。记者紧跟在他后面,爬了十多级狭窄的台阶才到达王叔叔的家。是王叔叔的妻子胡阿姨开门迎接我们的:“钱农医生来了,我们在等你!”躺在床上的王叔叔看到钱医生的到来,脸上露出了高兴的表情。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经过细心照料,钱医生把包里的工具拿出来,熟练地为王叔叔换了导尿管,然后又小心翼翼地为王叔叔盖好被子。王叔叔一把抓住记者,不停地称赞他的家庭医生:“钱医生做的手势手术,我一点也不觉得疼,每次他来,都会耐心地回答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既感动又实用。”他的妻子胡阿依补充说,自从他在2017年与钱振东医生签订了家庭医生合同后,他不再需要为了更换导尿管而跑到排名前三的医院。“无论刮风下雨,钱医生都定期到我们家报到,真是‘人民的好医生,病人的贴心人’!”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听着患者及其家属的称赞,钱医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合同是为了全面深化社区综合改革,更好地推进分级诊疗。像王粲叔叔这样的导管更换应该由我们社区的家庭医生来完成,而不是一有情况就去排名前三的医院。”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4月30日,学习医疗废物收集

上午,记者在二楼的注射室见到了前来归还胰岛素针的王雯琴女士(化名)。根据中心的规定,每次病人退回一盒(7针)时,他可以得到一个累计点,当采集到两个累计点时,可以免费测量一次血糖。王女士带着两个积分来“交换”免费的血糖测量服务。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门诊护士长王晨迪为王女士测血糖。她向王女士介绍:“一次性胰岛素针属于医疗污染的利器。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伤害他人,还会污染环境。”为了便于在家进行血糖自检,许多糖尿病患者来到社区诊所配置一次性胰岛素针。为了鼓励这些患者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本中心从上个月开始在门诊注射室开展积分交流活动,并通过建立糖尿病自查管理卡,强化了糖尿病患者的垃圾分类意识。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这种创新的废物分类管理模式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当王看到它的时候,他提议带记者去参观垃圾分拣中心的工作流程。10: 30,负责医疗废物回收的物流人员推着一辆带电子秤功能的医疗废物运输车准备出发。记者注意到他拿着一把电子扫描枪,在离开图书馆前扫描了员工的工作证;沿着指定的路线,在每个收集点扫描相应对接人员的工作卡,对医疗废物进行称重、贴标签并装载到车辆中。根据电子扫描仪,一小时内收集了52.88千克传染性医疗废物和6.16千克创伤性医疗废物。敷料暂时存放在固定位置,这些数据已经上传到“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监管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医疗废物监管的信息化。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送-收-运-储”是医疗废物收运的闭环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大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积累了五年多的经验,吸引了众多同行学习。王介绍说,在收集医疗废物的过程中,每个地方都要进行扫描和称重,以便在每一步都留下电子痕迹,并对整个处置过程进行追溯,这样既避免了纸质记录的繁琐和浪费,又消除了医疗废物的遗漏和污染。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5月6日,“虚拟医生”拥有高超的技能

今天的尴尬点让记者深入了解了该中心开展的精确血压测量、智能血糖和智能随访项目,并直观地体会到了“智能医疗”的便利性

记者看到,每一位到中心门诊挂号的社区居民,在挂号和分诊后,都必须坐在二楼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的精确测压桌和椅子前,进行血压测量,并将数据结果同步上传到门诊医生的电脑上。准确测量血压后诊断为高血压的社区居民可以现场治疗。门诊慢性病随访界面还会实时采集患者的最新血压测量值,并生成近期血压趋势图,方便医生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据介绍,该项目自去年启动以来,不仅可以在中心进行准确的压力测量,而且其下属的四个卫生服务站也已全面启动。这样,社区居民可以在线和离线两种模式下实现准确的血压测量,社区高血压患者可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谈到智能医学,预防保健部的高家宝博士有一种很深的感觉。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之外,她还花大量时间进行慢性病随访、满意度评估和各种免疫接种通知,每月至少打200个电话。面对几乎饱和的工作量,她不可避免地不堪重负。她说,传统的跟踪模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资源,而且还受到手工书写的限制,这使得数据无法导出,难以与客观数据进行客观比较。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自该中心启动智能跟进项目以来,这200个电话中的大部分已移交给“虚拟医生助理”。据高家宝博士介绍,这款功能强大的虚拟医生助手基于医学知识库。通过记录和模拟医生自己的声纹,电话另一端的社区居民听到了来自“机器人”的电话,但声音仍然与他们的家庭医生非常相似。目前,该项目已应用于慢性病的日常随访、老年人体检通知和社区满意度评价。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在虚拟医生的帮助下,高医生从繁琐的后续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疗和诊断上,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高医生说,在智慧随访的过程中,对于普通和简单的问题,患者可以在家里的电话指导下进行调整和解决,然后进行随访和评估;对于稍微复杂的问题,患者可以通过电话预约登记门诊,省去了排队登记的等待时间;对于严重的健康问题,虚拟医生会建议患者尽快就诊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良后果。

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虚拟医生助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据高医生介绍,每次“虚拟医生”回访、打电话和与患者互动时,都会产生新的数据。随着这些数据的不断收集,“虚拟医生”将自动处理和生成结构数据,为医生提供治疗计划和优化决策。

正如记者感叹智能医疗的“精准、准确、智能化”一样,中心党支部书记蔡惠勇补充说,智能化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方向:“依靠信息化、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准确、高效地为签约居民服务,不仅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慢性病管理水平,也让客户获得了更好的体验。”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感受黄浦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改革之路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