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2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国家级医学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昆明医科大学报》,在其2020年4月第2期的335页,刊登了御瞳府中医的专业学术论文:“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近视的临床结果。”

(图:昆明医科大学报2020年4月 第2期  御瞳府中医供图)

在该篇论文中,御瞳府中医通过对其在为各类患者治疗近视的临床实践总结和分析,并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总结了引起近视相对综合、复杂的原因。

首先,是脏腑失调而致气血不足。皇帝内经中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也就是说,眼睛不仅是视觉功能器官,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况。脏腑功能好、精气旺盛,眼睛也就视物清晰、神光充沛;脏腑失调、气虚肾亏,无法贯气至眼睛,最终形成近视等眼部疾病。因此,人体因为长期脏腑功能失衡,是造成近视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经络不通而致气血无法上行。有部分患者,脏腑功能很健康,但是因为经络不通,气血运行通道被堵塞。即便气血充足、精气充盈,依然无法通过经络“上注于目”,导致眼睛失养。因此,经络不通,是造成近视的原因之二。

再次,是用眼过度而致气血亏虚。黄帝内经中记载:“久视伤血”,其原因是如果用眼过度,会引发眼部疲劳,而为了恢复和缓解眼部疲劳,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气血。因此,长时期的眼部荷载过高,除了会伤及视力以外,还会伤及气血以及气血的根源:脏腑。

所以,御瞳府中医认为,这是一个循环:气血不足,无法上注于目,而导致目失所养,视力受损;用眼过度,导致眼部疲劳,需要补充更多的气血,进而脏腑受损;脏腑受损,气血更加亏虚,进而更加影响眼睛的气血供应,近视程度不断加深。


另外,该篇论文还披露了御瞳府中医从2018年开始采用的“中药内服+经络疏通+中药外敷”相结合的中医综合治疗体系为患者进行近视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

内服中药60天,每天早晚各一次;经络疏通与中药外敷依次,先通经络,然后外敷中药,每3天一次,共计20次。总体方式如下:

1、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辩证施治,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最常见因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近视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即:肝肾阴虚症、脾虚气弱症、肾阳火衰症、气血不足症、气虚血瘀症等。根据不同的症型,处以不同的内服中药方剂。

2、经络疏通

采取穴位按摩的方式进行经络疏通。取头部、眼部、背部、腹部、手足的百会、通天、络却、神庭、阳白、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角孙、率谷、翳风、翳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地机、阴陵泉、承山、委中、解溪、光明、足三里、阳陵泉、劳宫、内关、尺泽、少海、合谷、后溪、养老、外关、曲池、小海等70多个与调理脏腑、气血上行、恢复视力相关的重要穴位,根据不同的穴位采取点、按、推、拿、揉、滚等手法进行。

3、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以桑椹子、枸杞子、黄芪、大头花、红花、石菖蒲、覆盆子、青葙子、五味子、决明子、冰片、白人参、千里光、楮实子、女贞子、三七等活血化瘀、清肝明目、舒经活血、开窍透骨的中草药为主配伍。并根据既定的剂量破壁粉碎成微粉,每次取一定剂量的药粉以麻油和清水调和成膏状外敷于眼部及眼部周边。

4、疗效观察

通过上述疗法,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一年时间内,一共为326名近视患者实施治疗。其中,87位患者近视度数为300以内的轻度近视,占比27%;168位患者近视度数为300度至600度之间的中度近视,占比51%;71位患者近视度数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占比22%。

结果为总有效率为98.5%,治愈率为60.7%,明显改善率为29.1%,略有改善率为8.7%,无效率仅为1.5%。


近视是一种中医疾病,古代医籍对本病早有认识,称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极高,教育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为83.28%。

论文中所提及的中医综合疗法,优点在于集合了传统中医在眼科方面的实践精髓,将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有机结合,直达病灶,标本兼治,安全性高。该篇论文的发表,探讨了运用传统中医治疗近视的方法,这将为近视患者治疗近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康复机会。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御瞳府中医发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近视的专业论文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