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7字,读完约8分钟

曾经住在浦江第一弯范家塘村的老人范振阳自豪地说,在三年的自然灾害中,他在一个泥坑里抓到了140只螃蟹,每只螃蟹都有三四岁。那时,这些螃蟹都是救命的。

浦江第一弯,被誉为“第一弯、第一宽、第一深、第一猛”,是上海最深的流域。在这个“大直角弯”的边缘有一些小村庄,这是我们这次访问的目标。

狭窄的巷子里长满了参天大树,阳光像捉迷藏,有时藏在树叶里,有时戏弄在巷子里行走的路人。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在蜿蜒的小路尽头有一个村庄,叫做星湖村。

走进村庄,环顾四周,黄澄澄的米海和波光粼粼的黄浦江相得益彰。在萧条的稻浪中,有隐约的人影。他们是一群世代居住在浦江第一弯的村民。

突然,一声口哨打破了整个下午的寂静,就像我们突然来访一样;幸运的是,这里的村民看到我们时非常热情。

住在河边钓鱼

是村民最常见的副业

就在金秋时节,当我走进村子的时候,稻子还是金黄色的,秋风依然凉爽,但是和二三十年前相比,大部分的稻子种植者不再是当地的村民了。那些农民工承包了大面积的农田,村里相应的年轻人把他们的舞台搬到了企业、工厂和机关……然而,这里的土地曾经与这里的村民关系密切,他们的生活、命运和情感与这片土地交织在一起。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农历四月,是水稻播种的季节。这时,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一旦小麦收齐,土地整理好,就可以播种了。

端午节前后,当幼苗长到幼仔的高度时,可以移植。在这个节气,当农民提早离开时,他们会带两个粽子到地里。中午过后,他们会蹲在地上,一边吃着香糯的粽子,一边聊着家常生活。经过大约五个月的精心照料,水稻已经成熟,谷粒饱满,腰部略微下垂,等待农民收割。农民左手拿着大米,右手拿着镰刀。大米被一个接一个地切掉,然后切好的大米被一根长杆绑在一起,然后被一捆捆地挑进自己的院子。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除了农业,住在浦江附近的人与自然和水有不同的起源。大约一半的村民会去钓鱼来补贴家用。但与农业相比,捕鱼就像是这里村民的副业。那时,几个家庭联合起来,每天轮流捕鱼。抓到他们后,他们去了闵行和扎岗镇卖鱼。那时,渔网很简单,而且是自制的。剩余的布料、破旧的衣服、廉价的剑麻和亚麻是制作渔网的主要材料。当这些材料被捆起来,卷成简单的渔网,你就可以沿着浦江钓鱼了。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另一种当地的捕鱼方法是竹帘,俗称“击剑箔”。这种捕鱼方法使用竹帘将捕鱼区分成喇叭形区域。涨潮时,鱼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喇叭,从广口游到窄口。潮水一退,鱼就进入小号的窄口,那里有渔网等着它们。那时,水里有很多鱼,尤其是四鳃鲈鱼。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渡河买年货

过去是村民们最快乐的时光

过去,村子附近没有繁华的集市,另一边叫“扎岗”的地方比较繁华,所以每次我们买生活用品的时候,都会摆渡到另一边,那里就像是村民的“伊甸园”。

村子里过去有一艘渡船。人们称之为天坛角渡口。通过这艘渡船,这里的村民与外界联系了起来。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这艘渡船就不复存在了。关于渡船的故事从寺庙角开始。一只小木船停在庙角的渡口,是村民们过河的交通工具。小木船被称为摇桨船。这艘划艇能容纳大约20人。船夫站在船尾奋力划桨,船开动了。这艘船属于这个村庄。每次村民过河,他们都会拿出几分钱来招待摇船的主人。每年,去对岸购物的轮渡旅行的次数可以用一只手掌来计算。当然,村民们每次去对岸的市场,也是这里最快乐的时光,他们经常有机会在假期或亲戚来访的时候去对岸买东西。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每年年底,家家户户都开始买年货,这也是庙角渡口最忙的时候。一大早,就在黎明前,帆船大师做好了准备。把船上积聚的水舀出来,把桨放在船尾位置,检查有无漏水,然后等待“开船迎客”。村里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熙熙攘攘地坐在船上,一路上吵吵闹闹,很快就到了乍港。猪肉、鸡肉、鸭肉、豆腐、面粉、糯米、油、春联...篮子满了。当我回到家的时候,人们都很忙,肉饺子在油锅里被煎成金黄色;刚刚在炉子上烤的蛋糕冒着热气;隔壁传来刚刚上了油的油豆腐...在中国新年期间,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件事,那就是崇拜我们的祖先,祈求他们的祝福,以便明年有一个好收成。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现在,浦江第一弯的船只仍然来来往往,但随着吴泾镇的发展,这里的村民不再摆渡到对岸购买。

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织布机

村里的妇女都是编织高手

“生活曾经很苦。我没有足够的食物,没有穿暖和的衣服,看不起我的病。72岁的李三根(音译)是星湖村的一位老人,他说:“我去寺庙礼拜,请求菩萨保佑我。”在过去的几年里,这里的村民除了在新年期间吃一些好东西之外,一般都很穷。那时,食物远远不够吃。他说:“特别是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的水稻种植非常密集,水稻死了。如果我们真的饿了,我们会挖野菜吃。”那时,当食物定量供应时,成年人、儿童、劳动者和学者会制定一个标准。他们买不起米饭,只能吃一些粥、南瓜和土豆,所以村民的胃里没有油和水。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过去,大多数村民种植棉花,当棉花成熟时,他们采摘棉花并将其制成布。过去,家里有织布机,村里几乎所有的女人都能织。布料织好后,他们可以在村子里找到裁缝做新衣服。当然,穿新衣服的机会很少。那时,因为没有计划生育,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孩子。这些衣服通常是老大和老二穿的。一件衣服被修补了,到处都是补丁。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村子里的孩子上学非常不方便。离村子大约3英里处有一所小学。众所周知,这所小学叫做唐湾小学。在第一个角落的孩子必须一大早步行去学校,从家里带他们去吃午饭,中午在学校里很热的时候吃。至于初中和高中,他们只能去更远的地方。那时,学校的学费是家里种的食物,但是许多孩子在小学毕业后不得不匆忙辍学,因为他们买不起食物。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吃饱了。随着吴泾镇佑爱中学的成立,这里的孩子不用跑那么远就可以上学了。

吃饭有问题时

一个蟹洞可以捕到140只螃蟹

过去,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总有一些事情让人们不自觉地微笑。第一个角落的孩子擅长玩耍,河边生长着天然芦苇。这是孩子们的天堂。茅草生长在芦苇和田野之间,当茅草很嫩的时候,它们会长出穗状花序,这就是所谓的毛针。村里的孩子经常把这些毛针从茅草里拿出来,然后把毛针的蓝色外套放在一边,露出一些白色的、无法命名的东西。把它放进你的嘴里,轻轻地耳语。这味道真的很甜。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除了美味的毛尖茶,茅草上还有更好的蜉蝣。在这里,蜉蝣躲在茅草覆盖的泥坑里,一旦被蛰,蜉蝣洞穴就会被打开。这时,村里的朋友们会拿着木桶、木棍和粗铁丝做的钩子去“钓”那件袈裟。转动棍子使洞变大,然后把铁钩放进去,移动铁钩把蜉蝣钩出来。不一会儿,桶里装满了捕获的蜉蝣。回到家,打开蜉蝣的盖子,切掉爪子,把蜉蝣捣碎成一个石球,用纱布把肉和渣滓分开,然后把肉放进锅里烧。这时,汤会变成紫色,放一点盐,撒一把葱花。味道很好。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除了钓鸬鹚,孩子们在河边的泥洞里抓螃蟹也是一件乐事。“切掉”洞口的泥,把你的整个手臂伸进洞里,用手指触摸螃蟹,然后迅速拿出你的手臂,用手堵住洞口,这样螃蟹就会在逃跑的时候落入孩子们的手中。曾经住在浦江第一弯范家塘村的老人范振阳自豪地说,他在三年的自然灾害中,在一个泥坑里抓到了140只螃蟹,每只螃蟹都有三四岁大。那时,这些螃蟹都是救命的。

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此外,该村基本上每月组织一场电影放映。每次看电影,全家人都会搬一个小凳子给村长看。有时,村民们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一起唱歌和玩耍。虽然生活贫穷,但生活还是有自己的味道。

现在,在浦江第一弯的村庄里,越来越多的移民进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去。未来,浦江一弯将随着紫竹滨江公园扩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而开发,这里的村民也将享受到更好的基础设施。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闵行:走进浦江第一弯 寻觅"桃源人家"的前世和今生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