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5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上海凯达公路工程公司的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里,有一个低调而勤奋的“老班长”,他就是杨德兴。他今年58岁,已经在工厂工作了38年。在过去的38年里,杨德兴参与了松江区的市政建设,为松江修建了无数条大小不一的道路,同时还练就了他独特的“顺风耳”功夫。

松江精神:甘做松江道路建设的"铺路石"

每天,工厂里的设备一启动,杨德兴的耳朵就竖起来了。对其他人来说,他似乎在工厂里随意走动,不经意地看着设备。事实上,他正在仔细聆听设备发出的各种声音。“马达坏了,或者螺丝松了,或者哪里有损坏,声音就不一样了。”杨德兴说,机器有时会有“噪音,有时会有刺耳的不规则噪音。”在沥青厂的生产过程中,机器运转的声音极其嘈杂,这使得正常人在长时间停留时感到难以忍受。然而,杨德兴不仅在其中呆了很长时间,而且还学会了仔细辨别细微异常的能力。老“杨”的这一手为工厂解决了许多问题,因为他能及时及早地发现一些潜在的故障,否则当设备真的突然发生故障时就麻烦了。“沥青厂副厂长王冰表示,任何机器故障都会带来严重后果,从延误生产进度、影响产品质量,到设备损坏和报废,导致生产完全停滞,影响整个地区各项道路建设的推进。杨德兴认为,他自己的一双“光滑的耳朵”并不神秘。他说:“我已经听了38年这些设备的声音了。”在这38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度过。我听说蝎子来了,如果有点不对劲,我会感觉到的。"

松江精神:甘做松江道路建设的"铺路石"

除了养成听声音的习惯,杨德兴还有早起的规律。他习惯于每天早上4点起床,早上5点到达工厂。“一般来说,生产将在6点左右开始。在此之前,我必须做好各种维护和准备工作,以确保顺利启动。”如果早起安排生产是一种习惯,那么晚上意想不到的情况才是真正的考验。“有一次,我半夜0点接到一个电话,说锅炉房漏油了。我怀疑供暖系统有问题。”根据杨德兴的回忆,当时他的心很紧张。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生产任务,他放下电话,骑上一辆电瓶车赶到工厂,和几个技术人员连夜修理。修理后已是深夜,每个人都只是睡在值班室,担心设备会再次出问题。“我们在工厂过夜是很常见的。一方面,我们不信任设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早上准时开始工作。”杨德兴说道。

松江精神:甘做松江道路建设的"铺路石"

杨德兴参与了宋会路、乐融路、陈思路等80%沥青路面的施工。从20多岁刚进工厂的年轻人到今年超过50岁的“老司机”。当他即将退休的时候,他总是无法掩饰自己在松江路上的骄傲。“我这辈子没取得什么成就。我能为松江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我感到非常满足。”

松江精神:甘做松江道路建设的"铺路石"

“要做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否则我们无法向每个人解释。”杨德兴简单明了的话谈到了责任和责任。他以38年的辛勤工作,诠释了松江路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事实上,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这一直是松江路人衡量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吗?他们扎根在第一线,努力工作,努力工作,为社会服务。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它们才成为松江城市道路建设的“铺路石”。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松江精神:甘做松江道路建设的"铺路石"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