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9字,读完约3分钟

徐家汇图书馆

在繁华的徐家汇商业区的一角,有一座白色的小楼。它不像大教堂那样雄伟,而是被非常规的现代建筑所包围,看起来不起眼,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屹立了一个多世纪,默默地凝视着徐家汇的沧桑,拥抱着500年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这是徐家汇图书馆。

徐家汇藏书楼两大镇馆古籍惊艳现身

在徐家汇图书馆珍藏的众多书籍中,有两部是市政厅的珍品,一部是1662年的《论语》拉丁文译本,另一部是1591年的《欧几里德几何》拉丁文原著。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中国谚语”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两位"重量级选手",他们充分体现了中学西学东渐和西学东渐的完美融合。

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证据

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说:“谁想了解17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谁就会把目光投向历史上的徐家汇。”

在徐家汇图书馆的书房里

徐家汇图书馆建于1847年,有咖啡色调和原木家具地板,从二楼的阅览室一直延伸到装饰有熟铁栏杆和百叶窗的阳台。每一步似乎都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市政厅的两件珍品“藏”在图书馆大楼北楼的大书房的上西语图书馆里。

1号参赛选手从西方学习并传播到东方,原始来源

欧几里得几何元素的标题页

《徐家汇图书馆的原始欧几里得几何》是古维斯写的,1591年在科隆以拉丁文出版。

欧几里德几何内页

克拉维斯是16世纪欧洲著名的数学家,也是利玛窦的老师。这项工作是根据欧几里德的几何元素汇编和注释,它由十五卷组成。徐光启和利玛窦翻译了前六卷,可谓《几何原本》的“原著”。

羊皮封面上的欧几里德几何

中西经典翻译史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家汇图书馆的《原欧几里德几何》是见证中国翻译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的珍贵文物。

中西经典翻译史上的三个高潮阶段

一般认为,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翻译史上有三次翻译高潮:

第一次高潮始于东汉至唐宋,以法显、鸠摩罗什、玄奘为代表的佛经翻译盛行;

第二次高潮是明清时期,以徐光启、李之藻、李、徐寿、华、约翰·弗莱尔、为代表的中国思想家、科学家和欧洲传教士在华的翻译活动。

第三次高潮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以严复、林纾为代表的对西方思想和文学的译介。

2号选手也做出了同样的举动,将中国古典音乐翻译成西方

存放中国谚语的木箱

随着西学东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也在与欧洲文化的碰撞中向西方传播。明清时期,从欧洲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在研究汉语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研究中国文化典籍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早期的中外字典和中国文化典籍的西文译本。

徐家汇藏书楼两大镇馆古籍惊艳现身

在阅览室看书的外国人

在查阅《西方汉字翻译》、《汉法拉词典》和《汉英词典》等中外词典的帮助下,西方学者逐渐对汉语有了深入的了解,然后他们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文化中更为精英的部分。

《中国谚语》封面斑驳,岁月痕迹明显

1662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尹多泽与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杰合作,将《论语》、《大学》的部分内容翻译成拉丁文,命名为《中国谚语》,并将中国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介绍给西方,为中国经典的西方翻译开创了先例,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座里程碑”。

徐家汇藏书楼两大镇馆古籍惊艳现身

中国谚语第一页

《中国谚语》的拉丁文译本(1662年版)由两卷组成,而徐家汇图书馆只收录了《论语》第二卷的前五章,俗称《论语一半》。西方诗派一度认为中国的谚语已不存在于世,徐家汇图书馆的《半论语》可谓弥足珍贵,被誉为图书馆的“市政厅之宝”。

徐家汇藏书楼两大镇馆古籍惊艳现身

体现了中学西学东渐与西学东渐的完美融合

你更喜欢哪个运动员?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徐家汇藏书楼两大镇馆古籍惊艳现身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