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95字,读完约17分钟


张福贵,1932年12月出生。曾任延中街道党委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复印工业公司党支部书记,静安区集中管理局副局长、局长,静安区副区长。他是兖州街道集体企业联合管理集团向钟燕拷贝业公司发展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口头:张福贵

访谈:陈范建英常海山

整理:陈范剑英常海山

时间:2018年6月28日

1974年,我作为钟燕的一名经理来到延中街,担任延中街党委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并主管生产管理团队。公司体制改革后,兖州中街集体企业联合管理小组更名为钟燕复印业公司,我担任党总支书记。1982年,我担任区集中管理局副局长,至今仍担任钟燕的管理层。作为一个见证人,我觉得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离不开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准确定位、突破瓶颈和可持续发展

原延中街集体企业联合管理集团是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革”完成后成立的,其主体是女性劳动力。到1978年,延中街集体企业联合管理集团已发展成为9个下属单位的车间,主要从事相对低端的加工服务,效益不高。改革开放后,为了搞活经济,改善管理,1979年车间改组为八个工厂。虽然从“领域”到“工厂”只有一个词的区别,但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换句话说,它不再是一个小作坊,而是一个大规模的运作已经开始。1980年,在此基础上,钟燕复制工业公司成立。自此,乘着改革开放的列车,我公司步入了发展的轨道,并在全市乃至全国创造了几项行业“第一”。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1981年,钟燕复制实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市本地行业中第一家利润超过一百万的企业。并建立钟燕复制技术研究所,这是该市区域工业中的第一个技术研究机构。1984年,沪港实业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第一家由地区工业、银行和港商合资的企业。1985年,中国第一家工业股份制企业钟燕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于1月14日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89年,钟燕复印机厂被评为全市地方工业第一家国家二级企业。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坦率地说,这一发展过程只是那个时期改革开放大浪潮的冰山一角,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上海工业改革的一个缩影,很有代表性。公司前身生产集团最早的业务主要是从事缝纫、纸箱、针织、拉链、仪器、皮革等加工服务,全部都是日用品。虽然有大量的小产品,但它们杂而不精,没有特色,更谈不上品牌和影响力,效益也不好。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一大批去了上海农村的知青回到了城市,这给生产队伍注入了活力。年轻人敢于思考和做事,没有太多顾虑。这是生产团队的基本情况。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如果我们想发展生产,我们首先面临的是定位问题。我们能生产什么产品?哪些产品可以创造良好的效益?哪些产品会畅销?根据当时的政策,街道企业只能从事人们生活需要和服务的加工和生产,而不能生产正规产品。我们的生产团队作为一个街道企业,是受政策约束的。如果我们想生产正式的产品,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合格的工厂。工厂的建立也需要更高一级的批准,而且有很多障碍。一位领导建议把它命名为“钟燕复印机研究所”,因为它被称为“工厂”来报批,但当它被称为“研究所”时却没有规定。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们开始生产和经营正式产品。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问题是,我们能生产什么产品?街道企业基础薄弱、基础差、技术水平有限,与大企业生产的产品相比没有优势;我们在其他企业生产的成熟产品上没有竞争优势;由于生产企业多,市场需求有限,我们很难在大宗商品生产中站稳脚跟。经过反复酝酿,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圈定了一些潜在需求很大的边际产品。通过信息调研和相关研究,我们确定复印设备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需求。随后,蓝图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因为这款机器的生产比较少见,而且全国只有天津一家工厂,市场需求还是相当大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他们的产品也有一定的缺陷,而且机器很重,需要加热,这在中国并不普遍。南方没有生产蓝图机器的企业,但这里仍然有需求。如果我们能生产出高性能的印刷机,填补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那么空的生存空间将会扩大。有了这个位置,我们会大胆的去做,努力的去探索。1975年,我们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台J型热光源打印机。这一突破极大地鼓舞了工人们的信心。复印设备已经成为我们战略产品的关键发展。随后,这一成就进一步扩大,钟燕临摹与绘画学院成立。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打破困境,夯实基础,有序推进。到1981年,钟燕产值达到445万元,毛利润134万元,成为上海区域工业的一块招牌。但是我们也很清楚,虽然在技术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决定适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事实上,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当时,没有多少人敢大胆地做这件事。邓小平不是也视察了日本的新干线吗?我们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为什么不呢?因此,我们突破了技术瓶颈,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成功开发了中国第一台轻型节能冷光源打印机。之后,这些技术,加上科研人员的创新,导致了更多的产品,如试制的BT-L无氨重氮打印机和t1090高速冷光源打印机。此外,我们生产越来越多的配套产品。除了主要的复印、印刷和印刷产品外,药粉、药水、印刷等辅助产品也相继出现,促进了印刷机的销售。我们的晒图机销量居全国之首,有四种晒图机:柜式、台式、湿式和冷光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公司经理,我认为只有了解公司自身情况,了解市场需求,准确定位这些问题,而不是掉以轻心,才能突破瓶颈,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利用发展,协调资源,合作共赢

在发展初期,我们有相当规模的场馆,积累了相当的资金,我们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现有的场馆开始显得拥挤,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有限;虽然一些技术的研究已经积累并取得突破,但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随着产品的增加,资金链开始挣扎等等。这些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如何解决?我们寻找各种对策,不遗余力地发展,最终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充分利用发展,把自己放在首位,制定总体规划,调动可用的社会资源。具体来说,主要有“三借”:借人才、借资金、借场地。

说白了,借用人才就是引进人才。1979年,我们整个公司只有三个有职称的技术人员,这是远远不够的。在短时间内,我们不能自己培养技术人才。我们做什么呢此外,公司的产品需要向外界销售,也需要有能力的销售人员。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决定打开大门,建立工厂,不仅把重点放在社区,而且公开招聘社会所需的人才。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具体措施,一是通过报刊公开招聘。当时,报纸的影响仍然很大。消息一出来,申请人就蜂拥而至,我们挑选满足需求的人,包括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二是通过人事部门“挖掘”人才。当时,许多企业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关闭或合并,有些人被解雇了,所以我们又雇佣了现有的技术人才。此外,我们特别引进特殊人才。例如,如果有一个炮兵工程师符合引进条件,我们公司将通过人事部解决他家的孩子的问题,并从其他地方引进他们。经政府同意,该公司还聘请了美籍华人朱博士。他在美国施乐公司担任技术开发经理。第三是引进特殊人才。还有一个刑满释放的人,以前在林做外语秘书,我们也大胆地聘请了他。事实证明,所有这些艰苦的工作并没有白费。1984年3月,钟燕生殖技术研究所成立,利用该平台开展生殖技术研发、成果推广、技术教学、技术咨询和技术信息交流。也是全市第一家集体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公司除了加强“内力”之外,还注重借用社会上有优势的科研单位,弥补街道企业技术力量的不足,获得技术开发上的优势。这些引进的科研技术人员在改革创新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此外,我们公司招聘的销售人员也是公司发展的得力助手。我们如何组织销售团队?没有“版税”,选拔是通过口试和笔试进行的。笔试是回答问题,口试由公司领导亲自主持。通过选拔,招募了八个人组成销售团队。销售团队的同志不仅可以独立开展业务,还可以在其他地方集体合作。最后,一个完善的销售网络已经建立,覆盖全国。除台湾和西藏外,其他28个省市都设立了销售点和109个销售网点。此外,各种交易会和新技术推广会也是他们活跃的舞台。他们参加了北京、武汉、沈阳、成都、杭州、福州、重庆等地的20多个交易会,签订的合同数量在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1983年,公司盈利450万元,平均每年有四五种新产品投放市场。他们为公司产品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就资金而言。钟燕作为一个街道企业,靠公司积累的一点资本是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的。如果它想快速发展,它需要大量的资本。我们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1982年,公司成立了钟燕复印中心。现有资金不充裕,没有外汇就不可能购买国外先进的复印设备。我们决定“借”资金。更通俗地说,“借鸡生蛋”。我们怎样才能借钱?公司领导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借钱。为什么人们要把它借给我们?它不是大型国有企业。我们将从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相互详细讲述。经调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同意给予外汇信托投资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2万元),五年后偿还。该公司还从其旧资本中投资42万元,用于翻新厂房和购置先进设备。我们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建成了新的钟燕复印中心,被誉为“钟燕的节奏”。钟燕复印中心没有辜负社会的期望。它在成立的那一年获利45万英镑,成为钟燕系统的第二个百万富翁。1984年,钟燕复印中心开办了一个彩色印刷项目,想在日本购买富士“迷你”快速填充和扩印机。我们仍然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打交道,希望得到他们的资金支持。鉴于以前的合作先例,他们也愿意帮助我们。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就场地而言。1982年,老延中复印机厂的生产车间面积只有500平方米。随着产品越来越多,网站变得越来越拥挤,其发展受到进一步限制。我该怎么办?或者“借”!我怎么能借它?向谁“借”?当时,区集中管理局也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事实就是如此。江宁工业公司华明低压开关厂在该区域有2500平方米的场地,但生产任务不足,场地闲置。因此,我们与他们进行了联系和合作,并由区集中管理局作为中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我们大胆突破了地区和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两个单位开始了合作和联盟。我们全额分配和使用2500平方米的厂房和300多名员工,并承担工资、奖金、劳动保险和福利等所有费用。江宁在1981年钟燕工厂利润的基础上,每年保持20万元的旱涝利润,超额部分按一定比例分配。通过这种方式协调资源的利用,我们可以取得更大的发展,这也有利于江宁,谁愿意参与。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当时,我们钟燕公司提出口号:“别人的研究所是我们的技术室,别人的工厂是我们的车间!”与国内各级企业合作,弥补软硬件的不足,包括开发和改进晒图机。我们委托全国各地的大学和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工业粉末、机械专用灯泡和蓝图机器用纸不能与其支架分离;与银行合作,为区域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开创一个先例,例如上文提到的“借贷”资金。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并扩大我们与外国经济的联盟。作为街道企业,我们不墨守成规,而是敢于“引进来”与他们合作。

1984年10月,我们与莎士比亚公司香港分公司(即香港金阳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港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上海地区工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并邀请中国银行参与投资。合资企业将持续10年,共担利润和风险。从而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取长补短。1986年11月,钟燕公司与菲律宾大通商业股东沙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1985年发行人民币500万股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谈判,成立了合资项目——上海钟燕汉堡有限公司,并在上海推出了第一家汉堡快餐业务。1987年和1988年,公司与港商合资成立了龙鑫包装有限公司和恒信玻璃有限公司。1992年5月,另一家合资公司大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投资400万美元。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借用人才、资金和场地,协调可用资源,引进先进技术,与外国公司合作,实现双赢,使公司更具竞争力,也使我们走出街头,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

敢于做第一,发行股票,勇往直前

1984年8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并实施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制定的《股票发行暂行管理办法》,迈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步。这是国内改革、对外开放和探索市场经济的信号。对钟燕来说,这是一个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就相当于获得一个跳板。1984年9月以后,我先后担任静安区集中管理局局长和静安区副区长。虽然我没有在钟燕工作,但钟燕仍然属于我的管理体系。因此,我对钟燕的发展过程还是有很好的了解的,我也参与了推动钟燕上市等重大工作。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1984年底,公司总经理周新荣在钟燕实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起成立钟燕实业有限公司,这在当时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考,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毕竟,作为先锋,他们必须承担风险。因此,当公司做好一切准备,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财务管理部提交详细的筹资报告时,他们也有很多顾虑,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有些政策已经放开,我们怎么能不“放松”企业呢?经过详细的检查,检查每一个层次,最后达成一致。因为这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以发行股票的形式公开募集资金,这是第一次“吃螃蟹”,也是全市第一次。经过与发起人的多次讨论和实地调查,银行决定批准钟燕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1985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钟燕工业发行500万元股份,其中集体股份200万元,个人股份300万元。1月11日,钟燕公司分别在《文汇报》、《新民晚报》和《解放日报》上刊登广告,告知社会钟燕实业将发行500万元股份,每股50元,共计10万股。这样,钟燕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虽然进展很顺利,但也不是没有烦恼。在1985年1月14日钟燕股票正式发行之前,许多人担心没有人会购买股票,也无法筹集资金。为了减少普通人的风险,作为预防策略之一,相当数量的股票被分配给钟燕复制公司的赞助商之一。但出乎意料的是,发行非常顺利,购买现场非常火爆。在正式出售之前,江宁路45号的一家体育俱乐部门前排起了长队。我记得当时报纸上写道:“虽然值得过冬,但凌晨3点,人们在门外排起了长队,达到了1万多人。”下午3点,原计划认购的60,000股被1 空抢购一空,公司不得不从集体股中再分配30,000股。这样,总共发行了9万股个人股和1万股集体股。实际上有18,000个人订户,包括工人、教师和店员。最多的夫妇认购了800股,占4万元。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钟燕股票的发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国内外金融界的关注。港澳媒体报道:“经过30多年的灭绝,它又回到了上海,成千上万的上海人正在争夺股票。”“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结果...购买股票当然有心理因素来祈祷保值,但更重要的是,公众对当前国家政策的信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意大利等国家的新闻机构纷纷派出记者进行采访报道,可谓轰动全球。它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产物。当时,国内外对这一事件有一些争议。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发行股票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空分部很常见,但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新的。类似“狼来了”的恐慌仍然存在于一些人身上,但至少它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这是激动人心的,具有历史意义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股份公司的成功成立筹集了500万元,公司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利用这笔资金,公司建造了一座标准化的厂房和一座独立的办公楼。许多股东参与了决策过程,公司面貌焕然一新。在那之后,公司重新开始,其决策者瞄准新的商业机会。颜色扩张、快餐、包装和饮用水等业务首先被引入上海,扩大了公司的版图。直到1992年,钟燕公司投资成立了包装材料公司、饮用水公司、复印纸厂等项目,作为其未来几年的主要业务。当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8万元,净利润309万元。公司成为全市地方产业中第一家进入外高桥保税区的企业。1990年1月,钟燕复印工业公司(上海钟燕印刷厂)和上海三亚信息广告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上海美亚钟燕印刷有限公司..2008年4月,上海钟燕复印业有限公司重组为上海龚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将近40年过去了。作为钟燕复制工业公司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企业才会有快速发展的机会。作为一个街道企业,钟燕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如公司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他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是一代奋斗者的代表。同时,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作为上海工业改革开放的先行者,钟燕公司的成功也为街道企业或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砥砺前行——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