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5字,读完约3分钟

一个铙钹,三英尺长的桌子,敲着铙钹,谈论着历史,唱着世界的悲欢离合。这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钹,也被称为农民的书籍。近日,松江区公布了新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松江钹(农家书屋)被列入名录。巧合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部反映农民书画家悲欢离合的小说《跑码头》。由于市场反应良好,第一次印刷的1000份已经销售一空,第二次印刷正在进行中。

长篇小说《跑码头》出版 再现松江农民书艺人酸甜苦辣

农书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民国。它有400多年的历史,有着清晰有序的传承。它、评弹和弹黄是上海郊区民间艺术的主要形式。它们分布在川沙、南汇、金山、奉贤、松江、青浦、崇明、太仓、平湖、嘉善等地。它们扎根于农村,深受农民喜爱。

长篇小说《跑码头》出版 再现松江农民书艺人酸甜苦辣

农民的书用当地方言表演,集说话、唱歌和表演于一体。演员左手拿着铜钹,右手拿着竹竿。他们敲钹,边敲边唱,很有感染力。起初,我讲了更多关于因果报应的事,所以也叫“谈因果报应”。艺术家在乡村和城镇的茶馆唱歌,作为谋生的手段。说唱的内容逐渐从单一的因果故事扩展到从历史传奇、戏剧和传奇小说中提取素材。因为大多数演讲者和听众都是农民,所以他们有“农民的书”的名字。

长篇小说《跑码头》出版 再现松江农民书艺人酸甜苦辣

农书中保留了大量的上海俗语、谚语和歇后语。发掘、传承和保护它们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中国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松江农家书屋曾经占有一席之地。据介绍,从1958年到1963年,松江农民书派代表人物石·先后三次赴京,或参加全国曲艺节或全国文学代表大会。一九六一年,中央领导陈云同志到上海听松江农民的书。

长篇小说《跑码头》出版 再现松江农民书艺人酸甜苦辣

然而,近年来,由于创作内容的匮乏和表演者的高龄,松江农书日渐式微,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小说《跑码头》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松江农家书屋艺术家的群体形象。农民书画家最大的特点是跑码头为农民表演。这部名为《跑码头》的小说,围绕着农家书屋艺术家们跑码头、游江湖的故事展开。主人公名叫周江湖,就是用了这个谐音。这本书追随艺术家们在奔码头的脚步,围绕松江的乡村生活和世俗情怀,使用了大量的俗语和行话,生动地再现了农民书画家们的日常工作、表演场景、规则和习俗以及生活方式。它还将农民书画家命运的沉浮置于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将他们的个人生活命运与时代环境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揭示了农民书画家的命运轨迹,也传达了个人与时代碰撞的真实声音。

长篇小说《跑码头》出版 再现松江农民书艺人酸甜苦辣

本书作者唐炳生在松江作为一名农民书籍艺术家有着多年的艺术经验。《跑码头》借用小说的形式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使农民书回到了空.曾经鲜活存在的时代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篇小说《跑码头》出版 再现松江农民书艺人酸甜苦辣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