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2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城隍庙是国内外著名的道教宫观和旅游胜地。老上海人过去称它为“旧城隍庙”,因为上海曾经有一个“新城隍庙”,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按照惯例,一个地方只有一座城隍庙。为什么上海有两座新旧城隍庙?有些人可能会想。

史话黄浦:消失的新城隍庙

新城黄庙会馆

1937年8月13日,淞沪爆发抗日战争,11月上海沦陷,石楠被日军控制。为了防止难民涌入,租界当局在毗邻中国边境的许多地段设置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在石楠的城隍庙里,租界里善良的男女烧香拜神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当时,吕宋路(现李安运路)上的爱多亚路(现延安东路)附近有一片空土地。1941年秋,明星电影公司导演张世川、中央大剧院经理卞等。,募集股份筹集资金,并开始在这里修建另一座城隍庙,该庙最初于农历除夕(1942年2月14日)完工。

史话黄浦:消失的新城隍庙

由于时间紧迫,寺庙房屋和各种家具都很简单。来不及塑造雕像,我从旧城隍庙里借了一个城隍庙的小雕像;一群法官、小鬼和枣丽被画家直接画在墙上,这在全国各地的寺庙中是极为罕见的。虽然它和鬼神泥塑不一样,但租界的市民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膜拜的地方。

史话黄浦:消失的新城隍庙

新城天坛的朝圣者

一些精明的商人在寺庙周围建了210栋房子,然后把它们租给小贩。除了沿街的古建筑,其余都是简单的木屋。主入口处挂着“苗毅市场”的牌子。

除夕夜的下午,庙会开幕,城隍庙在第一天的早上“开放”。上海文仁黄、、袁绿登、林康厚、金等为义庙市场揭幕,并邀请著名演员王、周璇、、童月娟、张卓云、王锡纯、、袁美云、白虹等为义庙市场剪彩。

益寺市场开业广告

新建的城隍庙与石楠城隍庙模式相似,但规模较小,西北地区只有一座城隍庙。庙门两边各有一个铁香炉,中间有五个沥青桶,供朝圣者烧锡纸;沥青桶前竖起一根旗杆,左右两边各设一口井,以防火灾。几个月后,100多尊雕像被修复,城隍庙开始成形。庙里有一座庙,七八个杂工。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庙叫做“新城城隍庙”,石楠的城隍庙自然就成了“老城城隍庙”。

史话黄浦:消失的新城隍庙

苗毅市场有120多个店面和摊位,主要经营香烛、元宝、烟花、年画、玩具、化妆品和日用品。周围也有摊位,如探亲、看字、杂耍、拍照、小吃、鲜花、鸟、昆虫和鱼,各种颜色应有尽有。市场中央有一个百花厅,上午有一个茶馆,下午和晚上有一个书店。

史话黄浦:消失的新城隍庙

20世纪40年代的义庙市场

从1942年到1945年,新城的黄庙和苗毅市场是最繁荣的时期,朝圣者和游客络绎不绝。抗日战争胜利后,旧城隍庙再次繁荣起来,这里的香火逐渐变冷。然而,上海居民仍然称这一地区为“新城神庙”。

1946年,苗毅市场成为美国军队剩余物资的倾销地。大量罐头食品、奶粉、巧克力、药品、玻璃器皿、不锈钢餐具、衣物、毛毯、胶鞋、雨衣、望远镜、肥皂、香烟等。淹没了商店,暂时拥挤不堪。

1943年春节庙会的热闹场面

1956年,新城的黄庙寺停止了熏香,主厅变成了一个玩具作坊。苗毅市场共有113家店铺,其中玩具行业40家,百货行业10家,赛真珠宝行业10家,文具行业10家,牙用塑料行业3家,竹制品行业3家,摄影行业3家,剪刀行业3家,还有丝绸、宽腰带、紧腰带、橡皮筋、棉纱、喂食器和二手货等商家。花、鸟、昆虫和鱼是特色摊位,顾客每天络绎不绝。孩子们喜欢在这里买“那麽文”(蝌蚪)和蚕宝宝,然后回家喂它们。

史话黄浦:消失的新城隍庙

1947年新城黄庙、苗毅市场规划

到1966年上半年,小商品、二手商品、花卉、鸟类、昆虫和鱼类仍然有一个集中的市场。文化大革命期间,花、鸟、虫、鱼被斥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二手商品也被逐出市场。只有几家文具和百货商店,市场非常萧条。1972年,寺庙和购物中心被拆除,新建了四排五层的车间。底层设南苑酒店、李安运食品店和创新皮具店。自一九八二年起,当局在李安运道设立摊档,供应鱼缸、鸟笼、渔具、金鱼、鸣禽、肉鸽、鱼虫、鸟食等。,然后一个小商品综合购物中心已经成立。延安东路有著名的鸿昌行羊肉馆和缪欣花园店,金陵西路附近有新城黄庙点心店。

史话黄浦:消失的新城隍庙

1972年,在新城黄庙旧址建了一个作坊

本世纪初,钟燕绿地建成,该地区成为美丽的城市森林。过去,看不到熏香、雾气和小贩聚集的景象。

新城黄庙的原址已经变成了城市山林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史话黄浦:消失的新城隍庙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