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0字,读完约4分钟

“发展越快的城市,就越需要关注精神栖息地,也越渴望绿色、愉悦的生活美学。”7月6日,《星月散文诗》名誉主编周、、执行主编卜存丹等20多位来自沪、京、青、浙等地的中青年作家齐聚佘山脚下,走进天马山、佘山森林公园、广福林文化遗址等地,近距离体验松江的山水人文,打造“大美与大云”的底色。周此行更新了对松江乃至上海的认识:“我以前觉得上海很现代化,楼房越来越高,生意越来越红火。”当我来到松江时,我发现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沉淀、发呆和反思。这也是快节奏城市生活的需要。”

“山水·写作·生活”中青年作家论坛在松江举行

同时,“山水·写作·生活”中青年作家论坛在山脚书店举行,这是“人文松江诗社山”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这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一”:每年举行一次全国征集活动,评选优秀作品;编辑并出版一系列精美的作品;举办著名的景观主题论坛;在山水之间举行独奏会;邀请全国著名艺术家为佘山写一篇稿子。

“山水·写作·生活”中青年作家论坛在松江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曾这样评价松江:“我相信松江将为上海提供一个新的视野,一个由佘山和松江组成的宜居之家,一个中国诗意的栖居之地。”在山脚下书店的背景墙上,写着许多作家对松江的印象和留言:“华亭有诗,在云间歌唱。朝阳在山中,地重。”“我走在庐山,喝着松江的水,吃着松江的鱼虾,历史的记忆在我脑海里响了几下。”“在这座城市生活了20年后,庐山是一个外省年轻人仅存的想法。我曾经穿过山门,但没有进去。唯一深刻的谈话是交给日出。”区文化馆负责人评论说:“历代名人都来九峰山旅游,或者盖房子、刻石头、画画、写诗,给佘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景观。如今,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家都到庐山写生,延续了这一传统,赋予庐山诗歌的厚重与张力。”

“山水·写作·生活”中青年作家论坛在松江举行

对于景观与生活的关系,中青年作家普遍认同景观是当前快节奏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卜存丹说,自然和景观的存在高于思想,它们是道路的源头。它们的诞生显然早于哲学、宗教,甚至早于所有的文学艺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周易》,甚至后来的风水地理学都讨论了山水与人文的关系。诗人和作家也需要从山水中获得能量。《诗歌鉴赏》主编那仁·齐奇格认为,文字是储存在生活中的力量,要获得能量,我们需要在山川之间行走,这样灵魂才能与自然产生联系。周强调,山川不是用来敬畏的。人类和山川需要彼此。"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必须做到."

“山水·写作·生活”中青年作家论坛在松江举行

为自己的渺小做准备,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高度,在地理文章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散文和诗歌容易理解,有很大的想象力,这也赋予风景美丽和神奇。“百家不一定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古典诗歌是妇孺皆知的。”卜存丹认为诗歌的教育和审美功能不可忽视,诗人应该贴近当代生活,创作出符合新时代审美和内涵的作品。每年五月,华亭诗社的成员南路都会化山为水。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诗意的和精神的。“每片植物的叶子都有一个像教堂一样的尖顶。树叶上的露水呈泰空星球的形状。当我们双手合十时,它就构成了山的高度。”

“山水·写作·生活”中青年作家论坛在松江举行

论坛结束后,举行了“想象登峰的可能性”的朗诵会,朗诵爱好者、人民的明星、作家和诗人轮流上台,表演优美的诗歌,将观众带入诗歌的优美意境。

“人文松江诗意佘山”系列是松江区自2017年以来打造的文化品牌。已成功举办两年,出版了《大美人佘山:百首好诗》、《诗画忆佘山》等书。今年是最后一年。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上海根的历史文化优势,深度挖掘了江南文化资源,拓展了松江人文内涵,促进了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松江的城市品位和文化意识。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山水·写作·生活”中青年作家论坛在松江举行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8396.html