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6字,读完约4分钟

住在天目西路街的丁阿坡在过去的两年里经常感到背痛。她的孩子想带她去医院检查。但丁阿姨不愿意。“成绩大,就是这样。坚持几天是好的。”不久前,在邻居的再三催促下,丁阿依参加了街道组织的骨质疏松症筛查评估项目,才知道她的骨质疏松症已经变得更加严重。

静安构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模式

今年以来,街道进一步推进“大调查、大走访”工作,走访社区了解到,居民对改善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的呼声很高。因此,通过整合资源和引入“外力”,该街在4月份正式启动了骨质疏松症“医药一脉相承”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理疗干预阶段,给辖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静安构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模式

将三大医院的资源引入社区

天目西街登记的60岁以上老人有11000多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占17.55%。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医疗”项目由天目西路街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乐慈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为该地区65-80岁的老年居民提供筛查、统计、科普、理疗等服务,使他们能够掌握自己的骨骼状况。

静安构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龙华医院的引入,使居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甲等医院的医疗资源。“龙华医院平时不会去。现在有医生来到我们社区。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丁奶奶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龙华医院参与了整个项目:在组织准备的第一阶段,龙华医院骨科的两名骨质疏松专家负责项目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在理疗干预阶段,专家负责为护理服务提供健康讲座和短期医疗指导。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华医院专家对社区医生进行了指导和培训,显著提高了骨质疏松症的专业知识,使诊疗更加规范,居民更加放心。

静安构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模式

老年人愿意自费增加服务频率

不久前,住在蒲山居民区的73岁的李阿坡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腰椎压缩性骨折。这是她今年第二次骨折。她说腰痛是个老问题。她在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被诊断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经过治疗,她在家呆了一个多月,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两天前我感冒了。我忍不住用力打喷嚏,然后第二次骨折发生了。

静安构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模式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表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骨痛和易骨折,伴随着骨骼中矿物质含量的减少、骨骼微结构的破坏和骨骼脆性的增加。

静安构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模式

据了解,200人的筛查和评估已在“医疗”项目的第一阶段完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和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占66%以上,其中骨关节炎患者1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55例,骨质减少患者78例。接下来,根据筛查结果,其中50人将接受10次免费理疗干预。

静安构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模式

“老年人和他们的家人非常欢迎这个项目,甚至老年人说,他们希望自费进行物理治疗。”项目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尽可能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

升级为服务“气”和“神”的老人

虽然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评估比较普遍,但天目西路街道结合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力量、乐慈志愿者团队和天目西路老年综合护理之家的资源,为目标人群提供后续的介入理疗和短期护理服务,形成了医疗护理的真正结合,这在整个地区是罕见的。

静安构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模式

据了解,街道今后还将针对骨质疏松骨折高危人群开展健康管理和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以普及健康知识,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觉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要把居民的痛点和难题作为工作重点,不仅要锻造老设施的“肋骨”和“骨头”,还要提升到老服务的“气”和“神”。通过“医疗”等项目,有效整合辖区内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努力实现“医疗一体化”的旧服务模式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静安构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模式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