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6字,读完约2分钟

彭浦新村成立60周年主题论坛圆桌讨论会。肖摄

今年是彭浦新村60周年。风雨过后,这个工人的新村子发生了巨大的家庭变化,集中了时代的变化。7月2日,彭浦新村街道主办的“奋斗六十年,引领彭浦跨越”主题论坛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论坛回顾了彭浦新村60年来的社区发展,聚焦于新村未来规划,以彭浦新村过去的生活和未来发展为主线。

沪最早工人新村之一的彭浦新村建村60周年

论坛由东方卫视首席主播兼新闻评论员罗欣主持。论坛首先播放了彭浦新村成立60周年的宣传片《美丽的新家快乐的彭浦人》,展示了彭浦新村美丽宜居的“新静安北亮点”风貌,以及居民幸福快乐生活的精神风貌。

据报道,彭浦新村的土地早先是上海北郊的一块田地。20世纪50年代,一批大型机电工业工厂落户走马塘以南的原彭浦乡,并在此建立了彭浦工业区。彭浦工业区曾拥有“中国第一台大型天线座、第一台推土机、第一台气动电控冷轧机和第一台水管工业锅炉”,彭浦新村是这些“第一”的创造者工人阶级的集中聚居地。“曾经住在彭浦新村是身份的象征。在早期,只有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才能分配到这里的房子里。这些工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本次活动的嘉宾、复旦大学高级教授葛是闸北区一所中学的教师,他到彭浦新村看望学生。他回忆说:“当时,46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是文水路。去彭浦新村要换乘唯一的95路公交车,但我也想看看那个劳动模范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因为那是在那个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房子。”

沪最早工人新村之一的彭浦新村建村60周年

作为上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新村,彭浦新村已经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630名外宾。它曾经是世界了解中国,尤其是普通中国人生活的窗口。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彭浦新村面临着房屋老龄化、居民老龄化等问题。如何在发展中继承和发扬工人精神?社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转变?彭浦新村街前摆着一系列新命题。为此,彭浦新村街道特邀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闸北区档案局原副局长胡维祖、街坊景观设计师浦嘉、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贺海兵等从城市文化、社区微更新、基层党建等不同角度切入,为彭浦新村管理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沪最早工人新村之一的彭浦新村建村60周年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彭浦新村街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发展规划意向白皮书》。通过科学、系统、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发现了社区的“服务盲区”和“设施更新的需要”,依托居民出行轨迹研究形成的“设施圈”概念,描述了彭浦新村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的最初(三年)愿景,回应并引领社区居民走向美好。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沪最早工人新村之一的彭浦新村建村60周年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