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8字,读完约4分钟

让我们来看看天林街是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

天林街成立于1985年,总面积4.19平方公里。这里有近42,000名居民,实际人口约为100,000人。共有23个居委会,覆盖67个社区。目前,田林街居住区有141个生活垃圾投放点。其中,有112个仓库和29个临时交货点。

凝聚人心,组织动员全覆盖

坚持顶层设计,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街道党建牵头的重要项目,成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小组。

描述: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会议

加强“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居民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调动居委会、行业委员会、物业和居民的积极性。

图片说明:居委会书记例会

注重“三次产业融合”的宣传和引导

通过“小区党建、区域党建、新两党共同努力”,开展了200多次主题宣传活动,组建了700人的志愿者队伍,营造了“垃圾分类第一”的良好氛围。

图片说明:垃圾分类嘉年华

图片说明:垃圾分类社区宣传活动

了解人民的感受,各方共同努力参与

善用共治中的“外脑”,重视社会组织的利用,组织“宣传小组”和“监督小组”,开展生动有趣的项目,如环境实践班、“垃圾在哪里”参观、垃圾分类大篷车嘉年华等;注重发挥社区法律顾问和社区能人的作用,开展了社区法律讲堂、社区“人才”自制垃圾分类器、自编自演垃圾分类舞台剧等30多项活动。

垃圾分类徐汇在行动 田林模式再创新

强调自治中的“内力”

借助小区联席会议平台,依托行业委员会和物业,“三驾马车”同步解决定时提桶开箱等问题;积极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完善仓库安装篷斗的细节,更换大尺寸垃圾桶标志,增加撤离点的引导;通过积极激励和消极监督相结合的机制,走廊建立了"红黑名单",启动了志愿者"破包找源",并每月举行"源头分类"居民委员会等。,不断刺激居民的意识。

垃圾分类徐汇在行动 田林模式再创新

描述:社区自治宣传

解决人们的担忧,提高硬件设施的能源水平

使垃圾分类更加方便。为了解决湿垃圾破袋和脏手的问题,街道设置了感应水槽,垃圾投放口自动改造。出入卡可以通过定期刷卡自动开门;不仅如此,接入卡与绿色账户相连,当湿垃圾出口打开时,账户可以直接贷记。多用卡,平台互联,智能高效管理。

垃圾分类徐汇在行动 田林模式再创新

使垃圾分类更加准确

每个垃圾桶室内安装两台摄像头,每个湿垃圾投放窗口安装小型摄像头,记录湿垃圾的分类投放行为和分类质量,为居委会开展针对性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定期总结交割量,并及时调整桶配比例。

倾听公众意见,长期管理有把握

天林街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建立了五项长期管理机制,以确保结果不会重复。党员交叉任用机制:推动地区单位党员到居民区挂靠,联系地区单位和居民区参与。

图片说明:垃圾分类社区例会

正常的家庭宣传机制:不要让宣传“降温”,不要让居民“放松”。

邻里互助机制:以定点配送系统为起点,垃圾箱成为居民的情感交流站,促进居民加深相互联系,形成“熟人社会”。

联合培训机制:每月定期为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人员等团体组织联合培训会议。

电网联动机制:坚持巡逻、街居联动等有效做法,实现电网成员进入社区、单位、建筑物的有效联动和快速处置。

造福民生,创新天林模式

天林街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方法,实现了实际操作中的“规定性”、“灵活性”和垃圾分类中的“积极性”的统一,形成了“1868”天林模式。

垃圾分类“18种方法”的创新总结

围绕抓源头、提高认识、扩大影响,总结出18种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工作方法,如民族认知法、“当家作主”法、网格连接法、主体责任法和监督检查法。

表格68一个单元一个方案

街道领导23个居住区,并根据68个不同居住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法。例如,在田林12号、田林890号等老社区,志愿者指导模式得到大力推广。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垃圾分类徐汇在行动 田林模式再创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