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0字,读完约4分钟

在松江的每一个社区,每天早上和晚上,人们总是可以看到大袋子和小袋子的垃圾来到垃圾房,并按照四个类别进行运送。自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已经是一周年了,垃圾分类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

人群唱起了垃圾分类的最强音

“啊,东方的日出,一片红色啊,一片稻田,黄澄澄啊!河流清澈清新,保护环境。我会做到的……”当地方言和简单的田野节奏,以及茅岗学校师生创作的田阳民歌《垃圾分类真的很重要》,唱出了垃圾分类走进松江人心中的主旋律。

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范月峰,一个住在东京镇玉阳苑小区的居民,每天带着两袋垃圾去小区门口的定时停车亭。干湿垃圾“在你身上”后,她洗手去上班。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垃圾分类志愿者。在整理自己的垃圾时,范月凤需要指导和监督前来倒垃圾的居民。“早上7点钟开始放垃圾,我们必须在7点钟之前开始工作。”范跃峰说:“刚开始我还得说几句话,现在居民的意识越来越强了。”

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在宋芳街远野社区,桶装志愿者被“调走”成了巡逻监督员,他们每天都时不时地巡视社区。居住区还扮演着“三驾马车”的角色,将垃圾分类整合到社区活动中,利用湿垃圾堆肥种植花草,并在社区小组中相互讨论,从而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垃圾分类的主旋律仍在松江的主要商业区飞扬。时代城商圈党支部积极带头,与共建单位宋芳城管中队和自律组织一起,派教师到商家进行定期检查。鲁都商圈党支部依托党建工程“红抵押品交易所”,在商业建筑的显著位置设立宣传板,并以移动方式发布“垃圾分类明星”和“改进名单”,一年来成效显著。

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从前端到后端“两增一减”的分类效果明显

今年,在各居民区四类垃圾的基础上,破袋机得到了广泛推广。在岳阳街乐融社区,一个黄色的锯齿架被安装在湿垃圾桶的入口处。只要居民轻轻拍打垃圾袋,湿垃圾就会掉进桶里,垃圾袋就会被扔到旁边的干垃圾桶里。

为了解决夏季臭气严重、蚊蝇较多的问题,松江区在去年部分社区“一日两运”试点的基础上,再次扩大了范围,增加了岳阳街、宋芳街、广福林街56个社区的夜间清扫和交通。

1-5月,湿垃圾日平均处理量增加64.26%,干垃圾日平均处理量减少25.39%,可回收物料日处理量增加91.0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松江区的生活垃圾已经“增二减一”,分类效果明显。

前端分类有效性的提高有赖于中间环节和后端环节的不断努力。据了解,去年以来,松江区共更新了268辆干式垃圾车、76辆湿式垃圾车和5辆危险垃圾车,其中新型顶装湿式垃圾车有效解决了湿式垃圾问题。

「目前,全港共有727个服务站、17个转运站和一个分销厂。在垃圾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天马焚烧厂二期工程、湿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据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厂于4月投产,日处理能力为190吨。

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从一场硬仗到一场持久战

依靠大数据促进分类的规范化

为了给垃圾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各街道镇不断优化工作模式,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检查机制。九亭镇发挥了领导小组的“火车头”作用,将26个社区划分为8个责任承包区,由街道和乡镇主要领导负责,形成了周、月、单元考核的检查监督机制。每周检查部门全覆盖一次,每周三开展“管理与执法联动日”,每月两次开展第三方垃圾分类效果评估。

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中山街成立了两个监督小组,同时在辖区内南北两个区域开展监督工作,形成了“每天一次抽查、每天一次总结、每天一次专题报告、每个阶段一次总结”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突出问题三重抄告制度”。在地区一级,我们还坚持每周三将管理和执法联系起来。

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不久前,“检查”应用已经升级和优化,并为全区18个镇(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居民区、行政村、部分单位和沿街商店的基础信息数据库。「过去,废物分类成效评估程序包括视察、整理照片、填写表格及上载、总结报告及指导改善工作。这一过程非常复杂,难以满足成效评估及时性的需要。”据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优化后的“巡逻”应用可以即时上传现场照片,自动标注社区名称和取证时间,根据各种评估规则进行现场打分,并实时显示评估结果,大大提高了巡逻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下一步,松江区将继续完善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系统,推出垃圾分类效果外部展示平台等一系列智能化手段,并开发小程序即时反馈检查结果,形成全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的大数据平台。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松江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 分类实效明显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