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5字,读完约3分钟

窗外,雨水汩汩流淌,雨点落下,敲打着屋顶,顺着屋檐流下。在屋子里,一个人坐在刺绣架前,双手灵巧,正在穿线...7月6日,刺绣妈妈何冬梅在高桥羊绒刺绣博物馆二楼投入创作。

高桥羊绒刺绣博物馆位于高桥老街的一座仿古清代建筑内。除此之外,还有高桥家庭展览馆、钱惠安纪念馆、高桥历史文化展览馆等。一条老街,有许多文化场所,是高桥镇文化创造的成果。

2005年,老街第一个展厅——高桥家庭展厅正式开幕。

民国初年,高桥的周瑞亭、谢炳衡、钟会山、朱启昂、卢宏清等人抓住上海快速发展的机遇,成为建筑业、航运业和米粮业的领军人物,在古镇上留下了50多座优秀的历史建筑。

高桥家族展厅借用了凌的住所,再现了当时高桥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生活场景。馆内数百件展品大多为古董,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高桥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见证了高桥集镇与上海城市同步发展的历史事实。

随后,高桥历史文化展览馆、钱惠安纪念馆、高桥羊绒刺绣馆等场馆相继建成开放,高桥老街成为历史文化的集中地。

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的聚集地吸引了很多人来此参观,于是“高桥大叔”解说团就应运而生了。

"老街的文化品位越来越强了."这是78岁的高桥居民陈国新最大的感受。“我们的人民越来越富裕,他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陈国新是埃尔高乔的本地人。他曾经是高桥中学的美术老师。退休后,他应邀参加“高桥叔叔”讲座小组,多次去高桥家庭展厅了解每个展厅的故事和每个展品的来龙去脉。"既然我们想解释,就必须讲一讲高桥的故事."

令陈国新高兴的是,高桥老街展览馆有不少游客,还有很多“回头客”。

事实上,即使没有解说任务,陈国新也会不时以“游客”的身份来参观,用他的相机拍摄市民来参观或团队来学习的场景。在他看来,这样的退休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

刺绣的母亲何冬梅,以一种永久的方式迎接来到老街的游客。来自安徽的何冬梅(音译)在一次偶然的拜访后,开始了她的刺绣母亲生涯。

当时,何冬梅看到家乡的邻居在家做羊绒刺绣,突然对刺绣产生了兴趣。经邻居介绍,何冬梅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羊绒刺绣”的传承人王振南、上海东岸羊绒刺绣艺术研究中心顾问孙学习,并于1997年加入浦东华秀工艺品有限公司。

打造历史文化集聚点 浦东新区讲好高桥故事

20年来,何冬梅一直是区级“上海羊绒刺绣”的传承人,也是上海东海岸羊绒刺绣艺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如今,何冬梅大部分时间都在羊绒刺绣博物馆二楼的工作室里,与地区级合作伙伴和传承人卫进一起工作。

羊绒刺绣博物馆的展览面积超过800平方米,展出了50多件不同尺寸和主题的羊绒刺绣作品。“我们的高桥绒刺绣品仍然出口到国外。我特别喜欢它。如果有空,我就来看看。”一位来拜访的阿姨说。

高桥镇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参观高桥老街的游客人数接近20万。“人们有着丰富的生活,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自然很高。我们将继续把老街建成历史文化的聚集地,不断满足居民的需求。”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打造历史文化集聚点 浦东新区讲好高桥故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