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0字,读完约3分钟

据黄浦区介绍,在黄浦区一些老胡同的门口出现了刻有二维码的金属卡片。即使市民和游客不知道这些小巷,他们也可以通过扫描代码“解读”它过去的生活。11月7日,记者从黄浦区旅游局了解到,包括这些老街小巷在内的黄浦区已经实现了该地区历史建筑扫描编码的全覆盖。

黄浦区实现历史建筑扫码阅读全覆盖

这条小巷子最初是“有根据的”[S2/]

11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人民广场附近的新昌路。这条小路看起来“不起眼”,但沿街的小巷房屋都很壮观,灰色的屋顶和红色的砖墙,有两三层楼高,小巷的门仍然是雕刻的。

在德里的入口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告诉记者:“这条胡同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不过,当胡同里的房子建成后,门口的路又怎么了,这位姓杨的老人说不清楚:“这比我出生的时候还早。”

记者注意到,厉利德胡同入口处的墙上有一个嵌在木框里的金属标牌,上面有一个二维码。它也用中文和英文标注。“欢迎关注阅读建筑平台,了解隐藏在上海历史中的真实故事。”

记者扫描了二维码,手机上弹出了一个关于曼德利的页面:“曼德利建于1924年,是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共有11栋建筑。”此外,还介绍了新昌路的历史渊源——原来这条路存在于1899年,清朝光绪年间。

在杨老伯的陪同下,记者在曼德里逛了一圈,发现它与隔壁新昌路87弄的向康里相连。向康里的房屋外观与德里相似。记者扫描了小巷墙壁上的二维码,从介绍中发现它是和曼德利同年建造的。难怪他们看起来像“双胞胎”。

在这个地区,有超过这些小巷房子可以扫描代码和阅读。离开新昌路,向东前往凤阳路和黄河路的交叉口,一栋七层楼的特殊建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座建筑叫做长江公寓,它的形状是弯曲的。门口的木框里还有一块刻有二维码的金属板。扫描密码后,长江公寓的历史渊源、室内设计、老照片和名人故事都出现在记者的手机上。它的原名是卡尔顿公寓,建于1934年。作家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曾经住在公寓的301室。

黄浦区实现历史建筑扫码阅读全覆盖

公寓一楼的居民李女士说:“大家都知道张爱玲住在静安区常德公寓,但知道张爱玲住在这里的人不多。”"

扫描代码后,您还可以收听音频导航[/s2/]

扫描代码以“读取”旧小巷和旧房子。看起来很方便。这是谁的开创性工作?记者了解到,这些材料是通过联系南京东路街道相关部门,走访老居民记录口述故事的方式收集整理的。他们将社区中十个最具代表性的老街小巷和老屋的文字介绍和图片进行分类,放入街道官方微博的“阅读建筑”频道。他们还在这十个地方的门口设置了刻有二维码的铭牌,供游客扫描读取。

黄浦区实现历史建筑扫码阅读全覆盖

该街道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市民和游客都对黄埔区的老胡同感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法理解。我们考虑了这个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方便。”

黄浦区旅游局透露,这些老胡同不是唯一可以扫描和阅读的建筑。不久前,黄浦区204座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上贴有二维码。扫描密码后,市民不仅可以浏览旧建筑的故事,还可以听音频指南。

区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些老建筑大多集中在外滩、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和瑞金二路等四条街上。有关这四条街道的资料是由街道整理的,其余则由区房屋及地政局领导。”除了扫描代码,注意黄浦区旅游局的官方微博——“黄浦是最上海的”,你还可以搜索所有老建筑的介绍信息。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黄浦区实现历史建筑扫码阅读全覆盖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