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63字,读完约16分钟

从1981年3月到1983年3月,上海郊区的“文明村”建设风起云涌。据统计,到1983年3月,上海郊区的“文明村”已达1367个。松江县是当时上海郊区10个县中“最好的”,文明村达到347个。松江县应率先尝试“文明村”建设,积极探索“文明村”与“文明家庭”的结合。创建更多的“文明村”和“文明家庭”是当年松江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也是松江县早期文明创建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s2/]首先,探索并建立“创造文明的合作机制”[S2/]

松江县首先提出了“文明村”的概念。1981年3月12日,上海市松江县团委主办的《松江青年团》第二期发表了《文明村有许多新东西》一文。本文以四个生动的短篇小说来解读“文明村”这一主题,描述了松江县大港公社西油村这一被称为“文明村”的地方。随后,作者钱明光、孙蕾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和压缩,并将其标题改为“夜游文明村”,发表在第七期《上海宣教报》上《上海青年报》是上海团委主办的刊物,当时的主编是刘。此后,共青团团委青年农业局积极推动城郊县组织启动“文明村”建设试点。1981年6月16日,上海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青年农业局在奉贤县新四公社夏楠大队召开创建“文明村”现场会,要求各县、公社团委在党委领导下,积极争取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公社要做好从点带面创建“文明村”的试点工作。随后,松江团县委员会在仓桥公社李榜生产队召开了全县“文明村”现场会进行宣传,五里塘公社、张泽公社的党团组织应运而生,结合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认真抓了一批“文明村”建设的典型范例。到1981年底,松江县已有56个“文明村”,在郊区县中处于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1982年3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第一个“全国文明礼貌月”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3月13日,上海市共青团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在松江县召开“文明村”现场会。会上,当时主持松江县委工作的副书记纪永洲(县委书记杜树家,借用市委工作组的话)代表县委汇报了松江县“文明村”的建设情况。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上海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陈毅等参加了现场会议,这实际上是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共青团中央、市妇联、市青年教育办公室、市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实施“上海郊区文明村建设倡议”的动员会议和部署会议。事实上,在现场会议前后,松江县委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和部署。3月5日至31日,松江县委分三批轮流培训了2713个生产队的队长。共有3 774名乡镇和大队领导以及生产队长参加了轮调培训。在每次轮训课上,季永洲都会向学员们讲话,指出建设“文明村”应该是生产班组长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时,松江县的“文明村”已经增加到87个。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下一阶段如何深化“文明村”建设?当时,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季永洲主张,县委宣传部要带头,各部门要团结。1982年7月,中共松江县委宣传部、松江县青年教育领导小组、松江县共青团委员会、松江县妇联、松江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联合向上级提交了《文明村建设报告》。报告中有两段:“文明村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涉及宣传、文化、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爱卫会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单靠一个部门是很难深入的。”“今年以来,县委也确定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委、县妇联、县青年教育办公室、县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县计划生育办公室等部门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定期研究,协调行动。”这时,松江县的“文明村”数量增加到116个。松江县率先实行的“文明村”协作制度,得到了上海市领导部门的肯定。8月23日,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党组等6个部门批准了松江县5个部门的报告,肯定了松江县的“文明创建协作体系”,并将其推广到整个郊区。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陈毅也在8月28日上海农口“五讲四美”交流会等场合多次肯定了松江县的“文明创建协作体系”。在8月28日的会议上,松江县仓桥公社党委书记陈作了讲话,不仅总结了全区创建28个“文明村”的经验,也为在公社内部实行“文明创建协作制度”提供了范例。松江县仓桥公社等典型案例在上海郊区“文明村”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松江县早期的“文明创造协作体系”具有探索意义。松江的经验为上级决策提供了参考经验。半年后,1983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五讲、四美、三爱活动委员会”。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实施,第二十九条规定:“为加强协调,中央设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设立相应的机构。”自此,形成了“文明委领导下的文明办”的工作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第二,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创造更多的“文明村”和“文明家庭”

1982年3月8日,上海市农委宣传部等6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上海郊区文明村建设倡议》,将“文明村”和“文明家庭”两个概念进行了整合。倡议指出,“文明村”是一个主要概念,“文明村风、文明环境、文明家庭”是三个相互从属的子概念。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深化,松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根据新浜、泗联、车墩等11个公社人大代表的书面汇报材料,在汇总材料中提出了“多创建‘文明村’和‘文明家庭’的要求,把‘文明村’和‘文明家庭’并列,而不仅仅是从属关系,成为松江县的文明创造。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根据档案中散落的总结材料和报道材料,以及当年的报刊杂志,我们可以看到松江县在以下14个方面的实践中创建了“文明村”和“文明家庭”:

(一)大力倡导“新婚姻办”。1981年初,松江县5个公社的67对新婚夫妇在小红楼举行了集体婚礼,10个郊区县的团干部都来参加。这是上海解放日报报道的,它对上海郊区有很大的影响。在深入创建“文明村”和“文明家庭”的过程中,苍桥公社的几名干部和社员主动实施了“四不”:不准送礼、不准开会、不准收钱、不准装镜箱、不准宴请,受到了组织的表彰。1982年,该县有414对集体婚礼和新婚礼,保存了2万多张桌子。举行大型婚礼的恶劣气氛已经得到遏制。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二)动员和实施“计划生育”。松江县有87个早期“文明村”,其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标志是“独生子女许可率为100%”。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致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成员关于控制中国人口增长的公开信》发出,要求党员带头实现“一个孩子”。1982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党中央、国务院指示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因此,松江县团委、妇联和计生办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三)办好生产队“幼儿园班”和生产大队“幼儿园”。视察期间,县人大代表还随机抽取了几所幼儿园和幼儿园的班级。在车顿公社南辛大队中景生产队的托儿所,代表们看到阿姨每天烧水给孩子们喂奶,夏天给孩子们洗澡、洗尿布、洗衣服;主动做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的事情;它减轻了年轻父母的负担和忧虑。在大惠公社金星大队幼儿园,代表们看到“有床、有被子、有椅子、有凳子”,还有许多设备齐全的玩具;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碗、一个杯子和一条毛巾”;幼儿教师耐心而热情,认真备课。前来视察的人大代表们纷纷称赞他们。1982年4月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16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妇联主任关健来到五里塘公社花园大队花园村生产队,不仅视察了村里的“文明村”建设,还来到村里的幼儿园班迎接孩子们和阿姨们,并合影留念。

(四)门前房屋整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建设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农民在家庭安排、堆放木柴、放置劳动工具、管理饮用水和粪便等方面没有良好的习惯。“文明村”活动力图改变农村地区的这种混乱现象。叶谢公社叶兴大队朱兆村实现了“东西建筑一线、高低树木一线、每个洗车场一线、屋后粪池一线”的“四条线”,改变了过去“水泥地上泥多、门前河边倒垃圾、乱丢枯枝乱柴、鸡鸭遍地”的现象。仓桥公社周星大队李榜村曾经有一口“不整洁的井”,有人用过,但无人看管。污水、淤泥和泥土混在一起,很臭。人们说:这口井的周围太脏了,不能踩在上面,所以最好穿上套鞋,铺上砖块和桥梁来清洗东西。“文明村”活动启动后,生产队长、新长征攻击者和共青团书记许带领青年们首先攻击了这口“脏井”,清理了所有污水、泥土和淤泥,并开通了一条50米长的排水沟。周围铺了一层厚厚的黄泥,“不整洁的井”变成了“卫生的井”。农村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全体成员精神面貌的改善。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五)建立美育云教室,普及农村青少年。在“文明村”活动中,农村青年中有许多“不漂亮”的现象:有的“男人不起床叠被子,女人出去工作不梳头,衣服和裤子被塞进一个脑袋里”;有的“进屋开门,出门骂山门”。针对这种情况,松江各级组织成立了“青少年审美教育知识班”,将少先队员开发的“请、谢谢、对不起”字样应用到青年农民身上,动员他们自律,做好家务,美化家庭。年轻人每天都尽最大努力打扫房子,保持东西整洁。叶协公社的年轻社员也养成了“下班后洗工具,回家后擦鞋,从街上回来后擦车(自行车)”的好习惯。新邦、昆钢等公社也成立了“青年之家”,举行小型农民运动会,创作农民画,编小戏。“乡村狮子镇地位低下,家庭服装不好”的观点是没有市场的。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六)桥梁铺装、绿化和美化。松江县五里塘公社有一座太平桥,它位于三个村庄的交界处。桥的斜坡从来没有被修理过,所以人们在天气好的时候爬桥,在下雨的时候断桥。有一种归属感。"唉:太平桥什么时候才会平静?"在“文明村”活动中,三个村的青年主动组织起来,从200多米的地方取土填桥坡,修复太平桥。据1982年的不完全统计,松江县开展了200多项修桥铺路活动。年轻人努力绿化房子的前后,他们中的一些人种植葡萄,桃树,梨树,桔子树和其他果树。全县已建成30多个“果树村”,种植果树19000多棵。在过去的两年里,松江县有75万棵树是年轻人自愿种植的。全县有700多个“绿化保护队”和“环卫保洁队”。"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七)支持农民建房,为农民规划新农村。新邦、张泽等公社积极规划农民新村,新建筑将“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在支持农民建房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时,会有一些矛盾和工作需要做。张泽公社四村大队有一对老夫妻,他们的四个儿子分别建房,但是老夫妻没有地方住。“文明村”活动开展后,大儿子把三兄弟叫来商量,认为他们过去不讲文明,但现在应该多尽孝心。然后,他们为老年人建造了新房子。四个媳妇也变了,争相为老人服务。一定要做到“送饭,倒厕所,做冬衣,生日蛋糕。”“白影推着他的母亲”变成了“白影尊重他的母亲”。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八)建立“家庭护理小组”和“联系制度”。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文明村”的“家庭护理组”对烈士家属和五保户实行“三包”,即清洁、种田、保田、拾柴、拾米。松江县已经建立了1200多个护理小组。“文明村”还建立了党团员联系户制度,联系对象在会员大会上张贴或公布。党员关心政治,支持生产,帮助生活,把帮扶的氛围传递给联系户,形成了“一户多户,共建新风”的局面。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九)破除迷信,禁止赌博。在“文明村”活动的大力宣传下,迷信、赌博等活动越来越少。根据松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总结材料,“文明村”是“不健康的风不能吹进来,邪气不能沾进来”。几年前,一个算命先生去张泽公社的大庙大队算命。许多人去算命,有些人借钱算命。1982年春天,大庙大队开展了“文明村”建设,算命师又去了大队。会员们不仅没有去算命,还用科学的理由当场揭穿了算命的把戏。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十)妇联组织深入调研,做好矛盾调解工作。1982年初,松江县妇联开展了深入调查,了解了家庭关系、子女教育、计划生育、勤俭节约、邻里团结等情况。做好各类家庭的登记、建帐、做好“时时关心、时时关注”,做好全县4000多个不和谐家庭的改造和调解工作。上海妇联的《妇女状况》总结了松江妇联在这方面的经验,《解放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松江县大惠公社妇联还组织了一个“好媳妇、好婆婆、好嫂子”的宣传队,深入各大队巡回宣讲,并组织女团员观看电影《喜盈门》。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十一)尊重老年人,关心子女。过去,有些媳妇去她丈夫家“一个月不响,两个月不放,三个月不闹”。如今,在“文明村”里,媳妇尊敬公婆,媳妇到处为做家务而挣扎。五里塘公社公园大队的花园村女队员高洁英(音译)来到丈夫家后不久,她一度认为婆婆做的菜清淡,于是就把它倒进了猪桶里,伤了婆婆的心。在村里亲戚邻居的帮助下,高笑主动向婆婆道歉,给婆婆买了补药,平时还主动做家务。婆婆开心地说:“文明村活动让我老婆变好了。”年轻球员尊敬他们的长辈,他们尊敬地称呼他们的老队员。年轻成员也被称为名字,而不是绰号。张泽公社新华大队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衣食由子女负担,老人的劳动收入作为自己的“零花钱”。张春华的祖父是五里塘公社公园花园村的一个年轻人,他已经80多岁了,站立有困难。他通常躺在床上,但这位老人是平潭的爱好者。知道爷爷的想法后,小张用他平时50多元的积蓄给爷爷买了一台收音机,老人躺在床上就能听到评弹声。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十二)图书杂志走进农村家庭。松江县组织了300多门培训课程,涉及文学、写作、数学、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兽医、电工、摄影、美术、文学艺术、裁缝和木工。张泽公社庙大队等单位的青年自费订阅了《中国林业》、《果树修剪》等图书、报纸和杂志,学习热情很高。张泽公社金陵桥大队年轻队长褚斌贤自费订阅了8种杂志,并从全国数十种报刊上摘录农业技术知识信息,用科技改造落后队伍。任职两年后,成员分布增加了一倍,每亩大麦产量达到800多公斤。佘山公社种子场团场主任楼刻苦钻研学校水稻栽培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培育出“76选系”水稻新品种,为水稻良种的提纯复壮做出了贡献,并光荣参加了“全国青年自学会议”。全县出现了数以千计的“读书读报团”。在上海郊区的青少年读报和用报竞赛中,松江县有1.8万人参加了考试,一等奖获得者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十三)发扬“爱社会胜过爱家庭”的先进事迹。车屯公社洛水渡大队宋家生产队的董,为了做好种猪的工作,六年来放弃了种花的家庭副业,扔下了一根“钩针”(一年至少挣不到150元),一大早就起床,投身集体养猪工作。每当淡季,她都割草,补充木柴和谷壳。她不仅自己割草,还带两个孩子一起割草。在过去的六年里,生产队的农场每年都有盈余;她饲养的猪在4个月内头重超过200公斤。委员们称赞董的家庭是一个文明的家庭,爱社会胜过爱家庭。仓桥公社努力寻找正反两面的典型,开展具体、生动、形象的新道德、新风尚教育。新野大队秀帮生产队的张红振照顾了失明的岳父23年,给岳父准备了美味的食物,给岳父准备了一个冬暖夏凉、阳光充足的房间。新草大队草南浜村有三个青年,他们在业余时间自发组织了一个理发小组为他们的成员理发,不收钱也不收礼物。在雨天和节假日,我们也会去村里进行上门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超过1000人理发。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十四)乡规民约,人人遵守。这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措施。在“文明村”中,设立了“青年文明守则”、“文明家庭守则”和“文明村青年卫生须知”,使成员受到纪律约束和相互监督,促使每个人从日常生活做起,逐步养成讲文明的良好习惯。五里塘公社公园团支部书记胡海寿花了几天时间写了《花园村文明行为三字经》,共48句144字。经花园村生产队成员会议讨论通过后,分发给每户。,朗朗上口,易于阅读和记忆:“邻里,和谐,尊重老人,爱年轻人,诚实待人,友好,说话简单,衣着整洁”成员们纷纷表示:《文明公约》是我们讨论通过的,所以我们必须自觉遵守。

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次中央农村一号文件),指出:“要通过制定乡规民约,建立文明村和文明家庭。”198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也强调:“通过制定乡规民约,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改变村庄面貌,增强村民团结和家庭和谐,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关于建设文明村、文明家庭的活动,1982年5月松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总结材料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这说明松江县文明创建的方向是正确的。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改革开放初期 上海市松江县的文明创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